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教育的头人们外出取经学习,获悉成都七中的崛起之路,全县高中教育宣起一股学习成都七中的热潮,民中、二中、为民纷纷仿效,一年以后发现是东施效颦,南辕北辙,上错了车,走错了路,停了。
两年前12位海安教育人背井离乡,带着改变独山教育的誓言和使命,远赴西南小县——独山。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敬业感,让我们叹服不止。一年后,二中和民中合并,变成了现在的独山高级中学,海安人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聘请了他们家乡教育顾问团为独山教育把脉,把一批批老师送往海安取经,从作息时间表到跑操等方面形式上都在悄然变化,与海安接轨,他们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我对他们白求恩式的精神无不感动。
今天,兴农人入主独山高中教育宣告海安模式的终结,究其原因,也许是水土不服、本本主义、保守主义的缘故吧?哎,独山高中教育又迈上了漫漫向外学习的探索之路,独山教育人乐学的黄牛精神无不为之佩服。
各路神仙乐意不绝地给独山教育指点方术秘笈,但又犹如过山烟云,匆匆而去。一又一次的向外学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感觉犹如中国近代洋务式运动。――敢问苍天,独山高中教育的成功之路在何方? 何时方能找到日本式的明治维新。
兴农入主独山高中教育,运用国有民办的模式,无疑是办学模式的创新,体现了敢为人先的理念,希望从此踏上成功的快车道。
兴农人入主独山高中教育,肩负着全面扭转独山高中教育的现状重任,能实现吗?如果没有校与校之间的良性竞争,一切皆为空谈,刚开始是可以对兴农中学厚此薄彼。但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很快创造条件,给政策允许高级中学、兴农中学、为民中学在生源,教学质量等方面展开竞争,激发斗志,唯有如此,或许才能对全面扭转高中教育有实质的推进作用,否则,独山高中教育就会变成兴农中学头大,高级中学、为民中学身躯小的畸形儿,从一开始就先天营养不足,打造教育强县,可能又要落空了。只有三校变强了,其头并进,才能谈得上全面扭转和振兴独山高中教育。况且,现在高级中学还存在诸多棘手问题需要理顺,没有政策的支撑,没有财力的软支持,没有高人领头,没有权力下放,依旧还是烂泥扶不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