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主流烟道(其实我认为理解为烟嘴的烟道更为贴切)3mm,6mm,9mm当然还有4mm比较稀少,这里就不做讨论,大家也别钻牛角尖。对于烟道大小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爱好,3mm烟气集中。。。9mm烟气稀少等等。。。。针对这些不同声音,小弟把手上的烟斗都拿出来测量了一下:1 烟道的第一部分(见图示中的1):斗钵底部烟道都为2~4mm,这个不管你是几mm烟道的烟斗都是如此,当然也可能有奇葩我没见过的,大家勿钻牛角尖,我指主流斗型。
2 烟道的第二部分(见图示中的2):烟道范围为4~14mm(手上所有斗型测量的范围),海泡石斗在这中间还有一段是材质是为了密封与榫口结合部分是4~6mm,石楠6~12mm这个不管是3/6/9mm烟道的斗都是这样,彼得森的系统斗为13~14mm左右.
3 烟道的第三部分(见图示中的3):这个就是我们常规所说3/6/9mm烟斗差别的地方,这就不多说了。
4 烟道的第四部分(见图示中的4):此部分基本一致,都在3mm左右偏差一点,除了一些玉米斗可能稍微大一些。

介绍完了来谈问题:
1 烟气从烟草燃烧到进入口腔的过程a=3mm~b=(4~14mm)~c=3/6/9mm~d=3mm入口,我将整个烟气过程归为abcd,3mm斗型的就abd,6/9mm斗型实际就是b的延伸。
2 葫芦斗,反葫芦斗(最近斗村很火的斗型)就是将b放大,烟气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进行置换周转因而烟气入口的温度会有降低。
3 加拿大斗型是ab部分的延伸,阅读斗是d部分的延伸,增加了烟气进入口腔的时间及距离,入口温度会有降低。
4 关于烟气浓度这点上我认为烟气的入口及出口(ad部分)如果为一样的话,影响烟气浓度应该是吸食的力度和时间长度,与烟道的长度无关,这点我认为大家对于3/6/9mm烟道的区别个人认为有点偏实,至于6/9mm加过滤嘴的话可能滤嘴会吸收一部分烟气也有可能,但这也取决于过滤嘴的材料,这点我觉得大家可以讨论延伸一下。
谈完上面的东西我再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1 烟道影响口味的变化很小。
2 烟气温度(吸气长度/吸气力度)才是影响口味最大的地方。
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如有纰漏,请大家多多指教。
2 烟道的第二部分(见图示中的2):烟道范围为4~14mm(手上所有斗型测量的范围),海泡石斗在这中间还有一段是材质是为了密封与榫口结合部分是4~6mm,石楠6~12mm这个不管是3/6/9mm烟道的斗都是这样,彼得森的系统斗为13~14mm左右.
3 烟道的第三部分(见图示中的3):这个就是我们常规所说3/6/9mm烟斗差别的地方,这就不多说了。
4 烟道的第四部分(见图示中的4):此部分基本一致,都在3mm左右偏差一点,除了一些玉米斗可能稍微大一些。

介绍完了来谈问题:
1 烟气从烟草燃烧到进入口腔的过程a=3mm~b=(4~14mm)~c=3/6/9mm~d=3mm入口,我将整个烟气过程归为abcd,3mm斗型的就abd,6/9mm斗型实际就是b的延伸。
2 葫芦斗,反葫芦斗(最近斗村很火的斗型)就是将b放大,烟气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进行置换周转因而烟气入口的温度会有降低。
3 加拿大斗型是ab部分的延伸,阅读斗是d部分的延伸,增加了烟气进入口腔的时间及距离,入口温度会有降低。
4 关于烟气浓度这点上我认为烟气的入口及出口(ad部分)如果为一样的话,影响烟气浓度应该是吸食的力度和时间长度,与烟道的长度无关,这点我认为大家对于3/6/9mm烟道的区别个人认为有点偏实,至于6/9mm加过滤嘴的话可能滤嘴会吸收一部分烟气也有可能,但这也取决于过滤嘴的材料,这点我觉得大家可以讨论延伸一下。
谈完上面的东西我再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1 烟道影响口味的变化很小。
2 烟气温度(吸气长度/吸气力度)才是影响口味最大的地方。
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如有纰漏,请大家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