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丹毒和淋巴回流障碍大家或许会感到十分陌生,事实上,他们都属于周围血管病变范畴,由于大家对于疾病的认识比较少,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区分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头痛等。
本病有在原部位反复再发的倾向,由于反复发作,皮肤淋巴管受损阻塞,日久可继发象皮肿,这种变化尤多见于下肢,此种反复发作者称为慢性复发性丹毒,病理变化为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内有弥漫性以嗜中性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淋巴回流障碍是由于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障碍,大量淋巴液在皮下脂肪层积聚而成的组织肿胀。受淋巴液刺激,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肢体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硬化、上皮层过度角质化、粗糙、形貌如大象皮肤,亦称“象皮肿”。
淋巴回流障碍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淋巴回流障碍可存在于出生时(先天性淋巴回流障碍),或发生于青春期(早发性淋巴回流障碍)以及少见的在生命后期发生(迟发性淋巴回流障碍),女性较常见。
病人足部,小腿以至整个下肢肿胀。淋巴回流障碍常为单侧性,在温暖季节,月经前,长时间肢体下垂后加重。病人通常无不适,检查时,水肿广泛,手或足背有典型的肿胀,只部分凹陷,一般无皮肤变化或静脉功能不全的表现。
继发性淋巴回流障碍为感染所致,特别是足部皮肤真菌病。在老年人,可由于盆腔或腹股沟恶性疾患以及放射治疗后发生。淋巴回流障碍可因感染而发生并发症(淋巴管炎),表现为寒战、高热、中毒症状以及下肢红、热、肿胀,皮肤上可见淋巴管炎的红色条纹和腹股沟增大和有压痛的淋巴结。上述表现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不同,手术切断或放射治疗使淋巴组织闭塞亦为淋巴回流障碍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