择一城而终老吧 关注:4,219贴子:63,645
  • 6回复贴,共1

【余音袅袅忆往昔】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3-07-15 16:29回复
    辨证唯物论部分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表现为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的指导人们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没,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方法论二】: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5、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客观的,即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原因及其表现)即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运用:①经济发展中要自觉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价值规律等;我国入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神舟五号”;探月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基因工程;天气预报;人工降雨等


    IP属地:广东2楼2013-07-15 16:30
    回复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我国居民的投资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储蓄存款(便捷)、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债券(稳健)、保险(规避风险)
      2、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哪些?(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作用是什么?利息的计算,储蓄的种类及特点。
      3、股票的含义、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发行股票的意义。P53
      4、债券的含义,分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及各类债券的特点。
      5、商业保险的含义、分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1、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
      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相适应: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一定有按劳分配;个体经济一定是按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
      现代公有制经济中往往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P66效率与公平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一致性表现为:(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66 效率优先: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兼顾公平: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税(最主要部分)、利、债、费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P69 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 和 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 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 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
      4、财政的作用是什么?P74-75
      (1)集中力量办大事: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调控经济平稳运行;C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A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C 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 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什么是增值税?征收的意义是什么?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征税对象:增值额
      意义:避免重复征税,防止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3、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对象:个人所得额 意义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 纳税人与负税人关系?P70 公民不一定是纳税人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
      6、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欠税,拖欠税款;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抗税,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2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不起基础性作用
      3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 、市场交易原则?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5、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具体要求: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法律和道德(诚信)P80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依法办事,又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应该树立诚信观点,遵守市场道德。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后果是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9、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10、为什么要把两只手结合起来?(1)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是有形的手(2)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3)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4)所以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20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2、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P98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98-9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解)
      以人为本是本质和核心;全面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生态;
      协调:五个统筹 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P99-100
      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4、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IP属地:广东4楼2013-07-15 16:34
      回复


        7楼2013-07-19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