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及损伤性因素
肿瘤手术及术后放疗、化疗是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另一常见因素。而局部淋巴结清扫是有效预防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必要步骤,因肿瘤施行淋巴清扫术后引起的淋巴水肿有增多趋势。常见的有乳腺癌和盆腔肿瘤的淋巴清扫术导致淋巴管受损引起的淋巴水肿。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主要由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为:
由于局部淋巴的清扫切断了肢体的淋巴回流通路,使肢体的淋巴不能充分引流,导致淋巴液中的蛋白浓度增高,滤过压增加,由于血浆蛋白减少,使液体渗透压降低,同时,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所以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肢体水肿,随后肢体组织出现纤维化及炎症的淋巴水肿。对于手术本身,数位学者认为其是淋巴水肿的始发因素,术中操作很容易造成淋巴通路断裂,解剖结构破坏,这是淋巴水肿发生的起点。Pain等则认为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改变了腋静脉血流动力学,使之易发生淋巴回流障碍,导致术后淋巴水肿。手术清除范围也是引发淋巴水肿的一大因素,Puru shotham等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未接受放疗和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与淋巴阳性个数有关,与其他因素如年龄、体重指数等无关。简单的子宫切除术较根治子宫切除术和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下肢水肿相对少见或并不发生,故适当缩小手术范围和只清除哨兵淋巴结可减少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