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结论是:贾母在这个问题上非常犹豫,所以才会迟迟不下定论
原因是这样的:
贾母在心理上愿意支持宝黛,这一点薛姨妈总结的很精辟,让宝黛结合是一种“四角俱全”的方式。贾母本人相对于其他的家长来说还是比较感性的,加上隔辈亲的关系,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和外孙女的,实际上,贾母对每一个孙男弟女都不错,又喜欢热闹,她几乎把所有的孙男弟女都召集到自己家里,包括分出小院的贾赦的女儿迎春,宁国府的小姐惜春,担负起了照顾和教导外孙女黛玉的责任,还有经常住着就不愿走的史湘云等等,明显都是老人家主动召集过来的,书中也有几处提到了老人家是非常愿意教导孙女们的,包括对她们品行的教导——“掰谎”这节,品味的教导——“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一节等等,这些都反映出老太太感性的一面,也就是说,出于对宝玉的疼爱,别的不说,就是宝玉抱着假船着魔的那一节,贾母就不忍心把宝黛拆开了,而黛玉呢?连紫鹃一个丫头都能看出来,她不嫁给宝玉是没有出路的,其他那些王孙公子即便是娶个天仙回去,不过三五天就抛在脑后了,黛玉这样孤傲的个性再加上病弱的身体,把她嫁给别人基本上等同于逼她去死,老太太不可能不心疼,迎春的事都把老太太心疼成那样,何况黛玉,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说,让宝黛结合是对两个孙子“四角俱全”的选择。
但是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老太太最疼爱的永远的宝玉,也就是说,她必须要为宝玉的前途做考虑,这就意味着,她对于宝黛婚姻难以全面支持。红楼一开始冷子兴就已经说了贾府的现状,已经开始衰败,很多繁华景象不过是面子上硬撑着的,等到了宝玉一代开始执掌门庭的时候,家里会变成什么光景贾母不可能不忧虑,因为八十回之后的缺失,已经无法知道贾家最终到底会衰败成什么样子,有没有来自外部的抄家事件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认为是肯定的,也是贾母能看的到的,那就是贾赦和贾政的彻底分家,红楼一开始就交代了贾赦一家已经分院居住,书中也处处提到他和贾政你家我家是分着说的,但是因为贾母还在,两兄弟表面上还是互敬的,财产上也没有明确的划分,老太太还能把持住大局,掌握着比较重要的经济命脉,两个儿子及媳妇表面上还是很敬畏老太太的,但是老人家百年之后呢?抄家一节贾赦家的王善保家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家看的时候感觉挺解气,恶有恶报呀!但实际上,这里透露出了非常不详的气氛,贾政家在贾母的支持下几乎独揽了荣府的财政大权,连贾赦自己的儿子媳妇贾琏凤姐也跟过去了,贾赦自家一个小院分着住,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呢,连王善保家的这样一个奴才都不服气,一有机会就过来挑事,何况是贾赦夫妇?贾母一去世,贾赦作为长子不可能甘于弟弟之下,但贾政是皇妃的正牌老爸,夫人家又有势力,贾赦斗不过,唯一的可能就是提出彻底分家,为什么贾赦会突然想到娶鸳鸯,很明显是想掌握老太太的家底到底有多少,以便将来分家的时候不会吃亏,贾赦认为老太太是偏心贾政的,去世的时候一定会把东西都偷偷留给贾政,所以他才急着掌握情况,好在分家的时候利用长兄的身份多捞点。而这些,对宝玉将来的家族地位,生活的富足程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贾母不可能不做充分的考虑。通看一下贾府各房的地位分布,荣府似乎高于宁府,原因有二:一是儿孙多,二是娘家势力大的原配正牌夫人贾母健在;荣府中,贾政家高于贾赦家,原因也有二:一是元春是皇妃,二是王夫人和贾母一样,是娘家势力大的原配正牌夫人;在比较一下凤姐和尤氏,同样能干,为什么凤姐地位似乎比长房长子媳妇尤氏高,不言而喻,她是娘家势力大的原配正牌夫人。也就是说,哪一房要是想在家族中得到更高的地位,掌握更多的财产,夫人娘家势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宝玉娶了黛玉会怎样?首先,黛玉基本上等同于一个孤女,在这里我不想讨论黛玉是否继承了遗产的问题,就算有一些钱,家里连人的没有了,何谈势力?也就是说,黛玉不会给宝玉带来娘家势力的影响,分家的时候宝玉将因此受到不良的影响;其次,黛玉的身体不好,很有可能早逝,搞不好连传宗接代都不行,子嗣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古人最注重的就是传宗接代,不光是母以子贵,很多时候,父一样以子贵,分家的话子嗣的数量和子嗣是正出还是庶出关系都很大,黛玉如果婚后早逝,宝玉只能续弦,续的夫人地位是低一等的,不可能再续大家闺秀,从邢夫人和尤氏就可以看出,续弦的夫人都是小家的女儿,如果生儿育女的话,地位也比原配夫人的孩子低一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宝玉的家族地位,分家的话,影响就更为巨大。
贾母一定非常不愿意看到分家,她很清楚,分家对于整个家族的影响有多么巨大,贾府形势已经不妙,繁华不过是表面现象,一但分家,很有可能分崩离析、彻底衰落,但她也清楚有些事情她活着一天还勉强可以维持,一旦去世哪怕是身体出了状况,就有可能控制不住了,所以从她的角度来讲,她必须要提前为她所疼爱的人尽可能的做好准备,那么相对病弱的外孙女黛玉来说,她必须更多的为宝玉的将来做打算,会不会发生“掉包计”这么戏剧性的场面不得而知,但我感觉贾母恐怕最终会默许欺瞒二玉促成二宝的事,并导致黛玉的死亡,以及宝玉对宝钗的冷落(不是让我传宗接代吗?我偏不)。
红楼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在大厦将倾的时候,再聪明的人,也不过是当局之人,所谓的正确的选择,也阻挡不了一切的倾覆。
原因是这样的:
贾母在心理上愿意支持宝黛,这一点薛姨妈总结的很精辟,让宝黛结合是一种“四角俱全”的方式。贾母本人相对于其他的家长来说还是比较感性的,加上隔辈亲的关系,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和外孙女的,实际上,贾母对每一个孙男弟女都不错,又喜欢热闹,她几乎把所有的孙男弟女都召集到自己家里,包括分出小院的贾赦的女儿迎春,宁国府的小姐惜春,担负起了照顾和教导外孙女黛玉的责任,还有经常住着就不愿走的史湘云等等,明显都是老人家主动召集过来的,书中也有几处提到了老人家是非常愿意教导孙女们的,包括对她们品行的教导——“掰谎”这节,品味的教导——“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一节等等,这些都反映出老太太感性的一面,也就是说,出于对宝玉的疼爱,别的不说,就是宝玉抱着假船着魔的那一节,贾母就不忍心把宝黛拆开了,而黛玉呢?连紫鹃一个丫头都能看出来,她不嫁给宝玉是没有出路的,其他那些王孙公子即便是娶个天仙回去,不过三五天就抛在脑后了,黛玉这样孤傲的个性再加上病弱的身体,把她嫁给别人基本上等同于逼她去死,老太太不可能不心疼,迎春的事都把老太太心疼成那样,何况黛玉,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说,让宝黛结合是对两个孙子“四角俱全”的选择。
但是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老太太最疼爱的永远的宝玉,也就是说,她必须要为宝玉的前途做考虑,这就意味着,她对于宝黛婚姻难以全面支持。红楼一开始冷子兴就已经说了贾府的现状,已经开始衰败,很多繁华景象不过是面子上硬撑着的,等到了宝玉一代开始执掌门庭的时候,家里会变成什么光景贾母不可能不忧虑,因为八十回之后的缺失,已经无法知道贾家最终到底会衰败成什么样子,有没有来自外部的抄家事件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认为是肯定的,也是贾母能看的到的,那就是贾赦和贾政的彻底分家,红楼一开始就交代了贾赦一家已经分院居住,书中也处处提到他和贾政你家我家是分着说的,但是因为贾母还在,两兄弟表面上还是互敬的,财产上也没有明确的划分,老太太还能把持住大局,掌握着比较重要的经济命脉,两个儿子及媳妇表面上还是很敬畏老太太的,但是老人家百年之后呢?抄家一节贾赦家的王善保家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家看的时候感觉挺解气,恶有恶报呀!但实际上,这里透露出了非常不详的气氛,贾政家在贾母的支持下几乎独揽了荣府的财政大权,连贾赦自己的儿子媳妇贾琏凤姐也跟过去了,贾赦自家一个小院分着住,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呢,连王善保家的这样一个奴才都不服气,一有机会就过来挑事,何况是贾赦夫妇?贾母一去世,贾赦作为长子不可能甘于弟弟之下,但贾政是皇妃的正牌老爸,夫人家又有势力,贾赦斗不过,唯一的可能就是提出彻底分家,为什么贾赦会突然想到娶鸳鸯,很明显是想掌握老太太的家底到底有多少,以便将来分家的时候不会吃亏,贾赦认为老太太是偏心贾政的,去世的时候一定会把东西都偷偷留给贾政,所以他才急着掌握情况,好在分家的时候利用长兄的身份多捞点。而这些,对宝玉将来的家族地位,生活的富足程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贾母不可能不做充分的考虑。通看一下贾府各房的地位分布,荣府似乎高于宁府,原因有二:一是儿孙多,二是娘家势力大的原配正牌夫人贾母健在;荣府中,贾政家高于贾赦家,原因也有二:一是元春是皇妃,二是王夫人和贾母一样,是娘家势力大的原配正牌夫人;在比较一下凤姐和尤氏,同样能干,为什么凤姐地位似乎比长房长子媳妇尤氏高,不言而喻,她是娘家势力大的原配正牌夫人。也就是说,哪一房要是想在家族中得到更高的地位,掌握更多的财产,夫人娘家势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宝玉娶了黛玉会怎样?首先,黛玉基本上等同于一个孤女,在这里我不想讨论黛玉是否继承了遗产的问题,就算有一些钱,家里连人的没有了,何谈势力?也就是说,黛玉不会给宝玉带来娘家势力的影响,分家的时候宝玉将因此受到不良的影响;其次,黛玉的身体不好,很有可能早逝,搞不好连传宗接代都不行,子嗣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古人最注重的就是传宗接代,不光是母以子贵,很多时候,父一样以子贵,分家的话子嗣的数量和子嗣是正出还是庶出关系都很大,黛玉如果婚后早逝,宝玉只能续弦,续的夫人地位是低一等的,不可能再续大家闺秀,从邢夫人和尤氏就可以看出,续弦的夫人都是小家的女儿,如果生儿育女的话,地位也比原配夫人的孩子低一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宝玉的家族地位,分家的话,影响就更为巨大。
贾母一定非常不愿意看到分家,她很清楚,分家对于整个家族的影响有多么巨大,贾府形势已经不妙,繁华不过是表面现象,一但分家,很有可能分崩离析、彻底衰落,但她也清楚有些事情她活着一天还勉强可以维持,一旦去世哪怕是身体出了状况,就有可能控制不住了,所以从她的角度来讲,她必须要提前为她所疼爱的人尽可能的做好准备,那么相对病弱的外孙女黛玉来说,她必须更多的为宝玉的将来做打算,会不会发生“掉包计”这么戏剧性的场面不得而知,但我感觉贾母恐怕最终会默许欺瞒二玉促成二宝的事,并导致黛玉的死亡,以及宝玉对宝钗的冷落(不是让我传宗接代吗?我偏不)。
红楼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在大厦将倾的时候,再聪明的人,也不过是当局之人,所谓的正确的选择,也阻挡不了一切的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