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响因素和区位条件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2.地形(海拔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地面热力性质(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4.空气洁净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相对高度:山地的相对高度越高,带谱越复杂3.坡向(阳坡、阴坡):阳坡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高
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峡谷处(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2.地质条件好(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3.降水丰富,支流多4.移民: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2.水产养殖3.旅游4.防洪5.发电6.灌溉7.提高航运价值
盐场形成的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季节变化大、冷海水上泛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平原:种植业;山地:林牧业;丘陵:梯田)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4.土壤5。生物(害虫、益虫)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规模和类型2.交通条件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5。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6.科技7.地价(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8。工业基础9种植经验和历史10.饮食习惯
「环境因素」:
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湖还田
农业发展措施:
1.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4.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5.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6.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条件」
1.地形(a.平原:对选择限制少,注意少占耕地;b.山区:地势起伏大,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公路一般可沿等高线延伸)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 断层:不稳定,加固地基、尽量避开c.灾害: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段)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水文(a .河流湍急:不利航运;b.河湖:陆运需架桥,工程难度大,投资大)
「社会经济方面」
1.经济、社会(决定因素)2。人口、城市(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3.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4.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 经济: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市场扩大,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2。区域: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3. 交通:完善交通网络4。政治: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稳定5。军事:巩固国防6。交流:加强工农业、城乡的联系,促进文化和科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