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草庙镇 草庙镇地处泗城东郊,东与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泗城经济开发区相接,南濒新汴河与墩集镇相望,北依奎濉河与黑塔镇为邻。303省道横穿腹地,距泗洪宁宿徐高速仅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草庙镇下辖17个行政村,现有农业人口2.6万人,居住人口2.5万人。耕地4.4万亩,土地面积6.8万亩。草庙镇有中学 1所,师生1300余人,中心小学1所,下辖10所完全小学,学生1000余人。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2600元,国民生产总值1.66亿元。招商引资企业16家,其中规模以上招商引资企业2家,年创利润近200万元。
草庙镇的土地是岗土和潮踪土壤各占半壁江山。农作物以花生、山芋、无籽西瓜和水稻、优质麦为主。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8500万元。
草庙镇现有党员831人。其中:女党员86人,45岁以下的党员415人;大学学历140人,高中及其以下的625人;在岗职工党员237人,农民党员566人,离退休党员27人。设党委1个,总支1个,支部40个。其中行政村支部17个,机关镇直支部18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支部4个,社区党支部1个。
草庙镇原属泗县墩集公社,1980年设区划社时,由东方红公社、红旗公社合并为草庙区,管辖通海乡、草庙乡、三湾乡、汴光乡四个小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成立草庙镇至今,辖原来的通海乡和草庙乡。相传清朝此处建有一座土结构草顶的三官庙,所以命名草庙,现镇政府院内有一棵150年历史的百马树为证。
草庙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东部资金与技术向中西部流动的通道。是泗县东向发展的排头兵和桥头堡。2006年招商引资额1200万元,招商引资企业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泗县皖东粉业),现总计规模以上企业3家。种植业以关李的粉丝加工,徐岗的无籽西瓜,治岗、于圩的优质水稻,大史的稻田藕为四大支柱产业,新汴河的网箱养殖和水产养殖业,徐岗和王岗的三元仔猪繁育,关李、大贺的肉鸡、蛋鸡养殖。加工业以粉丝加工、花生加工和板材加工为主。
镇党委2006年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确定了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68户双培双带示范户。成立了无锡和南京两个流动党员联络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2007成立了通海农村社区,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双培双带”示范户进行季度量化考核,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实行季报督办制度。
草庙镇2006年获得县委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乡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县委选派工作先进集体,县委组织部党费收缴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街道文化创建工作先进单
草庙镇下辖17个行政村,现有农业人口2.6万人,居住人口2.5万人。耕地4.4万亩,土地面积6.8万亩。草庙镇有中学 1所,师生1300余人,中心小学1所,下辖10所完全小学,学生1000余人。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2600元,国民生产总值1.66亿元。招商引资企业16家,其中规模以上招商引资企业2家,年创利润近200万元。
草庙镇的土地是岗土和潮踪土壤各占半壁江山。农作物以花生、山芋、无籽西瓜和水稻、优质麦为主。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8500万元。
草庙镇现有党员831人。其中:女党员86人,45岁以下的党员415人;大学学历140人,高中及其以下的625人;在岗职工党员237人,农民党员566人,离退休党员27人。设党委1个,总支1个,支部40个。其中行政村支部17个,机关镇直支部18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支部4个,社区党支部1个。
草庙镇原属泗县墩集公社,1980年设区划社时,由东方红公社、红旗公社合并为草庙区,管辖通海乡、草庙乡、三湾乡、汴光乡四个小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成立草庙镇至今,辖原来的通海乡和草庙乡。相传清朝此处建有一座土结构草顶的三官庙,所以命名草庙,现镇政府院内有一棵150年历史的百马树为证。
草庙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东部资金与技术向中西部流动的通道。是泗县东向发展的排头兵和桥头堡。2006年招商引资额1200万元,招商引资企业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泗县皖东粉业),现总计规模以上企业3家。种植业以关李的粉丝加工,徐岗的无籽西瓜,治岗、于圩的优质水稻,大史的稻田藕为四大支柱产业,新汴河的网箱养殖和水产养殖业,徐岗和王岗的三元仔猪繁育,关李、大贺的肉鸡、蛋鸡养殖。加工业以粉丝加工、花生加工和板材加工为主。
镇党委2006年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确定了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68户双培双带示范户。成立了无锡和南京两个流动党员联络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2007成立了通海农村社区,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双培双带”示范户进行季度量化考核,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实行季报督办制度。
草庙镇2006年获得县委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乡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县委选派工作先进集体,县委组织部党费收缴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街道文化创建工作先进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