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吧 关注:11,023贴子:72,273

【转】百万富翁入门指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是其他吧看到的,大家有兴趣就瞧一瞧吧。以下是正文:


IP属地:上海1楼2013-07-10 05:56回复
    今天终于下定决心,把我关于理财、投资、创业的一些研究分享给大家!
      就起个名字叫做《百万富翁入门指南》吧。
      从高中毕业,到成为百万富翁,我个人用了5年时间,但当我把中间的经验总结出来之后,我的朋友只用了两年多就做到了这一点。
      如果你个人净资产已经过百万了,这篇文章不看也罢。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这么多钱,这篇文章可能就此改变你的命运。
      几年来,我一直在做关于理财、投资、创业方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也帮助几十位朋友达成了这样的梦想。
      人的贫穷,主要是由思想的贫穷造成的。要想摆脱平庸,首先要转变思想。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今天我会把这些简单实用的原则分享给大家,结合具体事例,有10个人看过这些故事,3个人没有变化,6个人成为了百万富翁,还有一个人,也许就是正在看文章的你……
    随着物价上涨,成为百万富翁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很多人毕业不到5年就实现了这个梦想,但也有人辛苦工作了十几年依然是两手空空。
    是什么阻止了我们致富?抛开家庭背景、学历、个人能力、机遇不谈,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


    IP属地:上海2楼2013-07-10 05:56
    回复
      小故事1:有人问我借钱怎么办?
      小李和老张本来是不错的朋友,没有利益瓜葛。但有一天,小李突然给老张打电话要借2万元急用。没有说这个钱做什么,老张认为大家关系一直不错,不借不好意思,就给了小李2万。
      可是一晃1年过去了,小李没有还钱的意思,老张也不好意思催,最要命的是,小李总是躲着老张,半年也不敢露面,搞的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太常见了。本来是出于友谊、善意,到最后搞的朋友反目,兄弟生分。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搞清楚对方借钱的具体用途。如果是消费,最好哭穷推掉。如果是生意周转,确定对方有能力、有信用偿还,在做考虑。如果对方闪烁言辞,或者隐瞒用途,一定不要借。
      人不可靠,借钱必打水漂。有很多人,不存感恩之心。无论你如何帮助他,他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也不会记你的好,只会对你心生埋怨。
      其次,怕不借伤感情。很简单,直接资助,不要求偿还。说清楚,是给的,不要还。比如对方确实有急用要借3万,人品能力也十分认可。可以强调自己的困难,然后资助1000元,不要求还。
      这样,以后大家见面还是朋友,谁也不会难看。记住一句古话: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不是帮的越多越好。在别人急需帮助时,小小的恩惠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如果不分情况持续性的帮扶,会滋生他人的贪欲。
      前些年一位朋友在供销社工作,他给我讲起了“卖糖”哲学。他说,当你卖一斤糖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要少给,慢慢的往秤盘里加,这样买者就会心怀感激之情,认为你这个人特厚道。话又说回来,如果一开始你就给多了,再逐渐的从秤盘里向外拿,买者就会渐生怨恨,认为你吝啬抠门。同样是卖出一斤糖,策略不同,结果迥异。
      其实,送人以米和卖人以糖是一个道理,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让别人极度需要、在心存感激之时施以援手,则会收获善待与礼遇。人是有欲望的,有时欲望是会不断得到膨胀的,这就是欲壑难填。
      天天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大家的称赞。因为人人都觉得平常、理所当然。某一天,这个好人没有出手,或者做错了,反而招来了无数的非议与责骂。


      IP属地:上海3楼2013-07-10 05:56
      回复
        小故事2 边际效用在理财生活中的应用
        拿吃饼来说,当我们很饿的时候,吃第一个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最高。好似久旱逢雨,雪中送炭。
        吃第二个烧饼时,肚子已经不像前面那么饿了,同样的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开始降低。
        当我们吃到第七个烧饼时,已经撑的不行了,烧饼已经不能再带来收益与幸福,产生的是苦痛与厌恶。
        如果把满意度按10分来评估,那么当吃第一个烧饼获得的满意度是9,第二个烧饼可能就是8,依次类推,吃得烧饼越多,获得的满意度可能就越来越低。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总满意度增加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成为负数。
        同样的烧饼带来的幸福感与收益不同,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明白,所有的事儿都讲究“度”,并不都是多多益善。
        爱情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就像走在干涸的沙漠,极度需要爱滋润。当遇到第一杯水时,那种幸福是难以忘怀的。所以,所有人对初恋都记忆深刻。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数量的增加,对恋爱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所谓婚姻的五年之痒也好,七年之痛也是同理。成年累月和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儿……
        带一只手表看时间,效率高,如果带着2块手表,反而产生了混乱,该以哪个表是准确的呢?
        拥有一部手机时,产生的收益最高,如果踹着5部手机上街呢?可能会被警察询问。
        效用总是和稀缺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一杯水,在沙漠中意味着生命,而在江河中却微不足道。同样1000元钱,对于贫困山区孩子,是3个月的生活费,而对煤老板来说,恐怕不过是一顿饭。就消费而言,人们重复消费的越多,每增加一份投入,所能得到的满足感越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日常家庭开支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边际原理”,将有助于我们节省大笔的资金。
        大多数人不计算,仅凭心理感受,钱财乱花,结果造成支出浪费。本来100元可以吃一顿饭,结果吃了300元,还造成了血压上升,胃疼腹胀;
        本来10万元买车就行,结果攀比买了16万的车(其实4个轮子差的不多,都是中档货色)。
        从边际原理中可以看出,乱消费不仅没有实用价值,而且可能起负作用。有的家庭孩子本无心学习弹钢琴,当家长的自己不懂却硬要花几万买一架,结果成了昂贵的、毫无意义的摆设。商品买回家不经常用就意味着浪费,因此,不能冲动地因为流行、降价而买回目前并不需要用的商品,正所谓“有钱不买半年闲”。
        前面说的,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也是这个意思,如果给予的太多,反而会产生坏的结果。
        一味的做老好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家长溺爱孩子,孩子长大后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也不会对父母心存感激,也是属于这样的例子。


        IP属地:上海4楼2013-07-10 05:56
        回复
          第一章 区分投资与消费
          人人都在花钱消费,钱总是越花越少。但也有人能让钱越花越多,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只要能区分投资与消费,人人都可以做到。
          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课上,学生们学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要区分“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
          花钱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费,比如购买食物、衣服、家用电器、出去旅游、看电影等等,花这些钱是为了获得快乐、享受生活,但花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另一种是投资,把钱变成房子、股票、黄金,这种花钱是为了让“钱生钱”,将来可以变更多的钱回来。
          五年前,用20万元人民币买辆汽车,现在这辆车成了旧二手车,最多能卖10万元。但当时,用20万买套小户型房子,现在却可以卖到40万。
          都是把钱变成东西,但结果完全不同。买车的人,用了5年的时间把20万变成了10万,钱越来越少了,这个属于消费。买房的人,却用相同的时间,把20万变成了40万,钱越变越多了,这个就属于投资。
          大部分普通人把赚来的钱都用在消费上,很少涉及到用钱“生”钱,所以他们的钱越来越少,总是不够花。
          那么消费与投资怎么区分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看今天花出去的钱,将来能不能增值变现。今天花掉的钱能否为明天源源不断的带来财富。
          在北京,大多数人自己住的房子市价都超过了百万,貌似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了。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不能把房子变现,如果卖掉了就要露宿街头。买房的自己住的行为,实际上不是投资,而是一种消费。因为花出去的钱,未来无法收回。
          有个小故事:
          老张下班路过宠物市场,看见有一只小花狗十分可爱,于是花100元买了下来,他本来打算带回家自己饲养。结果,刚牵着小狗过了一条马路,就有人问他:“你的狗卖不?”老张随口说了一句:“卖,300元。”没想到那个人没有还价,当场掏钱,抱着小狗就走了。
          如果老张买了小狗以后,把狗抱回家,这个行为属于纯消费。但他随后把狗加价卖掉了,这个行为就成了投资。
          可见,衡量投资与消费最简单的办法是:现在花出去的钱,未来能不能增值变现。


          IP属地:上海6楼2013-07-10 05:57
          回复
            第一章 控制过度消费
            资产是能让钱流入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让钱流出你口袋的东西。富人努力增加资产,而穷人却不断积累自认为是“资产”的负债。房子、车子都会使钱从口袋中流出,它们其实都是你的负债。
            现金流=收入-支出。
            如果每个月的现金流都是正的,说明你的钱会越来越多。
            如果每个月的现金流都是负的,说明你的钱会越来越少。
            个人、家庭、公司都要关注现金流的问题,只有把现金流做到正收益,才能保证财富源源不断的增加。
            小李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白领,每月收入5500元。她的老公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每月收入10000元左右。家庭月收入15000元,两个人花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他们每个月都是两手空空,没有积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小两口平时工作较紧张,在外面吃饭的次数较多,一般的小馆子怕有地沟油,最低档次也是麦当劳,加上平时早餐的牛奶面包,一个月下来最少也要3000元伙食费。
            两年前,他们买了房子,一个月房贷3000元。
            年初贷款买了一部帕萨特,三年期按揭,首付5万元,月供3500元。
            为了保证生活质量,去健身房锻炼,以及参加一些社交派对等活动更是必不可少,估计也要2000元。
            逛超市、去百货商场买衣服2000元。
            这还不算每次长假出去旅游的消费。
            夫妇俩成了标准的“月光族”。月光族多半是年轻人,都有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往往是薪水一发就见底,月月无剩余。看着空空的钱包又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越挣越多,但却越来越穷呢?
            这样看似“潇洒”的花钱做派既不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今后家庭生活的美满。因此,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月净收入总额15000元:
            减 房贷 3000元
            减 车贷 3500元
            减 伙食费 3000元
            减 超市商场 2000元
            减 健身娱乐 2000元
            这样每个月剩下不到2000元,缴了水电物业费,估计还要向父母要钱。
            可以看出,小李夫妇家庭月现金 支出超过收入,总的支出与实际总净收入的比例为109.8%,说明入不敷出(坐吃山空) ,只有当收入超过支出时,才有真正的储蓄。否则即使前期有储蓄,但由于支出超过自己净收入,家里的钱也是一天天变少。
            小李家中住房和交通、食品所占比重较大,原因是两人均有房贷、车贷,另外由于而他们在外就餐的次数频繁,消费的支出较高。衣物支出也明显超出预计水平。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小两口的娱乐和休闲支出也超出合理的范围。
            原来不知不觉中,他们一直都在透支生活,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寅吃卯粮”的后果。如果说要 为孩子出生和将来的生活作准备,需要对支出进行严格控制。


            IP属地:上海7楼2013-07-10 05:58
            回复
              好文章, 看了一半。 上班没时间看。 一会打印出来,留着慢慢研究。
              我觉得里面很多内容和我之前想的一样, 但是我都没有总结出来,也没有去实施。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 这篇真的很不错, 值得推荐~~~!


              IP属地:山东8楼2013-07-10 08:11
              回复
                楼主继续更新哈~~~


                9楼2013-07-10 09:09
                回复
                  后面没有了。。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7-10 13:07
                  回复
                    总感觉后面还有好多还多章0.0


                    11楼2013-07-10 20:49
                    收起回复
                      如果说要 为孩子出生和将来的生活作准备,需要对支出进行严格控制。
                        首先是控制现金支出
                        减少用信用卡买东西,这种无纸化的消费,会让一些消费者觉得不是在花自己的钱,而如果过度透支而不能及时偿还,还需要向银行缴纳高额利息这也会构成一项负担。
                        年轻人喜欢吃快餐、上饭店,开支较大,自己买菜做饭将剩下很大一笔钱。
                        如果工作压力大,可以采取其他方式缓解,比如看一场电影或看一本好书,避免养成去超市、商场购物“血拼”的习惯。
                        其实消费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必须的,就好比是“米饭 面条”。另外一种是可有可无的就好比是“点心”,点心类的消费是可以适量减少的。 对于汽车、自己居住的房子这样的大额消费品,一定要量力而行,盲目的好大喜功,爱面子,只会增加负债,减少每个月的现金流。 没有积蓄、没有现金,就很难讲到家庭、事业的发展。
                        有些朋友是每个月花费太多,收入10000的 花8000,收入2000的 花1900,还有收入2000元花掉5000元的。都是月光族。
                        要想成为有钱人第一点就是要学会合理消费,量入为出。
                        在开始学习合理消费前,要声明一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把80%精力放在赚钱上,20%精力放在省钱上。因为赚钱是无限的,你将来一年可能赚100万,也可能赚到1000万。但是现在能省下来的钱数目是有限的,假如月收入4000元,最多也就是能储蓄3500元,一个月只花500元 ,生活质量就已经很差了。
                        所以,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先必须有良好的消费观,省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想成为有钱人,先要学会合理消费,量入为出,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实现现金流为正。
                        首先声明,吝啬是不可取的。我们听过太多守财奴的故事,一辈子不舍得吃穿,对自己和家人朋友都很吝啬。人生的目标仅仅是追求银行账户上的存款数字,他们活的很累,没有朋友、没有关爱、没有认同,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很低。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合理的控制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个过程只要成为习惯,一点不痛苦。


                      IP属地:上海12楼2013-07-11 06:11
                      回复
                          第一招是:记账。
                          很多钱是我们在不经意中花掉的,这些财富在离开我们时没有创造任何的价值,怎样杜绝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记账。
                          不记帐可以生活,记账可以更好的生活.
                          下面的故事,是关于历史上最著名的富翁洛克菲勒的。 洛克菲勒是全世界上第一位十亿万美元富翁。其家族至今仍是美国十大超级富豪之一,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预言。他的孙子曾当上美国副总统,而另一个孙子大通银行老板。 洛克菲勒十六岁时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助理簿记员。他上班后,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在上面详细的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这本帐簿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保险箱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 而洛克菲勒也用“小帐本”做为子女财富教育的基石。 他给孩子的零花钱很少,起始标准仅为每周1.5美元。 他要求孩子自己的小账本上记清一周内每笔支出的用途,论是买玩具,还是买铅笔,都要如实记录。并对购买的东西做出合理的解释。到周末领钱时,先交账本给他审查,如果钱账一致,用途正当,下一周会曾发10美分,如若相反,则下调10美分,如果哪个孩子每月能留下多于20%的零花钱进行储蓄,他将给予相同金额的现金作为奖励。 在“利诱”面前,孩子们果然都纷纷争取多储蓄。这样,储蓄意识就深深扎根在孩子的脑海里了。子女们从小养成了不乱花钱和记账的好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 洛克菲勒的儿子只有一个,小约翰。他继续使用了“小帐本”的理财教育方法,6个子女没有一个败家子。
                          很多人发财的第一桶金完全来自于工作的收入和储蓄。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是的,我是有工作和收入,但就是没有积蓄。”其实这也很正常,大部分年轻人都是月光族。这说明光有努力工作还不够,你的财富不止在于你赚了多少钱,更决定于你能留下多少钱。 记账就是留住钱的一种办法,过程一点也不痛苦,只要你记,钱自然就会多起来。记账拥有神奇的、魔法般的力量,只要坚持三个月,你就会发现,口袋里面的留下的钱越来越多了。
                          第二种方法是 去超市、商场时列出购物清单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来打算去超市买一管牙膏,结果买了100多元的零食回来。超市把很多商品琳琅满目的集中在一起,让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需求,进而过度消费。有很多东西买回家了,才发现没有用。还有一种更搞笑的情况:买了一大堆东西回家后,发现应该买的东西,反而忘记了。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去超市之前列清单,把需要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样购物既节约时间、不会遗漏。也可以防止购买大量不需要的商品。
                          第三种方法是 控制大额消费
                          如今这个时代,无处不充满金钱消费的诱惑。广告商不断地夸大其产品的好处;邻居在炫耀他们的新车;朋友们不断谈论着最新的手机。日常生活无处不在地暗示我们去消费,去花钱。
                          人是脆弱的,经不起物质的诱惑,常常因一时冲动而造成奢侈浪费。
                          我们经常会因为冲动,买下大额商品,比如手机、笔记本、或者高价格的衣服。过后有很后悔自己的不理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把想购买的商品写在一张纸上,贴到门上,冷静两周时间。如果觉得这件东西还是觉得购买,再去出手也不迟。


                        IP属地:上海13楼2013-07-11 06:12
                        回复
                            第四种方法是,尽量使用现金,减少信用卡消费,减少上网购物。
                            很多朋友都有信用卡,它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方便:1 .出门不用带大量现金,一般的商场、超市、餐厅都可以刷卡,可以直接拿着到美国消费,回来还人民币就行。2. 可以在网上购物,支付方便。3. 急需用钱时,不需要四处借钱,银行可以提供最长50天的免息贷款,借银行的钱,不用欠人情。
                            但是,信用卡也带来很多的问题,有人觉得信用卡里的钱不像是自己的,花起来很随意。特别是有些朋友刷卡没有节制,结果欠下债务,成了“卡奴”,银行的利息是月利1.5%,年利率18%,和高利贷差不多!信用卡刷卡过程简洁,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大额支付。
                            一些年轻人很冲动,他们的收入不高,但好强,要面子,追求生活品味,买衣服和化妆品、下馆子、泡吧,刷起卡来毫不眨眼。但是,等拿到账单,才发现发工资这一天变成还债日,刚刚拿到手的工资,一大半交给了银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卡的出现和普及,拉动和刺激了消费,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对持卡人来说,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给自己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提出了“心理账户”概念。根据钱的来源不一样,人们会将这些钱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去。也就是说:同样的100元,自己看待价值是不一样,消费倾向的也不一样。 比如人们会把辛苦赚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但如果有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这其实说明人的头脑里分别为两类钱建立了不同的账户,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其实是不一样,从而使个体在消费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对于很多信用卡的持卡人来说,有的时候感觉刷卡消费好像不是花自己的钱似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因此持有信用卡的人在用卡刷钱时,一定要把这些钱看成自己辛苦赚来的,克服“心理账户”效应带来的影响。 类似的消费心理,估计大家都深受其害。有经济学家专门针对信用卡用户的消费心理做过一个实验。将他的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拍卖一张NBA湖人队的比赛门票,大家各自偷偷写下自己的心里价位,出价最高者获胜。现金组:要求必须当场用自己现金支付;信用卡组: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实验结果:信用卡组的平均出价约为现金组的两倍。
                            按照常理,两组对门票的出价应该没有什么差别,但试验结果却说明,用信用卡消费时,人们往往把控不住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仿佛信用卡上的钱不值钱一样。 事实上,信用卡上的钱可比一般的现金贵多了,在你“喜刷刷喜刷刷”之后,不仅到时要照数还款,还要给这些钱支付利息。但为什么还对这小小的卡片如此疯狂,甚至不惜沦为“卡奴”呢?心理账户理论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因为人们在规划心理账户时,会把信用卡上的钱归入到一个单独的“信用卡账户”中去,而在这个账户中,金钱的心理价值较之现金是相对较低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刷卡消费的时候总是大手大脚。 因为心理账户的作用,人们有时候会忽视金钱的实际价值,产生一些激进行为。另一方面,心理账户也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即太过重视一些钱的价值,从而导致与之相关的经济决策过于保守。 最后我们总结一句:借钱消费越来越穷,借钱投资越来越富。如果是消费,不管是刷卡还是现金,都谨慎一些。不管这些钱的来路如何,请一视同仁。
                            第五个办法叫做“强制储蓄” 强制储蓄非常重要。是投资理财中重要的一课。通过记账,大家对自己的消费有个基本数目,再对比一下收入,就知道每个月可以将收入的多少比例用于强制储蓄了。
                            在你依靠工资生活,并不富裕的时候,强制储蓄的比例应该达到收入的30%。这个比例不能太高,否则强制储蓄将影响当前生活质量, 就像是吃饭,明明吃2碗饭就饱了,有人非要一顿吃5碗,不但浪费,还损害了身体。但为了省钱,一顿只吃半碗饭,虐待自己和家人以达到增加储蓄的目的。这些都是不对的。所以30%的强制储蓄是一个合适的比率。 花钱也是一样,本来每月5000月消费就可以生活的很滋润,但不良的习惯却让人一个月花了2万生活费,还觉得质量不高。 不管数目多少,强制储蓄都是非常必要的。一旦确立强制储蓄的比例,就要坚持。无论是10%,还是50%。每个月拿到收入后,先按比例储蓄,然后才是消费。 这样坚持一年,就会看到显著效果。当强制储蓄自然而然的成为习惯,就不再是一个痛苦的事情了。 必须承认,改变,尤其是改变自身的习惯对任何人都是很困难的。所以有时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如同前面提到的洛克菲勒对孩子的“储蓄奖励计划”。决定你财富的不是每月挣多少,而是剩下多少,只有剩下的钱才是财富。 在美国,很多人都是寅吃卯粮,今天花明天的钱,大房子,车,身上的衣服都是借钱买的,很少有余钱进行投资理财。在交税、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之后,到手的钱已经很少了。加上每月支付孩子上学、各种兴趣班、旅行费用。每月的钱大部分用来偿还债务和支付各种帐单。很多美国人最怕的事情就是失业。因为即使还清了房贷,每月还要有不菲的地税。他们也有很多梦想,但都要等到退休后再去实现。原因就是,他们都没有强制储蓄的习惯,没有个人积累。
                            按揭买房也是强制储蓄的一种。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和你收入一样的朋友,即使他们没有房贷,到了月末和有房贷的朋友一样兜里没有钱,钱都在不知不觉中花掉了。
                            现在的中国充满了机会,但机会来到时,大多数人手上没有积累,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
                            如果没有强制储蓄,没有现金积累,再多的发财机会也只会擦肩而过。所以从上班赚钱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开始强制储蓄。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从衣柜中找出一件很久没穿的衣服,一摸口袋,里面竟然有两百元钱。这时心里感觉就像是一个惊喜,这些钱在不经意间被我们遗忘,存了起来。等到他们突然出现时,感觉竟然如此意外。 大家可以从现在开始尝试,每个月刚发工资时,就先拿出一笔钱存起来,每月一点点积累,就当做一个游戏。一年之后,这点小钱汇聚起来,就会变成一份让人惊喜的礼物。
                            在中国古代经常发生的故事:
                            某个小村子里,每家农民都有相同的土地,收获的粮食也是一样多。但有些村民生活没有计划和节制,把收获的粮食都吃干花净,获得甚为潇洒;也有村民异常节省,每天都省吃俭用,把大部分粮食都存了起来。 几年后,灾荒来了,全村都是颗粒无收。 胡吃海喝的人没有存粮,只能眼睁睁的饿死。为了活命,他们卖掉一切能换成粮食的东西:土地、房屋、牲畜、甚至孩子。
                            而有粮食的农户,开始大量低价收购其他人的资产,最后村里同时出现了贫农和地主两种人。
                            在古代,能成为地主的人多半是精明、吝啬、省吃简用的家伙,在拥有同等的资源条件下,他们表现出了更多的克制与计划,同时也就拥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而大手大脚的人,因为不会懂得计划与节俭,手上的生存资源急剧减少,到最后只能让自己和全家挨饿,沦为被人剥削的角色。
                            在过去,要想成为地主、富农,省吃俭用、强制储蓄是必须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村里其他人没有吃的,饿死或逃跑要饭之后,活下来的人就拥有了别人的一切。


                          IP属地:上海14楼2013-07-11 06:12
                          回复
                              第六个办法叫做“制定预算”
                              国家需要预算,企业需要预算,家庭也需要预算。同国家、企业制定预算的目的一样,家庭预算也是为了规范支出,从而帮助家庭改善财务状况,推动财富增长。
                              预算其实就是一个计划,计划一下这个月要花多少钱。比如计划支出5000元,快达到这个限度时就紧缩支出,这种方法是很有效,以至于国家、企业都会使用。
                              现实生活中会发生很多偶然事件,从而使预算目标偏离实际。所以要准备应急存粮。准备至少能维持三个月生活的费用。这些钱一般不要使用,就像是一个救生舱,万一遇到失业、生病时,这些备用资金可以快速抵御偶然事件带来的危害。
                              有一个特别好玩的故事,在北京的富二代,对于泡妞也会有预算。他们泡妞一定画一条界线,每个妞200万,不能超过这个钱,超过200万就算了,就结束,每一个只能有200万的预算,这样就防止多花钱。


                            IP属地:上海15楼2013-07-11 06:13
                            回复
                                不需要本钱,快速致富的十倍投资法。
                                即使你一个月只有2000元的收入,你仍然可以完成十倍的投资方法。
                                前面我们说过:资产是能让钱流入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让钱流出你口袋的东西。富人努力增加资产,而穷人却不断积累自认为是资产的负债。房子、车子都会使钱从口袋中流出,它们其实都是负债。
                                第一个投资方法是投资你的头脑
                                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所谓富人无非是他们的眼光比我们看得更长远,许多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财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就是发现财富的眼光。
                                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改变固有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财商,让自己的头脑变成资产。
                                犹太人的圣经《塔木德》上写道:“独特的眼光比知识更重要。”富人最大的一项资产就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别人不同。
                                大多数穷人一年看不了一本书,即使看书也是在看小说。对头脑的进步毫无意义。从现在开始每年拿出500元来买书来看,投资你的大脑。一年之后,我们可以保证你能收到10倍以上的回报。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道,更不会去做。从现在开始在网上买排名靠前的经典书来看,你会有飞速的进步。
                                第二个投资方法是投资你的人脉
                                成功在于你与谁同行。你身边的朋友决定了你的财富。
                                信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有非常多的朋友相信你,愿意帮助你,你就已经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你认识多少有钱人。
                                你要想有学问,就要多跟有学问的人交朋友;你要想有钱,就要多跟有钱的人交朋友;你要想投资理财,就要多和投资理财的高手交朋友;你要想做老板,就要多和老板们交朋友。
                                所以当自己的还很穷时,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朋友圈,多和比自己强大,能帮助自己的人相处,提升朋友圈。
                                当你经常与成功人士打交道的时候,你的观念将慢慢随之改变,你的知识将随之增加,你的机会也将随之增多。当然,你成功的机会也就比一般的人多出许多了。 有这么一个现象,医生的朋友们,通常也都是医生;出租车司机的朋友,通常也都是司机;亿万富翁与亿万富翁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80%对你毫无帮助。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   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把尽量多的时间用在会促进你进步,不断帮助你的朋友身上。 每个人都会拥有这样非常优秀的朋友,把他们选出来,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曾经有这么一种观点,你身边最亲近的10位朋友的收入平均值,决定了你的收入。
                                多认识一些有钱人,深入交往,我们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升。
                                要提升朋友圈,
                                第一点是树立自己的品牌,把诚信看做生命,说到做到,保持一贯的做事的品质。
                                第二 帮助朋友,为自己创造价值。关心他人,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
                                舍得,乐于付出。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你做好你自己,别人就会信你的。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别人也会回报你。
                                很多时候大家不愿意去帮助别人,觉得帮助人没有回报 。白眼狼很多,自己的付出,不会得到回报。 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的,根据心理学的互惠原则,大多数人在接受恩惠后,都会加倍回报。
                                你的价值就是能给别人带来价值,你的财富源自于能为别人创造财富,你的幸福源自于能为别人创造快乐。


                              IP属地:上海17楼2013-07-11 0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