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悦悦的死,会给中国人带来什么?
小悦悦的死,让我一天心情都不好。昨天下午,看了小悦悦已死的新闻后,我暗暗的骂了自己一句。妈的,我是怎么了?我堂堂七尺男儿,失恋、失业、失身都没有掉过眼泪,怎么知道一个与我毫不相干的女孩已死后,我的眼泪却在眼眶里不停的打转。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不容易动情的人。最后,我还是要紧牙关,握紧拳头,没有让眼泪夺眶而出。
在关于“碾童事件”的全国大讨论中,人们又多次提到鲁迅。这似乎是一个惯例,中国近几年发生的极端事件,人们总是要以“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这样的语式寻找社会病根上的答案。印证了那句“我们要骂的,鲁迅都骂过。”
前天梁文道在《锵锵三人行》节目里说道:“以前我喜欢胡适,不喜欢鲁迅。但可能是年龄大的原因,越来越觉得鲁迅说的有道理,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最近几年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
其实,我对鲁迅的认知也有这种感觉。在学校里,我感觉鲁迅就是一个文物,他的存在只有历史价值,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有多么黑暗,当时的中国人有多么病态。可以说,鲁迅当时的愤怒对于今天的社会已经毫无意义了,在新社会里,鲁迅式的愤怒已经过时。现在我踏入社会整整十年,越来越觉得鲁迅了不起,他用一百年前的笔,写尽了今天的丑恶。
同样,我也喜欢胡适。就思想而言,胡适比鲁迅更加理性,更加系统。理性,是胡适思想的一大特征,也是现代文明国家思想者应该具备的。理性的思考,看上去很美,但不好意思,中国人从来不吃这一套。在一个只服权利,不服真理的国家里,胡适他老人家的思想,对中国人来说相当于对牛弹琴。如果中国人只是头痛,胡适这片“止痛药”管用。但如果已经病入膏肓,必须用鲁迅这把沾满血的“手术刀”。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72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