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494贴子:10,032,413

曹雪芹言道:“石头上刻的故事发生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前后,康乾盛世的中点。”


1楼2013-06-16 10:19回复
    《红楼梦》的开篇,作者用了一连串的狡猾之笔模糊故事发生的年代,但在小说的情节进展中又用了更加狡猾的笔墨相当精确地定位了故事发生时间的主轴——雍正十年前后。关于这些年究竟发生了那些事情呢?


    2楼2013-06-16 10:20
    回复
      沙发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3-06-16 10:20
      收起回复
        雍正年间,宫中已经开始安装大块玻璃作为时髦,雍正九年,粤海关监督关部正堂兼监察御使祖秉圭送往宫中“大玻璃片一块,长五尺、宽三尺四寸,随白羊绒套木板箱”。
        祖秉圭用西洋玻璃绘画,配上广东木匠精工细作的围屏之类,中西合璧之作,使得王公贵族趋之若骛。
        雍正八年颁布上谕,官帽顶子开始使用玻璃。
        从雍正四年开始,清帝不断地用玻璃制品作为珍宝赏赐外国使臣、边地番酋。
        乾隆十五年农历五月,为建造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乾隆曾命令造办处将所需西洋物件开列清单,单列的大玻璃镜便用来作谐奇趣的装修和陈设,九月,由皇商范清注携带两万两白银赴西洋采办。西洋楼室内陈设着西洋玻璃灯、西洋显微镜、西洋挂镜……等西洋玻璃玩意。
        乾隆二十四年满载玻璃的英国商船,借着皇家订货壮胆,不顾禁令欲在浙江定海登陆,妄图开辟广州之外的新贸易口岸,上谕轰其回广州。


        4楼2013-06-16 10:21
        回复
          看得出来,这些文字都是与玻璃有关的,下面让我们回到《红楼梦》中,看一看那里面的那些玻璃。在小说中,我找到了“玻璃”一词共28处,其中前八十回27处,“穿衣镜”一词共3处,全部在前八十回,下面摘录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几处:


          5楼2013-06-16 10:22
          回复
            作者故意隐去,你又何必执着细究呢


            6楼2013-06-16 10:23
            回复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
              LZ注:玻璃炕屏贵重啊。


              7楼2013-06-16 10:23
              回复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
                LZ评:如此大块、平滑的大玻璃镜子。


                8楼2013-06-16 10:31
                回复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到了次日一早,宝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
                  LZ评:多么透明的窗玻璃。


                  9楼2013-06-16 10:41
                  回复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
                    LZ注:玻璃盒里有个小洋人。


                    10楼2013-06-16 10:41
                    回复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宝玉又见人人取笑,恐作贱了他,忙又说:“海西福朗思牙,闻有金星玻璃宝石,他本国番语以金星玻璃名为‘温都里纳’如今将你比作他,就改名唤叫‘温都里纳’可好?”芳官听了更喜,说:“就是这样罢。”因此又唤了这名。众人嫌拗口,仍翻汉名,就唤“玻璃”。……;
                      LZ注:海西福朗思牙应是今日称为法兰西的国家——18世纪著名的玻璃产地比利时的邻国并曾是其宗主国。


                      11楼2013-06-16 10:42
                      回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
                        LZ注:贾母寿诞收礼中的围屏,其中最贵重的,老太太要留着送人的,是甄家送的和粤海将军送的玻璃围屏。乾隆八年春正月,广州将军策楞,兼管粤海关事务。


                        12楼2013-06-16 10:43
                        回复
                          如此大块、平滑、通透的玻璃,显然不是中国传统作坊生产的透明度很差且只能做些小玩意的,被称为琉璃、料器或水玉的铅钡硅酸盐玻璃,而是指欧洲生产的钠钙硅酸盐玻璃,而欧洲钠钙玻璃如此大量的进口绝决不会早于清雍正时期。在雍正、乾隆时期的贵族中间有一个阶段视西洋进口玻璃为宝物,不惜重金搜购、作为贵重礼物互赠,引为时尚。而作者在小说中大写特写玻璃的醉翁之意就在于指明《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年代。


                          13楼2013-06-16 10:43
                          回复
                            续书中仅有一处提到玻璃,即:“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中冯紫英向贾政推销母珠:“冯紫英道:‘……因广西的同知进来引见,带了四种洋货,……现在我带在这里两件却有些意思儿。’就在身边拿出一个锦匣子,见几重白锦裹着,揭开了锦子,第一层是一个玻璃盒子,……”
                            续书者显然没有明白原作者不断在各处情节中描写玻璃,特别是刻意突出平板玻璃的苦心孤诣;同时也说明续作者与原作者在那个等级社会里低了不知多少个层次,他根本无法理解一个玻璃盒子意味着什么,只顾胡诹什么贾雨村降了三级以后又升了云云,自说自话地把贾雨村升到天牢里的情节扭转180°,糊里糊涂地把个关键的道具,来自广西的玻璃做的盒子黑不提白不提地孤伶伶放在了那里。
                            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续作者已经发现了玻璃的“用途”,当他准备抹去这一时间坐标痕迹时,发现原作中的玻璃就像一幅精美的玻璃拼贴画一样,挪动任意一块就会使美图支离破碎,续作者只好徒呼奈何。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也还应算是一种可能性。


                            14楼2013-06-16 10:45
                            回复
                              17世纪末期大块玻璃在欧洲问世(1688年),17世纪中叶清顺治年间,清廷开始实施“无许片帆入海”的政策,整个康熙一朝“迁界禁海”的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直至雍正继位(1723年)后才有所改变,因而雍正初期应是《红楼梦》作者通过玻璃提供的时间轴上最初的坐标。
                              随着乾隆后期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玻璃成为对外大宗商品贸易中常见的进口货物,逮嘉道年间清王朝年景日衰,皇帝尚俭,所以乾隆以后平板玻璃就不再是宫廷以及“大富贵人家”追逐的宝物,成了民间殷实富户亦常用的高级建材,因而《红楼梦》作者通过玻璃提供的时间轴上,乾隆末年成了最后的闭区间坐标。


                              15楼2013-06-16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