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在这了只是想说说对一些关于彝族书籍的失落罢了。
自从创立了彝族风情吧,我就一直不停地到各大图书馆和网站上“搜刮”有挂彝族的书籍和史料,也许是因为我在上海念书的关系,不能像在云川贵那里的图书馆找到像《勒俄特依》这样的书,也找不到彝文词典。但是还是被我发现了很多相关彝族的书籍,原本我很高兴,但现在,我却是万分失落着。
也许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真的不会注意像我们这样愿意去研究彝族历史的人。但是就因为如此,我找不到任何像汉族《史记》那样去记载彝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历史,甚至是年表都没有。我不奢求我能找到我们彝族先祖留下的史书,因为我知道,他们也许只会封存在博物馆和彝学院里,偶尔能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那也是只能出借的,也是那一片区域内唯一的一本(我指的是上海等大城市内,也许有例外,是我没发现的)。可是,为什么也没有现代人去统计这些历史呢?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将这些变成一部通俗易懂的书呢?也许是有没被我发现。但是为什么没有被发扬呢?为什么没有多印刷呢?难道只是因为这些书售卖不出去吗?难道个人利益就真的比精神食粮重要吗?
当我得知一本比较完善的彝族历史书籍出台后,当我满怀着期望去看时,我被他1300元的价格打败了。我还是个学生,我母亲病重,我没有父亲,我没有那么多的钱。但我希望我可以攒到钱。但是,1300元的书和不到30元的汉族《史记》比起来。同胞们,你们的心难道没有滴血吗?
当我们潜心要去挽回,要去拾起彝族文化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想要找到他们,还是要回到那些有彝族的地方,只有那里才会有我所需要的。可是我现在回不去啊!不是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吗?那就应该全国各地都有相关书籍啊!可我看到了什么?藏族一大堆,回族一大堆,维吾尔组一大堆,羌族一大堆,人数不多的民族也是一大堆。而彝族,呵!亏我眼尖,还是找到了,翻开一看,百度百科的翻版。
当我满怀疲惫的心回到这里时,令我高兴的是我在彝族吧和彝族风情吧里看到了宣扬文化的帖子。但是,随其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我们要发扬文化,也许不需要让外族人懂得,就是让全国各地的彝族同胞们懂得吧!全国各地,我冷嘲道,国家没有像样的人去注意这美丽灿烂的文化,没有像样的书去介绍这灿烂的文化,这文化永远都是失落的。
当然,也许我有很多说错了,也许我有很多没发现。也许老表们说我不对,说我很片面,我都接受。但这是我的真实经历,是我抽着去比赛的空闲,抽着团队活动的空闲,抽着学习的空闲到上海各地去搜寻文化而换回的失落……
于是,我很庆幸,我还是能找到了那些只有皮毛的书。我很庆幸,彝族和彝族风情吧里真的有介绍彝族的帖子。
最近在彝族风情吧发了书,各位可以去参考一下。http://tieba.baidu.com/f?kw=%D2%CD%D7%E5%B7%E7%C7%E9&fr=itb_favo&fp=favo
(这里不是做广告,只是希望想学习的人可以去学习一下。)
最后祝各位彝族同胞们,兹莫格尼!
但是:请不要让我知道,有和我同一支系同一方言的人在彝族吧混那么久不知道“兹莫格尼”或者“支玛格里”是什么意思。如果真的有,我希望你能好好反思,因为这是身为一枚01后姑娘最后的悲愤
自从创立了彝族风情吧,我就一直不停地到各大图书馆和网站上“搜刮”有挂彝族的书籍和史料,也许是因为我在上海念书的关系,不能像在云川贵那里的图书馆找到像《勒俄特依》这样的书,也找不到彝文词典。但是还是被我发现了很多相关彝族的书籍,原本我很高兴,但现在,我却是万分失落着。
也许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真的不会注意像我们这样愿意去研究彝族历史的人。但是就因为如此,我找不到任何像汉族《史记》那样去记载彝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历史,甚至是年表都没有。我不奢求我能找到我们彝族先祖留下的史书,因为我知道,他们也许只会封存在博物馆和彝学院里,偶尔能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那也是只能出借的,也是那一片区域内唯一的一本(我指的是上海等大城市内,也许有例外,是我没发现的)。可是,为什么也没有现代人去统计这些历史呢?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将这些变成一部通俗易懂的书呢?也许是有没被我发现。但是为什么没有被发扬呢?为什么没有多印刷呢?难道只是因为这些书售卖不出去吗?难道个人利益就真的比精神食粮重要吗?
当我得知一本比较完善的彝族历史书籍出台后,当我满怀着期望去看时,我被他1300元的价格打败了。我还是个学生,我母亲病重,我没有父亲,我没有那么多的钱。但我希望我可以攒到钱。但是,1300元的书和不到30元的汉族《史记》比起来。同胞们,你们的心难道没有滴血吗?
当我们潜心要去挽回,要去拾起彝族文化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想要找到他们,还是要回到那些有彝族的地方,只有那里才会有我所需要的。可是我现在回不去啊!不是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吗?那就应该全国各地都有相关书籍啊!可我看到了什么?藏族一大堆,回族一大堆,维吾尔组一大堆,羌族一大堆,人数不多的民族也是一大堆。而彝族,呵!亏我眼尖,还是找到了,翻开一看,百度百科的翻版。
当我满怀疲惫的心回到这里时,令我高兴的是我在彝族吧和彝族风情吧里看到了宣扬文化的帖子。但是,随其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我们要发扬文化,也许不需要让外族人懂得,就是让全国各地的彝族同胞们懂得吧!全国各地,我冷嘲道,国家没有像样的人去注意这美丽灿烂的文化,没有像样的书去介绍这灿烂的文化,这文化永远都是失落的。
当然,也许我有很多说错了,也许我有很多没发现。也许老表们说我不对,说我很片面,我都接受。但这是我的真实经历,是我抽着去比赛的空闲,抽着团队活动的空闲,抽着学习的空闲到上海各地去搜寻文化而换回的失落……
于是,我很庆幸,我还是能找到了那些只有皮毛的书。我很庆幸,彝族和彝族风情吧里真的有介绍彝族的帖子。
最近在彝族风情吧发了书,各位可以去参考一下。http://tieba.baidu.com/f?kw=%D2%CD%D7%E5%B7%E7%C7%E9&fr=itb_favo&fp=favo
(这里不是做广告,只是希望想学习的人可以去学习一下。)
最后祝各位彝族同胞们,兹莫格尼!
但是:请不要让我知道,有和我同一支系同一方言的人在彝族吧混那么久不知道“兹莫格尼”或者“支玛格里”是什么意思。如果真的有,我希望你能好好反思,因为这是身为一枚01后姑娘最后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