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来了一年度招生季,已经可以料到有很多来咨询的考生及家长们会多多少少问到的问题:宿舍几人间,上床下桌么,有独卫没有,是否配备有空调?
对此,总有不少同学表示不解,更对学生们的“贪图享受”予以“严厉批评”:大学生活应该培养孩子们克服困难、坚韧顽强的意志力,你这是来享受的还是来上学的?
在分析这些意见之前,请来看两篇报道。一则是,在复旦大学的一次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暑假天气异常炎热,一些住校的学生于是在网上发帖抱怨,称要把‘校长绑架到学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几天’。当然最后并没有人绑架我。”说到这里,在场新生哄堂大笑。他接着说,“不过我相信,大学的学习条件也会越来越改善,而我们的工作也会不断改进。”另一则是,上海交大数学系副教授姚卫红老师在学校BBS上发帖称:“(同学们要是)实在热得不行,就来老师家避暑吧!”这则热帖让身处水深火热中的校园留守学生感动不已。
这两则新闻告诉我们,学生宿舍里的空调,于大学生的生活,已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大学校长和老师,实在不必义正词严地“教育”学生:受热就是吃苦,吃苦就是磨炼。
【艰苦的生活条件等同磨炼吃苦意志】
我认为这是十分落后的教育观。以这种观念推论,那些办公室里有空调的领导们,应该以身作则撤掉空调,否则,就显得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而反对在大学宿舍安装空调者,自己应身体力行在家里也不安装空调,一边挥汗,一边工作、学习,否则就有点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以人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为前提的。如果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还认为不给学生装空调就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有抹杀学生需要空调的合理性之嫌。
【我们当年也没有空调不还是过来了】
首先,对当年那些度过夏天没有用电扇的前辈们表示敬佩,你们真的受了罪了。但是既然现在有那个条件你不使用,这能不能算是浪费资源?当年那个时候空调确实很少,但是现在空调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夏天到来,学生宿舍里的空调,于大学生的生活,已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学校正处于新区建设期,财政困难】
确实,我校目前正处于新校区建设期间,财政周转不排除有难处,但是我相信这是能够克服的,也就是勒紧裤腰带过一学年就行!听说我校于2011年度业务招待费超支949万。九百多万是什么概念,就是我们学校每个人能发三百多块钱,一个宿舍6个人,共两千多块钱,确实可以配备一台空调了。
【安装空调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
学校录取学生,即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达成了一个契约关系。即学校有义务,有责任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权利与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福利。很多人会将安装空调的问题归结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上,认为这是学生所谓的“娇气”与“浮躁”。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在根本上是对校方责任的一种开脱。国家经济在发展,学校办学条件也一步步地改善。时代在进步,学校为什么依旧用80年代的标准来衡量?
与此同时,随着学校新校区即将作为主校区及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每年暑假期间在校参与科研和学习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最近学校最近提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拟于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课程建设、教学和研究的关系、加强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深入,但如果连给宿舍安装空调这样改善硬件设施的事情都要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的话.....呵呵。同时后勤保障作为师生学习生活中必要条件,对于我校下一步所进行的一流本科教育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新区建设已投入近三年,最近经学生提醒校方才注意到讲台上竟连一台电扇都没,要知道校党群及行政系统办公室一般都有中央空调,可见有关部门在人文关怀中的硬件方面是否过于忽略了,!
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是意思大家都懂了,限于篇幅不再一一陈述.......
..........
考虑到以上必要性,我认为校长办公会可以就此问题研究并决策,投入专项资金,于近年假期一次性为学生寝室进行内外场线路改造,配备基础硬件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