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宫位于三山街道老公路南侧,始建于明初,重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民国年间曾重修,是三山境内一处重要的道教名胜。在明代,该处位于江岸,据传三山文昌宫为宿松县客商沿江贩卖木材时酬愿所建,主要供奉道教尊神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是道教信仰体系中执掌人间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为星宿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宰功名文运之星。到了元代,文昌宫星宿的信仰与梓潼神张亚子合并,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始被称为文昌帝君。
在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中,写高士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繁星,对秦老说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贯索是凶星,主牢狱。文昌受到贯索的冲犯,失去主宰文运的权力,人间的文士将会失去保护,文章也会失去权衡,造成文风颓堕,所以说一代文人有厄。表现了作者对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以后仕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在古代,文昌帝君的信仰很普遍,大到通都大邑,小到穷乡僻壤,大都有文昌宫、文昌阁之类的建筑,以至于乡村学堂、世家大族都有文昌帝君的神位,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人“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也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愈加根深蒂固。而且随着《文昌帝君阴骘文》等劝善书籍的广为流传,更使文昌帝君的影响深入到社会各阶层。
明清以来,三山文风大盛。尤其姚氏一族自元末从铜陵义安镇(今顺安)徙居以来,繁衍生息,代有宦达。自明代姚孟昱以后,晚清时还出了一位进士及第的姚楷,可谓乡贤载誉,合族殊荣。所以,兴建文昌宫当然更是顺天应人,不足为奇。
三山文昌宫主体建筑有三进,重檐歇山顶,雕梁斗拱,四角垂铃,因矗于大江之滨,江风过时,铃声作响,甚为悦耳。前为山门,后为楼阁,中进大殿供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吕纯阳)三尊神像。神像高丈馀,钧彩塑镏金。大殿有“富贵神仙”匾额,左右俱有寮房,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开阔无余。平素香火旺盛,法事活动颇为繁盛,充分显示了道教作为本土宗教的强大群众基础。
不幸的是,文昌宫在1954年的大水中被冲塌,余下的部分也在后来被拆除。据说拆除残存的斗拱时,还使工匠们颇费心力,最后只能锯断了事,可见当年建筑之牢固。
文昌帝君是道教信仰体系中执掌人间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为星宿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宰功名文运之星。到了元代,文昌宫星宿的信仰与梓潼神张亚子合并,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始被称为文昌帝君。
在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中,写高士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繁星,对秦老说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贯索是凶星,主牢狱。文昌受到贯索的冲犯,失去主宰文运的权力,人间的文士将会失去保护,文章也会失去权衡,造成文风颓堕,所以说一代文人有厄。表现了作者对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以后仕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在古代,文昌帝君的信仰很普遍,大到通都大邑,小到穷乡僻壤,大都有文昌宫、文昌阁之类的建筑,以至于乡村学堂、世家大族都有文昌帝君的神位,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人“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也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愈加根深蒂固。而且随着《文昌帝君阴骘文》等劝善书籍的广为流传,更使文昌帝君的影响深入到社会各阶层。
明清以来,三山文风大盛。尤其姚氏一族自元末从铜陵义安镇(今顺安)徙居以来,繁衍生息,代有宦达。自明代姚孟昱以后,晚清时还出了一位进士及第的姚楷,可谓乡贤载誉,合族殊荣。所以,兴建文昌宫当然更是顺天应人,不足为奇。
三山文昌宫主体建筑有三进,重檐歇山顶,雕梁斗拱,四角垂铃,因矗于大江之滨,江风过时,铃声作响,甚为悦耳。前为山门,后为楼阁,中进大殿供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吕纯阳)三尊神像。神像高丈馀,钧彩塑镏金。大殿有“富贵神仙”匾额,左右俱有寮房,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开阔无余。平素香火旺盛,法事活动颇为繁盛,充分显示了道教作为本土宗教的强大群众基础。
不幸的是,文昌宫在1954年的大水中被冲塌,余下的部分也在后来被拆除。据说拆除残存的斗拱时,还使工匠们颇费心力,最后只能锯断了事,可见当年建筑之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