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升格本科,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学校秉承“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的校训,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坚持走有盐工特色的办学育人和服务地方之路,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万余人,设立15个公办二级学院、1个民办二级学院博雅学院和5个教学部;设置44个本科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建设点;学校的基础化学、物理及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和环境化工等4个实验室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坚持“两重两强”的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地方工科院校工程教育的新路径。2007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2年,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性竞赛和文化艺术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获得“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校“梦之声”合唱团屡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2011年2月应邀赴维也纳参加“中奥建交40周年金色大厅庆典音乐会”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连年攀升,2010年考取36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6%。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第二批试点高校,列为江苏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52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为新兴产业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建设点;建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和“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机制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4项,省级精品教材9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教改项目14项。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00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6万多名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沿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主动适应江苏沿海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形成了以“环境”为特色,以近海滩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材料制备、环保装备及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滩涂风电能源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海洋与海涂生物化工、建筑节能技术等为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的新兴、交叉、应用学科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