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自1979年建县以来,全县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艰难险阻中拼搏,在改革发展中挺进,谱写了一首首激昂奋进的壮丽诗篇,铸就了一个个耀眼夺目的成功与辉煌。
经济总量实现腾飞,综合实力令人瞩目
建县以来,平安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竭尽全力谋划发展,经济增速逐期加快,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特别是步入“十二五”以来,积极抢抓机遇,努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1980-199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5%;199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2010-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14%。按2012年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96万元,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的小康阶段升级。
农村改革卓有成效,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1983年,平安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5年中央全面取消农业税,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农村经济迎来二次发展高潮。2010年初,富硒土壤资源的发现,给平安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来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经济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35年来,平安县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特色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业经济呈现出了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可喜局面,农业有效供给大幅增加。2012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52亿元,比1979年增长45.8倍;实现粮食总产量5万吨,与1979年的2.4万吨相比翻了一番;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大幅增长。
工业经济生机勃勃,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35年来,县委、县政府励精图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实力增长的动力和引擎,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速企业破产重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彻底改变了建县初期平安县工业基础弱、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现状。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效益显著提高,结构逐步优化,附加值有效提升,增加值增速逐期加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升的好态势。形成了以电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
2012年底完成工业总产值48.7亿元,比1980年翻了11番;2012年工业增值率达31.2%,201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7%。
投资总量持续扩张,科学规划领航发展
建县以来,平安县始终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使平安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三十五年中实现了三次飞跃,截至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达48.66亿元。
“先发展靠政策、后发展靠规划”。近年来,平安县委托知名设计单位,进行了平安县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设计完成了《平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出了平安“一区”“六园”建设布局,即打造平西新区、构建富硒产业园、平东工业园、平安物流园、绿缘生态园、平安古驿园和临空综合经济区配套服务园,在此基础上,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园区的专业规划,形成了从空间到产业“从城市发展到村庄布局的规划体系,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居民收入年年增加,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自建县以来,平安县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2007年开始实施的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曾几何时,人们设想自己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而现在,这种情况不仅在城镇即使在农村也随处可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吃、住、行、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耐用消费品从少到多,从低档向高档、电气化、现代化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彩电、冰箱、电脑、空调等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小汽车等高级耐用消费品已进入部分富裕家庭,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一部分居民已达到“宽裕型”、“富裕型”水平。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668元,是1979年的67倍;201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3.48亿元。
35年的风雨兼程,35年的灿烂辉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平安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一个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新平安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济总量实现腾飞,综合实力令人瞩目
建县以来,平安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竭尽全力谋划发展,经济增速逐期加快,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特别是步入“十二五”以来,积极抢抓机遇,努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1980-199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5%;199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2010-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14%。按2012年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96万元,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的小康阶段升级。
农村改革卓有成效,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1983年,平安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5年中央全面取消农业税,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农村经济迎来二次发展高潮。2010年初,富硒土壤资源的发现,给平安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来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经济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35年来,平安县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特色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业经济呈现出了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可喜局面,农业有效供给大幅增加。2012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52亿元,比1979年增长45.8倍;实现粮食总产量5万吨,与1979年的2.4万吨相比翻了一番;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大幅增长。
工业经济生机勃勃,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35年来,县委、县政府励精图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实力增长的动力和引擎,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速企业破产重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彻底改变了建县初期平安县工业基础弱、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现状。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效益显著提高,结构逐步优化,附加值有效提升,增加值增速逐期加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升的好态势。形成了以电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
2012年底完成工业总产值48.7亿元,比1980年翻了11番;2012年工业增值率达31.2%,201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7%。
投资总量持续扩张,科学规划领航发展
建县以来,平安县始终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使平安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三十五年中实现了三次飞跃,截至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达48.66亿元。
“先发展靠政策、后发展靠规划”。近年来,平安县委托知名设计单位,进行了平安县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设计完成了《平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出了平安“一区”“六园”建设布局,即打造平西新区、构建富硒产业园、平东工业园、平安物流园、绿缘生态园、平安古驿园和临空综合经济区配套服务园,在此基础上,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园区的专业规划,形成了从空间到产业“从城市发展到村庄布局的规划体系,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居民收入年年增加,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自建县以来,平安县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2007年开始实施的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曾几何时,人们设想自己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而现在,这种情况不仅在城镇即使在农村也随处可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吃、住、行、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耐用消费品从少到多,从低档向高档、电气化、现代化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彩电、冰箱、电脑、空调等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小汽车等高级耐用消费品已进入部分富裕家庭,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一部分居民已达到“宽裕型”、“富裕型”水平。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668元,是1979年的67倍;201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3.48亿元。
35年的风雨兼程,35年的灿烂辉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平安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一个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新平安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