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微博宣布EardrumMusic上线的那天,我就说:一切只为了在充满Bullshit的现实里保留一片实现理想的自留地。做音乐不赚钱,做媒体不赚钱,做专门关注音乐的媒体就跟把钱直接扔入海里没差。浸淫相关行当数年,理应深谙此道理,但我还是义无返顾地拿着家当决定跟啥啥啥和外子一起放手一拼。
你们总说舍不得《Hit轻音乐》关门,我们也偶尔会说怀念在《Hit》工作的那些年,而实际上这本杂志有如此多缺陷,以至于我随口就能念叨出绝对超出本文字数的大串,例如它更新周期过长赶不上信息传递速度、它字数和排版局限不适合长时间阅读、它受制于公司架构永远处于后娘养的可怜位置、它从未转型成功所以一直赚不足广告钱来养活自己……所以我说,既然15年都未能迎来一次大变革,那么《Hit轻音乐》应该停刊。
读者爱《Hit》,因为它是国内屈指可数认真写作并潜心专研西洋流行乐的媒体,它是一些人的启蒙老师,也是一些人成长伴侣,就跟家里用了十几年的皮沙发一般,它已经老得嘎吱响和咯骨头,但只要窝进去,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十年如一日的贴心呵护,一旦哪天它丢了,家里就会空荡荡,我们的心也跟着空荡荡。编辑和作者爱《Hit》,因为它比当下许多媒体都要更注重文字质量,逐字逐句更能体现创作者的价值,换言之,甭管读者是拍砖还是鲜花,我们得到的认同感也非常高。但这一切美好,不是《Hit》特有,更不应该随着《Hit》消失而消失。
所以我们建立了返场EardrumMusic,一个去芜存菁的音乐资讯评论网站。它不是《Hit》的电子版,也不是《Hit》复刊换了形式出现;但它有《Hit》的原班人马和成熟内容框架,去除所有琐碎低效不友好无用功,立志把欧美流行乐推广得更快更远更专业。
同时,一切也是出于私心,因为我喜欢写作,也喜欢写关于欧美流行乐的内容,所以我耕耘一块地,让自己和同道中人的作品得以见天日。我绝不会说,不赚钱也不要紧;我更不会说,有理想喝白水下饭也好吃。但在我可以承担的范围内,我愿意为了在充满Bullshit的现实里保留一片实现理想的自留地而付出。
所以我大声说:
Farewell Hit Music.
Good to see you, Eardrum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