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娘”这个词,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在故乡太行山农村,母亲没有奶水或者奶水不够的时候,会把孩子抱给同村刚刚生育过的母亲去喂奶,吃别人的奶水,就称呼人家“奶娘”。
在段存章的《太行奶娘》一书中,这些故事有生动的描绘。当然,这个词汇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找不到例证了,那是过去一个时代艰难生活的写照。那时,没有奶粉,村里生活又很艰难,只好让自己的孩子吃别人的奶。在记录生活艰辛的同时,我始终觉得,这个词汇中间也包含着一种发生在乡间、感人至深的互助精神。自己的奶水都可以给别人的孩子吃,自己的孩子可以到别人那里求来乳汁,还有比这更珍贵的吗!
但是很长时间,我都没有把这样一个普通词汇同雄壮的抗日战争联系起来。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就开赴太行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革命史上那些显赫的名字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薄一波等,都曾经在太行山里留下过让人们至今难以忘怀的身影。
从1937年出征太行山开辟抗日根据地算起,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八路军在太行的战斗整整八年。今天山西的北部、东部和南部,也就是大同、五台山、阳泉和晋中、长治一带,由北向南驻扎了八路军的一二O师、一一五师和一二九师,其中朱德和彭德怀率领的八路军总部就驻在今天长治、晋中的武乡、黎城和左权三个县。八路军将士在这里战斗的八年,不但取得了敌后抗日的一个个胜利,而且和太行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我学习过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也无数次吟唱过那首著名的歌曲《在太行山上》。我感受到了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却从来没有想到“奶娘”这个多少有些温情、而且充满太行妇女博爱情怀的词汇。
太行山妇女为革命做出的贡献虽然不能和战场上那些壮烈的牺牲相比,但也始终为人们所纪念。“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她们留在家里做军鞋,送军粮。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淳朴的妇女们不但用双手为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而且还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养育了八路军的后代,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八路军后代的奶娘!
因为战事频繁,生活艰难,八路军将士的孩子往往是刚刚出生就送到了太行山老乡的家里,短则一年半载,长则数年,就由这些淳朴的农民来养育。《太行奶娘》的作者,在这本书里收集了厚厚一摞这样的故事,但究竟有多少个孩子被这些“太行奶娘”养育过,今天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因为是八路军的后代,孩子寄养在老百姓家里都是秘密的。从今天我们所能找到的资料看,当时八路军给奶娘的待遇就是小米!实际上许多人并没有按时去领小米。抗战时期,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他们为什么还要义不容辞地秘密养育八路军的后代呢?
我曾经向太行山里一个80多岁的老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让我倍感意外。她说:“那都是些孩子,是那些好人的孩子,当然给了谁都会抚养的。”对于那些八路军的后代,太行人们首先是从孩子的角度认识的。在她们看来,谁的孩子都是孩子,她们把母爱无私地倾注到这些孩子身上。若干年后,当这些孩子走出太行,有的甚至成为国家的栋梁,当了很大的干部,在那些太行奶娘眼里,他们还是一些孩子。妈妈欣喜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看到了秋天的丰收,却从来没有想到回报。孩子回来看望她们了,奶娘甚至想不出说什么话,只是拿出山里人能拿出的山货,做孩子喜欢吃的饭,把全部的思念和牵挂都包含在那点点滴滴的劳作中! 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于“那是些好人的孩子”。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60多年,今天你走进太行山里,还可以听到许多人念八路军的好,八路军与太行人民结下的情谊是难以用文字抒写的。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八路军军官打仗回来,把马拴在村口去办事。他办完事出来,发现马脱缰后跑出去吃了百姓的庄稼,军官毫不犹豫拔枪就要射马,如果不是警卫员扑过去挡住,这匹征战多年的马就会因为几棵庄稼而倒下了。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些体会百姓疾苦的人! 八路军是为了民族解放而征战太行的,太行山里的老百姓是从八路军的具体行动中认识到,这是一支爱护老百姓、帮助老百姓的部队。这样的部队,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的孩子都值得老百姓以自己的乳汁来喂养,甚至值得付出自己的生命去保护。
当然,太行奶娘的故事并没有在这里结束。共和国成立以后,直至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吃过太行山奶娘乳汁的孩子成长起来了,他们继续谱写着与那些仍然生活在太行山里、已经白发苍苍的奶娘情真意切的故事。他们千里迢迢回到太行山的小村庄,走在山村的石板路上,看望那些农家妇女,他们尽心尽力帮助那些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的太行乡亲,他们来到那些曾经养育过他们但他们也许并没有记忆的农家小院,喊着“妈妈”……这一幕幕场景同样是催人泪下的。
今天,不但那些奶娘大都已经过世了,这些吃着她们乳汁长大的孩子也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那个时代慢慢隐退到人们记忆的深处。其实,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一个佐证。也许这样的故事在井冈山,在瑞金,在延安,在许多革命老区都发生过,老区人民不但送自己的孩子参军献身革命,而且以自己的乳汁养育革命的后代。
一位抗战中参加革命的老前辈在世时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这代人好在尝到了老百姓保护我们、爱护我们的滋味,所以一辈子也忘不了,总怕自己做得不好,对不起他们;总是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忘了老百姓,要处处想到他们。只要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心里就踏实!”
这些在艰苦岁月里发生的故事,无论多么感人,都不可能再发生了。我们今天找寻这些故事,纪念那些淳朴的太行奶娘,其实是在追寻一种精神,追寻一种在和平年代我们难以体会到的情谊。这是一种什么情谊呢?那就是我们和人民群众在艰苦岁月里结下的、永远也不能忘记的那样一种爹娘般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