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吧 关注:4,398,028贴子:27,830,867

评大乘心理《在线破解一切心理问题或疾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世间万物皆有其内在运行的规律。人类的行为亦有其形成的原因。因为果,果为因。因果互化,错综复杂。世上少有绝对之事。有时正常与异常、对与错、是与非、真理与谬误本一线相隔。
在心理问题的世界中正常与异常本是相对的。曾有一北大教授笑言:“在一精神病院,有100个病人与10个精神科医生。如果世界毁灭,世上仅存这110个人的话,那么世界的规律将被颠覆,正常与异常将被扭转。” 心理学专业的人都知道,专业量表是怎么来的。尤其临床量表,一道线划分了正常与病态。大多数被测样本的状态就是正常,偏离大多数的结果就是异常。
心理的世界很奇妙,也很主观。当你认为自己的状态很正常,你则不会感到很痛苦;当你受情绪困惑,挣脱不能,并给自己贴上“焦虑症”、“抑郁症”等标签后,“潘多拉之盒”由此打开…… 你因担忧而焦虑、因焦虑而害怕、因害怕而自责、又因自责而抑郁…… 负面情绪相互强化,于是你真的得了心理疾病。
人们都有一种心理:面对不好的都想去除。当人们标榜自己的心理状态为异常时就拼命想要得到“正常”。而得不到“正常”时,继发的负面情绪就会出现并反复强化。一个社交恐惧者常想在台上侃侃而谈、一个强迫者常因有些“可怕”的想法而焦躁甚至恐惧、一个创伤后应激者常为“忘掉灾难”,而自我压制、回避…… 如果社交恐惧者不再为自己在人前的紧张而羞涩排斥、如果强迫者不再压制、不再有反强迫、如果受灾者可以坦然面对经历的灾难……或许这世上根本没有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其他很多心理问题亦是如此!
人们越想摆脱、忘记的恰恰是其所关注的。一个好学生希望在上课时100%注意力集中。那么他对于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变成非常的敏感,注意力由此而被吸引,甚至产生预期性焦虑;一个富有爱心的妈妈对新生的宝宝呵护倍至,却产生想摔死自己宝宝的可怕想法,又因此想法而自责内疚,想摆脱此想法,又被其终日困扰。人们试图摆脱、忘记的往往是痛苦的、恐惧的。人类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人们不愿面对令我们产生不适的事物,因而压制、回避。而人们所压制、回避的事物并未在心中真正放下,压制只是强化。而转移注意力做其他事,并非真正为做此事而做此事,行为的功能已产生改变,转移或回避亦即是强化。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心理学的“白熊实验”、“墨菲定律”等资料。
尽管大乘心理的《在线破解一切心理问题或疾病,一例不能破,我即封笔》一帖非议颇多。仅就其前2楼所述,个人观点,不失为上乘之作!尽道心理治疗精髓、正常与异常的辩证。大乘心理,作为非专业人士,能有如此领悟,实是令我钦佩。当然,“大乘心理”在本帖中后面的答疑有很多问题所在,并且标题的嚣张或许令人不适。希望大家看其帖能一分为二。当然,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绝非廖廖回帖能解决问题。如“大乘心理”在帖中自己所述,不具有系统专业背景与资格,介于对大乘的投诉较多,为避免对大家可能的误导,“大乘心理”还请你谨言慎行,特别对于其他吧友的尊重。
原帖:http://tieba.baidu.com/p/2263795621#frs_nav


1楼2013-06-30 01:14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6-30 01:17
    回复
      2025-07-21 23:38: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说要总结大橙帖子的精髓的!在哪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6-30 01:19
      收起回复
        前排留名,火了我就跟着一起火了,欧也


        6楼2013-06-30 01:20
        收起回复
          @大乘心理


          7楼2013-06-30 01:23
          回复
            呵呵,大乘心理误导人的倾向比较大。有待全方位考察,


            IP属地:新疆8楼2013-06-30 01:24
            收起回复
              唔,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完么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6-30 01:33
              回复
                感谢吧主公道,以后一定谨言慎行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13-06-30 01:40
                回复
                  2025-07-21 23:32: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件事终于解决了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6-30 01:47
                  回复
                    楼楼晚上好,刚才认真的看了一下你的一楼,由于自己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所以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对,请科普
                    心理学对于“对和错”是如何定位的,我真的不知道,我也说了嘛,我没有接触过心理学,不过我觉得,其实有些事情是没有对错的。比如有些事情在某些状态下是好的,在某些情况下,有是坏的,再比如同一事情,由于说的方法,用词的不同,而造成了听者两种不同的心态,再比如两者中间有误会,而不是对或者错的问题
                    其二,社会上,或者说咱们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是应运而生的,为什么出现?因为社会的发展,当然了,出现的不止是好的,也有坏的。
                    层主查了一下,心理学从古希腊就有,1520年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出现【不知道资料对不对】
                    而伴随着心理学的出现,也就有了心理辅导。
                    楼主你看,大家有各种心里问题,所以才去看心理医生,而如果心理医生,对于我们的心理辅导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可以说,心理医生的辅导并没有使我们的心情好转,并不能从心态上帮助我们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从侧面有所帮助,那么请问,心理学还有什么用呢?仅仅作为一种学术讨论吗?那么这样的学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古希腊到如今,心理学的发展是因为他有用武之地,当一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时,那么他也会成为历史的代名词的。
                    楼主,也许心理学没有心理好或者心理坏之说,但是我作为一个人,一个有情绪的人,我还是喜欢自己可以每天开心的笑笑的
                    如果我说的不对,请告诉我,这些,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6-30 01:58
                    收起回复
                      刘明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6-30 01:59
                      回复
                        恩,赞同,顶


                        16楼2013-06-30 02:14
                        收起回复
                          最后一个问题:讨论大乘只事的人是否应该离开,如果否,那我就不明白此帖意义何在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6-30 02: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