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免费乘坐校车上学,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再也不为遥远的上学之路而犯愁。该区农村学校在配备校车、实施供暖、餐厅及宿舍达标方面,实现“三个全省一流”。
实施“三百工程”,适龄学生完成初中毕业、初中毕业返乡青年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均达到100%。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对湖滨区农民来说已成为现实。该区以区直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构建了群众就医的“卫生服务便捷医疗圈”。同时,农民参加新农合不再缴纳个人应出资部分,而由区财政全部承担,成为河南省最早的农民不花一分钱就能参加新农合的县级行政区之一。
区财政出资1000万元设立“为民工程”帮扶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大对农村信贷投放力度,切实帮助农民群众兴产业、创家业、干事业。
在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以及项目建设中,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建设创业就业平台载体,先后建成了金渠路商业步行街创业一条街、金三角建材物流港创业市场,并积极制定政策、完善机制,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创设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事,佐证了湖滨区农民的幸福指数正在大幅提升。
近年来,湖滨区始终把民生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施以“启民智、帮民富、解民忧、塑民风”为主要内容的为民工程,在科学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群众。
湖滨区委书记杨方成说,发展是民生的基础和保障。实施“四大一高”战略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有限的财力尽可能多地投入到民生事业中,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为民工程”成为该区7万农民的致富工程、幸福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凝聚了民心,聚合了民力,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认同感,同时也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和创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