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王府吧 关注:42贴子:478
  • 4回复贴,共1

转一个有价值的东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转载自大清皇廷吧


1楼2013-06-15 10:47回复
    、宗室封爵:
    顺治元年,始定诸王、贝子、贝勒、公俸禄。
    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1万两,郡王5千两,贝勒2500两,贝子1250两,镇国公、辅国公625两;顺治七年又加给禄米。
    后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一说禄米均减半):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2、公主、格格和额驸
    固伦公主:居住京师则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000两,俸锻30匹;
    和硕公主: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0两,俸锻15匹;
    郡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60两,俸锻12匹;
    县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10两,俸锻10匹;
    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8匹;
    县君: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6匹;
    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5匹;
    六品格格:居住京师则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30两,俸锻3匹。
    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则俸银300两,俸锻10匹;
    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则俸银255两,俸锻9匹;
    郡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则俸银100两,俸锻8匹;
    县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6匹;
    郡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5匹;


    2楼2013-06-15 10:57
    回复
      县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4匹。
      3、世爵俸禄: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一说半斛)。
      4、文职官俸:
      顺治元年按明例支给俸禄柴直,十三年裁汉官柴薪银,雍正三年(1725年)定在京汉官照俸银支给俸米。
      清代文职官俸计分十等:
      一品岁俸银180两,禄米180斛;
      二品155两,禄米155斛;
      三品130两,禄米130斛;
      四品105两,禄米105斛;
      五品80两,禄米80斛;
      六品60两,禄米60斛;
      七品45两,禄米45斛;
      八品40两,禄米40斛;
      正九品33两1.14钱,禄米33斛1.14斗;
      从九品兼未人流31两5钱,禄米31斛半。
      从雍正起,由于京官清苦,特支双俸(米除外),称“恩俸”。(一些高级大臣俸米也加倍支给)
      5、外藩蒙古俸禄:
      分九等:
      汗岁支银2500两,缎40匹;
      亲王2000两,缎20匹;
      世子1500两,缎20匹;
      郡王1200两,缎15匹;
      长子、贝勒各800两,缎13匹;
      贝子500两,缎10匹;
      镇国公300两,缎9匹;
      辅国公200两,缎7匹;
      札萨可一等台吉100两,缎4匹。
      又,科尔沁部亲王照汗例支俸,赐有达尔汉号者岁支银20两,锻4匹。
      轮值充当乾清门行走者有专门俸银:
      一等台吉100两,二等台吉80两,三等台吉60两。
      加有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世爵的,照八旗世职,减半给俸。
      另有一部分蒙古官员,比照八旗武职减半给俸。
      6、回爵之俸:
      主要是编入札萨克的哈密、吐鲁番两地之王公、台吉。
      最高的郡王岁支银800两,辅国公200两,一等台吉100两,二等台吉80两,三等台吉60两,四等台吉40两。
      又有不列等的内大臣,照八旗减半支俸,侍卫照八旗支俸。
      还规定每俸银1两,兼支米1斛。
      7、八旗绿营武职:
      京师武职为:一品岁俸银180两,禄米90石;
      二品155两,禄米77石5斗;
      三品130两,禄米65石;
      四品105两,禄米52石5斗;
      五品80两,禄米40石;
      六品60两,禄米30石;
      七品45两,禄米22石5斗;
      八品40两,禄米20石;
      正九品33两1.14钱;
      从九品31两5钱。
      驻防八旗:一品(将军、都统)年俸银95.823/81.694两(分正、从),年薪银144两;二品(副都统)年俸银67.576/53.458两,年薪银144两;三品(城守尉、协领等)年俸银39.34两,年薪银120两;四品(防守尉、佐领等)年俸银27.394两,年薪银72两。
      还有蔬菜烛炭银、灯红纸张银等名目。如绿营岁支所得如下:
      提督(从一品)俸银81.693两,薪银144两,蔬菜烛炭银180两,灯红纸张银200两,合计605.893两;
      总兵(正二品)俸银67.575两,薪银144两,蔬菜烛炭银140两,灯红纸张银160两,合计511.575两;
      副将(从二品)俸银53.457两,薪银144两,蔬菜烛炭银72两,灯红纸张银108两,合计377.457两;
      参将(正三品)俸银39.339两,薪银120两,蔬菜烛炭银48两,灯红纸张银38两,合计243.339两;
      游击(从三品)俸银39.339两,薪银120两,蔬菜烛炭银36两,灯红纸张银36两,合计231.339两;
      都司(正四品)俸银27.393两,薪银72两,蔬菜烛炭银18两,灯红纸张银24两,合计141.393两;
      守备(正五品)俸银18.705两,薪银48两,蔬菜烛炭银12两,灯红纸张银12两,合计90.705两;
      千总(正六品)俸银14.9**两,薪银33.036两,合计48两;
      把总(正七品)俸银12.471两,薪银23.529两,合计36两。
      8、新军俸禄:
      清末新军月俸定制为:
      总统官薪水银600两,公费银1000两,合计1600两;
      统制官薪水银400两,公费银600两,合计1000两;
      统领官薪水银250两,公费银250两,合计500两;
      统带官薪水银200两,公费银200两,合计400两;
      步工辎管带官薪水银100两,公费银140两,合计240两;
      马队带队官薪水银100两,公费银80两,合计180两;
      炮队带队官薪水银100两,公费银160两,合计260两;
      步工辎队官薪水银50两,公费银10两,合计60两;
      马队队官薪水银50两,公费银8两,合计58两;
      炮队队官薪水银50两,公费银14两,合计六十四两;
      总参谋官薪水银250两;
      教练官薪水银100两。


      3楼2013-06-15 11:02
      回复
        .初定:即民间的放定礼。由钦天监选取吉日举行,内容是皇帝赐给福晋家礼物、在福晋家举行定婚宴。礼物分为两种,一种称仪币,赐予福晋本人,将在奉迎时抬回皇子府邸;一种是赐币,是赐给福晋父母家人的,是真正的彩礼。仪币包括首饰、衣料、日用银器等,计有镶嵌东珠珊瑚金项圈一个、衔珍珠的大小金簪各三支、嵌东珠二颗的金耳坠三对、金镯二对、金银纽扣各百颗、衔东珠的金领约和做各式袄褂被褥的貂皮、獭皮、狐皮数十张,绸缎一百匹,棉花三百斤,饭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银盘银碗银壶银碟等若干。赐币中,赐给福晋父亲黄金十两,白银七百两,狐皮朝服一件,薰貂帽一顶,金带环、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饰一份,备鞍马一匹。赐予福晋母亲衔珍珠的金耳饰三对,狐皮袍一件,獭皮六张,雕玲珑鞍马一匹。分装于彩亭之类,由内务府大臣率领执事人等前去。福晋父亲穿朝服迎于大门外,仪币陈设于正堂,赐币陈设于阶上,赐马陈设于阶前中道。受礼后,福晋父亲率领子弟在中阶下以东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福晋母亲率女眷在中阶下以西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8楼2013-06-15 11:20
        回复
          有关惩罚措施…
          清朝对宫女的要求非常严格,宫女受罚也是常有的事,前面说过,宫女许打不许骂,打也不许掌嘴,所以她们稍有一点儿做得不好就要挨打,也经常不问原因就先开打…可以说宫女都是打出来的。
          一般小打就是弹脑门(暴栗子)。或者罚跪,墙角一跪,指不定就要跪到神马时候…
          严重点的就是打板子。比如谁打扮的妖里妖气,说不定就要挨板子了。每个宫有执家法的老太监,内廷规矩,宫女挨打去衣受杖,肉要直接挨到板子,不许垫中衣,而且打死也不许出声(这跟太监不同,太监挨打不用去衣,但要大声求饶)。所以宫女挨打,疼是小事,丢人是大事…宫里允许宫女诉苦,但基本没人敢去…
          重大的错误,那就连小命都木有了…
          额,弹脑门…巧合…纯属巧合…
          这就是清朝宫女的生活,十三四岁的孩纸,从入宫起就要过着这样的日子。
          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宫女低下的身份充塑着悲惨的命运,其苦难程度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10楼2013-06-15 1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