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 水 汤 汤
2011年2月5日,星期六,晴
淇水悠悠
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
以写我忧
——《诗经•卫风》
淇河的水啊你静静流淌,我划着桧浆坐在松木小舟之上,随着清波缓缓荡漾,荡漾出我心底的忡忡忧伤。
这是一首流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的最为脍炙人口的诗句。它通过了诗人神游故土泛舟河畔,描写了她对家乡的热爱和无奈。诗中所描绘的那条蜿蜒曲折的美丽河流有着一个柔婉诗韵般的名字叫淇,淇河古时叫淇水,发源于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汇入卫河。淇河流经的县城以河得名叫淇县。淇河是一条古老沧桑而又饱含着远古诗情的河流,在我们中华文明曙光涌现之初就曾孕育过了整整一代王朝——殷商王朝。淇畔的县城就是殷商王朝的灵魂所在,即当时商朝的国都朝歌。深邃的文化底蕴注定了这座县城将极不平凡,一部《封神榜》更是让朝歌的故事家喻户晓。在《封神榜》中让我们不仅了解了在三千年前曾有一个华丽辉煌的国都朝歌城,同时也让我们熟悉了一个很特殊的历史人物——商纣王。商纣王这个名字,通过了数千年的演绎早已成为暴君及亡国的象征,而且由他的名字还延伸出了诸如助纣为虐之类的典故。由于他的荒淫残暴,最终导致成汤六百年基业的倾覆,而为新兴的周王朝所取代。也许这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宿命吧。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这里被封为诸侯卫国。也许是由于这条流淌在商朝故都的淇河本身所散发的那种灼人的厚重古韵,卫国又再次继承了清幽旖旎悲歌慷慨的精髓神韵,甚至到最后自己也步袭了与商朝几乎是同样的归宿,但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如泣如诉情深悠远的诗句,让我们今天的人通过这些文字同样能跨越三千年而与古人共赏一轮明月同唱一首歌谣。
历史就象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时代都在创造着属于那一时期的辉煌,谱写下了曾经一度拥有过的精彩。
淇县古称沬邑,这个字读妹,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和泡沫的沫字相混淆。到了纣王时才开始叫做朝歌,后来改名为淇县。今天的淇县位于鹤壁市,坐落于市区南部约30公里处。今天,殷商时代已经离我们相当遥远,不知能不能还找得到当年的痕迹。但是朝歌这座充满着传奇浪漫的古都一直让我向往无比,所以正好利用这次旅游的机会来到了这里,亲自去踏访一遍历史这个巨人留下的大脚印。
由于时间高效利用的缘故,我们从新乡出发沿高速北上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太阳已经离地面很近了,颜色也开始暗淡起来了,而且目的地是天黑前要到达鹤壁市里。在进入鹤壁界内后首先经过的就是淇县。对于这座淇县由于事先没有太多的详细信息,所以真正能看到什么其实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很可能早已和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了,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跟其他小县城没有区别的一个县城而已,即使去看了很可能也只是失望而归。但是也许这座深邃而陈厚的古都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结果还是在淇县的出口下来并进入了这座神秘的县城。我们抱了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做了两手准备,万一真没有什么看点的话,马上就回到高速继续赶往下一站。对我们的旅游行程来说除了安全之外,毕竟时间就是第二大最宝贵的资源了。
进入县城外围时就首先看到的是一道跨公路的水泥牌坊,上面是古都朝歌这四个大字。走过这扇门顿时就感觉重新融回了历史,这里就是当年的华丽绚烂的国都了。不过,经历了三千年,也许能印证当年印记的地方已经被时光消磨殆尽。由于是朝县城内的方向行驶,公路的两侧的楼房或各种店铺建筑也逐渐越来越密集,虽然一眼看去和别的普通的县城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也许朝歌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大到车站医院小到商店超市甚至连各种市政机关几乎也一半以上都是直接就以朝歌命名的。似乎在这里尽管时过境迁,但生活在当地的人们还是想尽可能地留住当年的传说。朝歌本身大概就是一种品牌,一种这里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吧。不过,提到朝歌两字,我一直带着一分疑惑没能得到确定的答案,那就是这两字的读音。朝,是多音字,按照通俗的习惯,我们看到朝这个字时首先想到的发潮这个音,因此朝歌两字也自然而然地读做潮歌。虽然从小就看过封神演义的小说,但书上只有写法,并没有发音,所以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音。以前曾有过一部旧版的电视剧《封神榜》,里面就是和我一直来想象的一样读成潮歌。可是,后来又有了一部新版的电视剧《封神榜》,在这部电视剧里却读成了昭歌。这样里一来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换句话说有一种是错的。但是究竟是哪种为准呢,我带着这个疑问来到这个最原始的出发点,我想从当地寻找答案应该才是最准确的。
2011年2月5日,星期六,晴
淇水悠悠
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
以写我忧
——《诗经•卫风》
淇河的水啊你静静流淌,我划着桧浆坐在松木小舟之上,随着清波缓缓荡漾,荡漾出我心底的忡忡忧伤。
这是一首流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的最为脍炙人口的诗句。它通过了诗人神游故土泛舟河畔,描写了她对家乡的热爱和无奈。诗中所描绘的那条蜿蜒曲折的美丽河流有着一个柔婉诗韵般的名字叫淇,淇河古时叫淇水,发源于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汇入卫河。淇河流经的县城以河得名叫淇县。淇河是一条古老沧桑而又饱含着远古诗情的河流,在我们中华文明曙光涌现之初就曾孕育过了整整一代王朝——殷商王朝。淇畔的县城就是殷商王朝的灵魂所在,即当时商朝的国都朝歌。深邃的文化底蕴注定了这座县城将极不平凡,一部《封神榜》更是让朝歌的故事家喻户晓。在《封神榜》中让我们不仅了解了在三千年前曾有一个华丽辉煌的国都朝歌城,同时也让我们熟悉了一个很特殊的历史人物——商纣王。商纣王这个名字,通过了数千年的演绎早已成为暴君及亡国的象征,而且由他的名字还延伸出了诸如助纣为虐之类的典故。由于他的荒淫残暴,最终导致成汤六百年基业的倾覆,而为新兴的周王朝所取代。也许这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宿命吧。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这里被封为诸侯卫国。也许是由于这条流淌在商朝故都的淇河本身所散发的那种灼人的厚重古韵,卫国又再次继承了清幽旖旎悲歌慷慨的精髓神韵,甚至到最后自己也步袭了与商朝几乎是同样的归宿,但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如泣如诉情深悠远的诗句,让我们今天的人通过这些文字同样能跨越三千年而与古人共赏一轮明月同唱一首歌谣。
历史就象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时代都在创造着属于那一时期的辉煌,谱写下了曾经一度拥有过的精彩。
淇县古称沬邑,这个字读妹,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和泡沫的沫字相混淆。到了纣王时才开始叫做朝歌,后来改名为淇县。今天的淇县位于鹤壁市,坐落于市区南部约30公里处。今天,殷商时代已经离我们相当遥远,不知能不能还找得到当年的痕迹。但是朝歌这座充满着传奇浪漫的古都一直让我向往无比,所以正好利用这次旅游的机会来到了这里,亲自去踏访一遍历史这个巨人留下的大脚印。
由于时间高效利用的缘故,我们从新乡出发沿高速北上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太阳已经离地面很近了,颜色也开始暗淡起来了,而且目的地是天黑前要到达鹤壁市里。在进入鹤壁界内后首先经过的就是淇县。对于这座淇县由于事先没有太多的详细信息,所以真正能看到什么其实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很可能早已和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了,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跟其他小县城没有区别的一个县城而已,即使去看了很可能也只是失望而归。但是也许这座深邃而陈厚的古都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结果还是在淇县的出口下来并进入了这座神秘的县城。我们抱了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做了两手准备,万一真没有什么看点的话,马上就回到高速继续赶往下一站。对我们的旅游行程来说除了安全之外,毕竟时间就是第二大最宝贵的资源了。
进入县城外围时就首先看到的是一道跨公路的水泥牌坊,上面是古都朝歌这四个大字。走过这扇门顿时就感觉重新融回了历史,这里就是当年的华丽绚烂的国都了。不过,经历了三千年,也许能印证当年印记的地方已经被时光消磨殆尽。由于是朝县城内的方向行驶,公路的两侧的楼房或各种店铺建筑也逐渐越来越密集,虽然一眼看去和别的普通的县城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也许朝歌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大到车站医院小到商店超市甚至连各种市政机关几乎也一半以上都是直接就以朝歌命名的。似乎在这里尽管时过境迁,但生活在当地的人们还是想尽可能地留住当年的传说。朝歌本身大概就是一种品牌,一种这里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吧。不过,提到朝歌两字,我一直带着一分疑惑没能得到确定的答案,那就是这两字的读音。朝,是多音字,按照通俗的习惯,我们看到朝这个字时首先想到的发潮这个音,因此朝歌两字也自然而然地读做潮歌。虽然从小就看过封神演义的小说,但书上只有写法,并没有发音,所以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音。以前曾有过一部旧版的电视剧《封神榜》,里面就是和我一直来想象的一样读成潮歌。可是,后来又有了一部新版的电视剧《封神榜》,在这部电视剧里却读成了昭歌。这样里一来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换句话说有一种是错的。但是究竟是哪种为准呢,我带着这个疑问来到这个最原始的出发点,我想从当地寻找答案应该才是最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