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吧 关注:362贴子:2,162
  • 2回复贴,共1

【搬运向】日本武家称谓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6-29 15:41回复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一直在学习我中华礼仪,所以,日本同样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不论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礼仪,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研究一个国家处于一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礼仪不可不研究,而且,如果想要把自己彻底地代入那样的一个时代,熟悉那时的称谓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现在我们来简单地研究一下战国时代的武家称谓之道。  日本在大化改新的时候,全国上下盛袭唐制,所以很多礼仪方面的事情都学自中国的唐、宋两朝,包括称谓,而唐、宋两朝在礼仪与称谓方面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弄得日本在这方面也非常之复杂。   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根据身份不同是有差别的。首先是辈分上的差别,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以及长辈对晚辈所用的称谓词就大有不同。其次,是地位上的不同,位尊者对位卑者、位卑者对位尊者以及同等地位的人互相之间的称谓词乃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同样地位的人,但是工作不同,两个人对一个尊者的称谓词也有不同。最后,就是阶层上的不同,例如,平民、武士和公卿,三个阶层的人各自称呼和对另两个阶层的人的称呼又另有不同。   武士阶层的称谓之道相对于另两个阶层类似于唐、宋礼仪的称谓之道是有其特殊性的,论地位,武士高于平民,论礼仪,武士阶层的礼仪远简单于公卿阶层,这恐怕是战国时代粗犷豪放的武士阶层大多懒得学习那一套繁文缛节的缘故吧(笑),与武士有关的称谓主要有“殿”和“样”两个。在说明这些字眼的用法之前,先简单地说明一下日本武士阶层的姓名的“构造”,来分别看一位历史人物和一位联盟中人的名字。  宇多 黑田 勘解由次官 官兵卫 孝高 如水  藤原 吉川 治部大丞  右兵卫 明静  姓  苗字 官名    字   名前 X号……   而且,武将还有小名和元服名,死了以后有菩提名,有些人死后还有神名(德川家康死后追赠东照大权现)和谥号(天皇全有谥号,现在看到的孝德啊,推古啊全都是,这和我国皇帝、士大夫死后追赠的谥号是相同的),除此之外,武士们和公卿们中的茶人等还有斋号,例如织田长益斋号为有乐斋;佛教徒有法号,例如上杉政虎有法号谦信;基督教徒有教名,例如一条兼定有教名保禄;知名武将有外号,例如武田信玄外号“甲斐之虎”……。另外,一般来说,大家都截取苗字分别和武将的官、字、名前、各种号来组成他们的通称。至于什么时候该称呼这些呢?下面配合两个称谓词来说明一下。  首先说一下“殿”,殿字的日文读音是“どの(Do No)”,殿字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单独使用,不加任何的其他字眼,直接称呼某人为 “殿”。这是对说话人自己的直属主公的专用称呼,是不能在前面加上姓的,否则将是极大的不尊敬。例如,赤军家的部将藤林仁丰,目前可以且只可以对他的主公赤军长胜用单独“殿”这个称呼。而配合别的东西(通称、苗字、字、名前等)使用的话,就是用来称呼平辈武士的了,赤军家的部将藤林仁丰就可以对与他同辈的白羽征一使用“白羽殿”、“征一殿”、“藤兵卫”等称呼。不过,要在这里说明的是,这三个称呼有着亲近程度上的差别,一般说来,乃是苗字+殿表示关系一般,例如藤林仁丰对他并不太熟识,只是知道名字的绯月家部将才谷直柔就可以使用“才谷殿”的称呼;而使用“名前/字+殿”就表示略微亲近一点点,例如藤林仁丰对刚加入本家的伊达明宗,就可以用“明宗殿”这样的称呼,毕竟刚来,还不大熟嘛;如果不加殿,直接称呼别人的名前、字就表示二人的关系更近一层,但是不可以直呼别人的苗字(呼的话,恐怕也容易搞混)。例如藤林仁丰和白羽征一同在赤军家时日已长,且关系相当不错,藤林就经常叫白羽“征一”或者“藤兵卫” 之类的称呼了。而最亲近的称呼,就是直呼对方的小名了,不过,联盟里公布了小名的人几乎是没有啊……。


    2楼2013-06-29 15:41
    回复
      2025-05-14 19:02:08
      广告
      另外,还有几个其他的称谓词这里也附带说明一下:   馆样:指的是居住在馆(或砦、城等)中的高贵人物,并不是特指馆主(砦主、城主)的。  屋形:同馆样,二者可以互换使用。   姬:多指大名、豪族、支城主家中的公主。用法是提出公主名字中的一个字,然后称“字+姬”,或者以“出生地+姬”来区分。所以联盟中的“宇多田光”,就可以称之为光姬(咣叽,有点尴尬……)。  御前:“御前”这个词诞生于奈良时代,起初和和中国的“陛下”、“殿下”一样,是表示一种对贵人的避讳,转而称呼贵人的侍从等。而到了平安初的时候,由于新的〈典范〉规定,在公卿在会面的时候,妻子或是女儿要在一旁待侍的(正好和中国的“回避”相反啊),所以,这时的御前就时名上实际称呼公卿,其实是称呼官妻或郡主了,所以,而到了平安中期,盛行把自己女儿送到宫中,为了保证礼仪,于是公卿们大多雇佣了一些相对高贵的侍女和白拍子,于是,意义就这样变了。 这基本上属于公卿用语。   宫:宫其实是皇族亲王的宫号,例如“仁和寺宫嘉章亲王”等,不过,当皇族有了官位的时候,称谓后面也带着“宫”字,以表示皇族的身份,例如“弹正尹宫”、“中务卿宫”等等。  其它的称呼还如——信长死后,手下武将谈起他时总是称呼“总见院”,是为菩提名(或称院名、法名)。


      4楼2013-06-29 15: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