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吧 关注:984贴子:2,175
  • 2回复贴,共1

淇水汤汤 转自商朝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淇 水 汤 汤
2011年2月5日,星期六,晴
淇水悠悠
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
以写我忧
——《诗经•卫风》
淇河的水啊你静静流淌,我划着桧浆坐在松木小舟之上,随着清波缓缓荡漾,荡漾出我心底的忡忡忧伤。
这是一首流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的最为脍炙人口的诗句。它通过了诗人神游故土泛舟河畔,描写了她对家乡的热爱和无奈。诗中所描绘的那条蜿蜒曲折的美丽河流有着一个柔婉诗韵般的名字叫淇,淇河古时叫淇水,发源于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汇入卫河。淇河流经的县城以河得名叫淇县。淇河是一条古老沧桑而又饱含着远古诗情的河流,在我们中华文明曙光涌现之初就曾孕育过了整整一代王朝——殷商王朝。淇畔的县城就是殷商王朝的灵魂所在,即当时商朝的国都朝歌。深邃的文化底蕴注定了这座县城将极不平凡,一部《封神榜》更是让朝歌的故事家喻户晓。在《封神榜》中让我们不仅了解了在三千年前曾有一个华丽辉煌的国都朝歌城,同时也让我们熟悉了一个很特殊的历史人物——商纣王。商纣王这个名字,通过了数千年的演绎早已成为暴君及亡国的象征,而且由他的名字还延伸出了诸如助纣为虐之类的典故。由于他的荒淫残暴,最终导致成汤六百年基业的倾覆,而为新兴的周王朝所取代。也许这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宿命吧。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这里被封为诸侯卫国。也许是由于这条流淌在商朝故都的淇河本身所散发的那种灼人的厚重古韵,卫国又再次继承了清幽旖旎悲歌慷慨的精髓神韵,甚至到最后自己也步袭了与商朝几乎是同样的归宿,但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如泣如诉情深悠远的诗句,让我们今天的人通过这些文字同样能跨越三千年而与古人共赏一轮明月同唱一首歌谣。
历史就象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时代都在创造着属于那一时期的辉煌,谱写下了曾经一度拥有过的精彩。
淇县古称沬邑,这个字读妹,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和泡沫的沫字相混淆。到了纣王时才开始叫做朝歌,后来改名为淇县。今天的淇县位于鹤壁市,坐落于市区南部约30公里处。今天,殷商时代已经离我们相当遥远,不知能不能还找得到当年的痕迹。但是朝歌这座充满着传奇浪漫的古都一直让我向往无比,所以正好利用这次旅游的机会来到了这里,亲自去踏访一遍历史这个巨人留下的大脚印。
由于时间高效利用的缘故,我们从新乡出发沿高速北上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太阳已经离地面很近了,颜色也开始暗淡起来了,而且目的地是天黑前要到达鹤壁市里。在进入鹤壁界内后首先经过的就是淇县。对于这座淇县由于事先没有太多的详细信息,所以真正能看到什么其实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很可能早已和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了,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跟其他小县城没有区别的一个县城而已,即使去看了很可能也只是失望而归。但是也许这座深邃而陈厚的古都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结果还是在淇县的出口下来并进入了这座神秘的县城。我们抱了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做了两手准备,万一真没有什么看点的话,马上就回到高速继续赶往下一站。对我们的旅游行程来说除了安全之外,毕竟时间就是第二大最宝贵的资源了。
进入县城外围时就首先看到的是一道跨公路的水泥牌坊,上面是古都朝歌这四个大字。走过这扇门顿时就感觉重新融回了历史,这里就是当年的华丽绚烂的国都了。不过,经历了三千年,也许能印证当年印记的地方已经被时光消磨殆尽。由于是朝县城内的方向行驶,公路的两侧的楼房或各种店铺建筑也逐渐越来越密集,虽然一眼看去和别的普通的县城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也许朝歌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大到车站医院小到商店超市甚至连各种市政机关几乎也一半以上都是直接就以朝歌命名的。似乎在这里尽管时过境迁,但生活在当地的人们还是想尽可能地留住当年的传说。朝歌本身大概就是一种品牌,一种这里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吧。不过,提到朝歌两字,我一直带着一分疑惑没能得到确定的答案,那就是这两字的读音。朝,是多音字,按照通俗的习惯,我们看到朝这个字时首先想到的发潮这个音,因此朝歌两字也自然而然地读做潮歌。虽然从小就看过封神演义的小说,但书上只有写法,并没有发音,所以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音。以前曾有过一部旧版的电视剧《封神榜》,里面就是和我一直来想象的一样读成潮歌。可是,后来又有了一部新版的电视剧《封神榜》,在这部电视剧里却读成了昭歌。这样里一来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换句话说有一种是错的。但是究竟是哪种为准呢,我带着这个疑问来到这个最原始的出发点,我想从当地寻找答案应该才是最准确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6-18 22:30回复
    一路上我们注视着道路两侧,希望看到路标景点广告或是一些有古风特色的建筑来引导我们的行进方向,但是很遗憾,一直把县城的几条主干道都穿过了,还是没有特别的发现,怎么看都只是一座非常平常的小县城而已。虽然好容易在一个岔道口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宣传广告,分别写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古灵山景区,另一个是云梦山景区,但那都是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并没有城内的相关信息。由于时间本来就很紧凑,所以在郊外的地方原则上是不考虑了。我几乎都快要失望了,这时路过一个加油站,打算加完油就离开。于是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打算进去看看是否有地图买张大致看一下也好,但是同样很遗憾,没买到。最后下意识地问了一下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县城里是否有什么名胜古迹或景点。没想到她马上说,这里别的没什么,只有从这条一直过去往右拐后有一个庙,那里很热闹的,而且她好象怕我们没听清似的,还很热情地还特地拉着我跑到路口为我们指了路。本来如果只是个庙的话,我们反正也见得多了,看不看也都那么回事,不过既然人家这么热情,也盛情难却,就决定顺路也过去看一眼吧。我问她那里叫什么庙以便好找些。她说,那里叫摘心台。
    摘心台……一时刻,这血淋淋的三个字好象从我记忆的角落里又重新复苏起来,只要读过封神演义的,对这个摘心台的故事没有一个不留下深刻印象的。纣王时代,一代忠臣比干就是因冒死劝谏而在这里被剖心而死,成就了一腔热血赤胆忠心的悲壮,成为忠烈的代表而为后世树立了楷模。以前只是存在于遥远的书本上,没想到现在竟已经就在眼前了。或许,这也算是冥冥中的一种缘分的召唤吧,如果不是去加油的话,那么这次甚至是永远也许就这么擦肩而过了。
    既然明确了方向了,原来的疲倦和茫然顿然消失,于是就朝了目的地匆匆赶往。可能就位于县城中心吧,路上人越来越挤,道路两侧的各种小店也鳞次栉比。最后到了一个路边搭满了小摊的集市般的地方,终于看到了要找的地方。这里是个公园,黄琉璃瓦的门楼,门楣上写着摘星台公园。这里用了几乎同样的发音而用了摘星台的写法。摘星台就是纣王与妲己筑高台并建造了楼阁赏月观景的地方,由于楼台高广伟岸,几乎伸手可以摘到天上星星,所以取名为摘星楼。公园门口用摘星楼这三个字,也许更多的是为了给人以美好浪漫的印象、避免那些恐怖悲壮的联想吧。但是对于爱好历史的人来说,都知道后来比干就是在这座摘星台上被害,因此后来就将原来的摘星台改名为摘心台,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
    可能是由于春节期间,这里门口挂了横幅,内容是游朝歌、拜财神。可能是商业化的时代人们普遍流行对财神的崇拜效应吧,又正好赶上民间迎接财神的时期,所以这也体现出一种君子爱财的时代潮流的特色。其实,在这里祭拜财神恰好真正找对地方了,因为我们民间通常所说的财神其实就是比干的化身。根据神话传说,比干由于被剖去了心,再加上他本来就刚正梗直,所以是最没有私心杂念的,由他来裁定生意当然是不偏不倚最为公正了,因此比干死后就被封为财神,掌管人间财事。正是有了这一层渊源,拜财神和祭比干在这里正好是殊途同归。
    这里既是个公园,同时也是文物保护单位,因为首先这里就是作为摘星台遗址而成为殷商文化的一个重点项目来保护的。这里本身就是故都文化的一块招牌,也许为了面向市民吧,平时是需要购票入内的,但是在春节期间正赶上向市民免费开放,我这个外地人也正好借了市民的光。其实,这么说只是开个玩笑,也许正是由于敞开的原因,因此才一直没有关门,使得我没有白跑一趟,这才是最大的幸运。
    进了大门后里面就更热闹了,首先是一条由南到北的主干道,干道左侧是一座有围墙围起来的高台,右侧是一个独立院落。沿干道前行是被划为几大块的广场,最后是通往公园的北大门。
    也许是介于公园和名胜之间吧,这里除了亭台院落之外,还有可供市民休闲的草坪、广场,还有儿童游乐的区域,再加上这些天的特殊日子,里面也都布满了各种小吃或小工艺品的摊位,要不是特意去寻找历史踪迹的话,咋一看满目间几乎跟最开放式的露天公园或社区集会相差无几。不过这样也好,给这座本来冷清凄凉得几乎窒息的千年故地也带来了热闹的氛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6-18 22:32
    回复
      @萌皇传说 在商朝吧精品贴里。你去转吧,我手机太麻烦了。或者等我电脑了回去转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6-18 2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