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吧 关注:170贴子:813
  • 1回复贴,共1

关于《九三年》的一点个人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额,发现很多吧友吐槽,说《九三年》的争论啊,什么独白啊,太冗长的说,那么我就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好了,欢迎指正。


1楼2013-06-27 22:38回复
    看《九三年》已经是前几年的事情了,从初中到高中,不断翻阅,爱不释手。到了大学因为没有带过来,所以也没什么机会再去翻阅。我的专业是宗教学,哲学的二级学科,本科阶段和哲学学的是同样的课程,或者说大部分一样,也算半个哲学专业了。虽然近来没能再重读此书,但是却对里边一些东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就以诸位吧友所吐槽的共和党人的争吵为这帖子讨论的主题好了。
    众所周知,比起《巴黎圣母院》《悲催世界》等书,《九三年》一书中,作者雨果将描写焦点由独立的人,移向了社会的人。人性的社会化,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运动精神在法国大革命中所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与思考,是本书的主题。
    首先,是对revolution的解读。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中的革命一词,并不是像中文所译那样,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革新,甚至不一定要使用暴力,这个词只是代表一种变革。所议,法国大革命在西方人看来,更多是一种变革,一种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等的多元变革。
    其次,就是关于共和党人的争吵。在章节《孔雀街的小酒馆》中,丹东、马拉、罗伯斯庇尔在吵架。三个人互相攻讦,互相揭老底,互相吐槽。。。【吐槽真是个神词】
    但是请注意,它揭露了很多雅各宾派执政时期存在的问题。比如内部的不合,比如内忧外患,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实其中每一句都有其自己的寓意。雅各宾派内部对革命的失望,平等下的种族歧视,身为贵族的革命党人无法摆脱身份的优越感,对功勋的自傲。绝对权力逐渐滋生腐烂,当革命的火种燃烧,从巴黎走向了全国,然而内部根基却开始动摇,绝对民主导致的暴力,无辜的鲜血在流淌。当革命走向恐怖,恐惧会使人对它说不。
    由于这本书与其他作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与思辨性。这本书作为雨果的政治哲学思维精华,其中流露出的人性光辉与政治维度的反思,具有同等的意义。所以,或许大家可能更多地从文学角度欣赏这本书,所以觉得这段未免稍显冗长。然而这本书毕竟对作者具有反思与哲学思考的意义,故而也请诸君略体谅。


    2楼2013-06-27 2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