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121贴子:431,710
  • 48回复贴,共1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无不尔或承”中“或”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经。小雅。天保》: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这句话意思我知道。“无不尔或承”,子子孙孙没有不继承的。“无不”:没有不; “ 尔”:你; “ 承”:继承。“或”是什么意思?
字典解释,“或”
1、有的,有的人;2、有时;3、又;4、或许,或者;5、通“惑”,迷惑。
这里不是迷惑,也不像或许、有时,可是有的,怎么说得通?


IP属地:西藏1楼2013-06-20 19:46回复
    .
    周学、周文、周辞,巳不是汉人可正以确解读的了,因为周汉之间隔着反礼仪文化的秦人,
    形成了人为的传承断层。古代经学家自汉代始,采用以辞义解句义、以句义解文义的“逆
    向解经模式”。然周辞的辞义谁也无法全面撑握,于是,《尔雅》、《说文》等以辞解句、
    以句解文的“逆向解经模式”应运而生,并通行至今。我以为“顺向解经模式”比“逆向
    解经模式”更适合周学经典的解释,应为“六经皆史”。即以历史唯物史观为解释经典的
    宗旨,以经典的历史背景为依据来理解文义、句义、辞义。这样,我们后人就不再拘泥一
    个不知辞本义的辞,依据文句、句义来理解其辞义。比如楼主疑问的“或承”,依其文义、
    句义理解为“秉承”即可。全句参考译文为“你无不秉承”。
    .


    3楼2013-06-26 14:04
    收起回复
      读诗经直接按照文言文理解,比跟从所谓的经学家思路要有意义和价值得多。秦始皇焚书坑儒毁掉的只是书籍,文辞广泛存在于人心之中,并没有受到严重的破坏。文辞的断代是不存在的。
      这首诗里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典型的是对国家的祝福,或(域)作国家理解是对的。将恒作上弦月理解是又一个经儒的笑话。


      4楼2013-06-27 11:01
      收起回复
        好,确定了,或,做国家解释。


        IP属地:西藏5楼2013-06-27 13:12
        回复
          果然还是在诗经吧,能得到答案。最先在百度知道提问,答案安全不靠谱


          IP属地:西藏6楼2013-06-27 13:13
          收起回复
            不为别人学习,自己能够看懂就是王道。


            7楼2013-06-27 19:37
            回复
              .
              忠告007君:
              楚子僭王之前,周王有“王”和“天子”之称谓。而“天王”之称是楚子僭王后,
              公卿诸侯对周王的新称谓,以区别楚王、吴王、秦王等诸侯王。学《诗经》不学
              历史,何以解诗?当然,不仅仅是你不以唯物史观解诗,古今中外的诗经诠释学
              家皆不以史解诗。郑氏康成首创“以史解诗”,但他亦未搞清楚周代称谓,与《
              尔雅》作者一样,君与王不分、王与后不分。称谓可是经典研究的基本常识啊!
              .


              8楼2013-06-28 10: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