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是一种既美丽又神秘的小昆虫,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它与金龟子一样,是属于鞘翅目的昆虫,一生必须经历卵、幼虫、蛹与成虫四个阶段,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长时间相当长,大部分种类为一年一代,并以幼虫期、蛹期或卵期越冬,幼虫期长达10个月,而成虫却只有20天左右的短暂生命。
萤火虫有两对翅膀,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胸背板十分发达,头部可隐藏于前胸背板下,头部上面有一对触角和两个水汪汪的复眼,约占整个头部的三分之二,视觉十分敏锐,且大部分种类口器退化,以吸食露水或花蜜维生。腹部最重要的特征为发光器,雄虫二节,雌虫一节。有些种类则雌雄均只发两点光,有些甚至不会发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萤火虫都会发光哦。
萤火虫幼虫的身体长而扁平,头部除了一对可伸缩的触角,二个单眼和其他附属器外,最明显的便是深褐色的针状大颚。胸部有三节,腹部九节,和六只细长的脚,第八腹节有两枚发光器,第九腹节有一个如吸盘般的尾足,可用来吸附于物体上。它走起路来一屈一伸的,像尺蠖蛾的幼虫一般,当遇到危险时,便赶紧把头缩到前胸背板内。而依栖息环境,可分为陆生、水生与半水生三种。
萤火虫在我国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萤火虫属完全变态昆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多水的杂草丛、沟壑边及芦苇地带,以软体动物如蜗牛、钉螺等的肉为食。此虫的雌性成虫,常在潮湿的腐草、朽木或泥土上产卵,1次可产数百粒,初产下时为软壳卵,数天后逐渐硬化,经3周后即开始孵化。孵化一般在中午进行,幼虫出壳后即钻入水底,白天藏在石块下或泥沙中,夜间出来觅食。其幼龄期较长,一般为1年左右,有的可超过2年。待到化蛹时,幼虫爬到岸边,用泥沙做成茧室,一般在5月间进行化蛹,经2周左右即羽化成成虫。成虫于6月间交尾产卵,再孵化幼虫。幼虫体色灰褐,两端尖细,上下扁平,形如米谷,尾端也能发出光度不强的光。多数雌虫没有翅膀,不能飞翔,外形与幼虫差不多,但已能发出较强的光。人们在夏天夜里所看见的闪闪流荧,那是雄性萤火虫在寻找雌虫,这时,雌虫在发现雄虫的光后,即爬上草丛,在草茎上闪光,经过雌雄几次对光传达信息之后,雄虫便循着雌虫所发出的光飞下来与雌虫交配。交尾结束后,雌雄都会同时将光减弱,重新回到草丛中去,隔不多久,雌虫产下能发出微弱荧光的数百颗卵粒。一般在热带 或夏季比较多见 夜晚会发出荧色的亮光 很是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