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迹禅香吧 关注:279贴子:6,379

|▍star┈━═0614记录|▍读书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度~


IP属地:中国台湾1楼2013-06-14 21:15回复
    近来总有人让我推荐书,其实书名提过后却鲜少有人真的去翻看。
    而我,也是积累着一堆书籍还到处搜刮着电子版或新书忙着下单。
    不是好习惯。
    随手记录下近来读的书,希望大家也踊跃提笔,写下读书后的反思与收获。


    IP属地:中国台湾2楼2013-06-14 21:17
    回复
      2025-05-15 17:21:06
      广告
      2013.6.14 《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

      读这本书,有点曲线救国之意。
      卡伦霍纳的《神经官能症》一直缺货,却又疯狂想读这个女人的文字。
      只因在病患者眼中,她不是神,也非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能牵你手领你走出茫茫黑夜的女人。
      不是仰视不是俯视,平视温暖的感觉。
      卡伦霍纳,小时候是个丑姑娘,曾经学会自己对自己说“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的女孩,一个经历过受歧视的童年,不幸福的婚姻,多年抑郁症的女人,一个曾经把船漂到海中央,试图自杀的女人,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孤独的单身妈妈,却冒着和整个纽约医学界决裂的代价大声说:弗洛伊德是有失偏颇的。
      实在令人敬佩。
      弗洛伊德认为病患是没能力自省和自救的,但她却认为人们可以在精神分析师的帮助下,通过自我分析得到矫正。难怪会受到排挤,别人授之以鱼,她偏要授之以渔。
      她是死过又活过的人,真正面对过所有基本焦虑、抑郁、死亡的人,所以才能了解所有黑暗中的无望和恐惧,我读她的某些理论,不是震惊不是信服,而是,沉默。
      她说“疏远自我可以称为精神死亡,自憎也许是人类心智的最大悲剧。”
      你如果焦虑过就知道,自憎是最解气最划算的,有点像暴饮暴食,对着自己下刀,莫管伤口如何。
      还有整齐划一性,要么一概屈服,要么一概平等,要么一概避开。
      健康的人格呢,起码能灵活运用并整体协调吧。
      喏,不深陷其中你不会看着镜子,日复一日只出现那一种表情。
      真的,有时把爱情当做天堂门票,却又心生恐惧不敢享用,那些不过是浅层的幸福,一直渴望,却一直抗拒,要不水丁木怎么会说:那个抛弃你的浪子,其实只是个神经官能症的患者而已。
      这个世界上人,包括我们自己,我们以为我们都知道,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是否要勇敢而坦然的承认我们的无知并且继续的探索,取决于每个人的内心。当我们学会沉默,真正开始以平静之心开始懂得的时候,才是对自我的解脱和对他人宽恕的时刻。
      此书是写卡伦霍纳的生平和理论,其实她痛苦至极,焦虑至极,却又纯粹至极。


      IP属地:中国台湾3楼2013-06-14 21:38
      收起回复
        星星,跟随你的文字,接近自我。


        IP属地:上海5楼2013-06-15 00:24
        收起回复
          2013.6.15 《哲学的慰藉》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地铁读物。
          哲学书我一向恐惧其高深艰涩,但此书是我在来回奔波的地铁上一点点读完的,常常是读着正酣却已到站,用着琐碎的小块时间读罢,足见此书的易读性和通俗性。
          书名是哲学的慰藉,慰藉,是以生活中的种种悲观情绪为缘由,开出一剂剂药方,比如:对世俗不合、对缺少钱财、对挫折、对缺陷、对伤心欲绝、对困难各种状态的慰藉。
          故事嵌入一位位如苏格拉底、塞内加、叔本华、尼采的哲学家故事,解析着哲学的慰藉方式,生动活泛,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哲学提供了一个自我分析自我解救的方式,它是慰藉,更是智慧。
          我更喜欢塞内加的部分,这段提到有关生命挫折,他说其实人对可以预想的挫折有足够强的承受能力,而预料之外的坍塌则如十级地震,这得和塞内加学学:“我从未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去但不干扰我。”
          所谓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强,其实就是该清楚,世间一切拥有都是馈赠,一切无常都是自然。
          哲人之所以为哲人,不是他承受了足够的灾难,而是灾难中保存着提炼出那一份精贵的智慧。
          塞内加有句话我仍记得,他说发怒并非本能,歇斯底里也不是,如果在身上泼凉水会情不自禁的打战,手指掠过眼睛会眨眼,但愤怒并非这种情不自禁的生理动作。
          调整了理性的思想基础,才可以控制发怒的倾向。此处受益匪浅。
          又想到卡伦霍纳,她曾经为哲学家做个精神分析,她认为:叔本华看来被疏离倾向主导,克尔凯郭尔是自我谦避的,而尼采充满进攻性。
          所有哲学家必然也面对激烈的内心冲突,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自我防卫。
          我想哲学有时很像沙漠中的那滴水,你无法知晓它的来源,来不及细算其成为,但它真的能解渴,甚至救命。


          IP属地:中国台湾6楼2013-06-15 08:41
          收起回复
            周末愉快,星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6-15 09:20
            回复
              2013.6.16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要生在当代,绝对是一微博红人。
              他啊,极其擅长把人的思维打薄磨细,提炼出碎片式的小睿智。
              而且也够刻薄,想象中该是一个年迈老人,抽着烟卷,无惊无澜,听你絮叨个半晌,末了来了句:“无论什么事啊,一旦认真起来,都挺可笑的。”
              啧啧,阅尽千帆了,心如止水了,嬉笑怒骂了。
              这老头身上矛盾重重,他是可爱的狡猾者,是冷漠的善良者,是绅士的放荡者,是享乐的克制者,是理想的世俗者,也是悲悯的刻薄者。
              他能冷静的剖开表象下的真实,也从不收敛一丝澎湃的感性。
              他在书中形容施特略夫俩夫妻的生活如同一首牧歌,有种独特的美。如此说来,他倒像是一曲现代化的变奏曲,偶有突兀的曲调,却完全不违和,反正这就是他的歌。
              很多人说本书如同一个指向,是选择做人们眼中的自己,还是选择做自己想做的自己,真像哈利波特振臂高呼的那样:这是个问题。
              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该要哪个,如今可能人人想要吧,在冲进涛涛现世之前,仍想一路保留这样简单的初衷。
              可你真的太小看生活了。
              原本只是想吸一口烟,结果却花了三年都戒不掉。
              只是想猎奇般走进去看看,却堂而皇之多年后的座上宾。
              只不过想偶尔做场交易,而今却要日日拼命和魔鬼典当。
              不能忽视生活的水滴石穿功力,它一点点吞噬着你的梦想你的坚持你的初心,某天你在现实的沼泽里安身立命,猛然想起当年日日挥舞的梦想旗帜,回首已是百年身。
              思特里克兰德,过了四十年中规中矩的生活,终于离开原有的生活轨迹,去巴黎画画。他这一走,不仅撇开了现实的责任与身份,还一并抛开了七情六欲、衣食无忧,有点像终于挣脱了现实樊笼,直笨梦想而去。
              如果他还在乎现实的捉襟见肘和朝不保夕,那他还算有弱点,有弱点就会困住脚步,也就难免踯躅与困惑。
              可他所有一切都不在乎,这就变成了一个“身上涂了油的角力者,你根本抓不住他。”
              当然,爱情也是多余,那是人性的弱点或者羁绊。虽然他也会试图将灵魂投身其中,却发现只是被现实用另一种形式招安。即便有女人因他而死,他也只是表情淡淡。他真像是灵魂世界里虔诚的朝圣者,只为梦中的岛屿跋涉,大概撇清了所有纠结杂念,才能有那色彩斑斓笔法大胆却不能被外人接受的画作吧。
              我会厌恶他,会抗拒他,大概是源自女人,对他不屑的腔调反感。
              但也尊重他,敬佩他,砸破四十年建立的旧世界,一心一意找自己不知在何处的家乡,有几人做的到?
              看这熙攘人群,人人权衡,纠结,斟酌,懊恼,什么都放不下,什么都想要。
              像踩在沼泽地里,越用力越无力、
              他却一甩袖子:你们忙着,本人不和你们玩了。
              最后他病逝于塔希提小岛,临终前,要求家人将他最后的画作——一整间的壁画付之一炬。
              是他的风格,骄傲且轻蔑。
              也永远不在乎外界的评论和眼光。
              灵魂只是找到出口,用最完美的方式在故乡盛放。
              梦想这件事,像是精致的瓷器。多一点点私心,掺杂一点点市侩,都会走形碎裂。
              画作若待价而沽,价值几许?他从未关注过。
              他只是听从灵魂的召唤,如朝圣者抵达终点,就够了。
              所以他会成功。
              我想找我的月亮。


              IP属地:中国台湾8楼2013-06-16 00:06
              收起回复
                好,跟着星星来读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6-16 09:24
                回复
                  2025-05-15 17:15:06
                  广告
                  2013.6.19 《挺住,意味着一切》赵星

                  讲个故事吧。
                  一名普通的85后女孩,在高三时因一场意外失去慈父,高考失利,进入东北一所二本大学。无意中捡到一本绿皮书,字字句句都如火焰,提醒着她生命可以因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这个女孩在众人风花雪月恣意挥霍的大学生涯,拼命的学英语,考四六级,考托业英语。争取到去北京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住在杂乱复杂的地段,挤在一张小床铺上,每日匆匆啃着面包去上课。大三时寻找大公司的实习机会,毕业后进入世界五百强。
                  工作尘埃落定后,她惊觉自己渐渐被生活困住,失去继续探索的勇气和热情。于是她无论每天加班到深夜几点,都会按时写博客,创立基金会帮助孩子,试着去远方旅行。
                  她的台湾旅行书出版后即将被排成电影,而用自己经历书写的《挺住,意味着一切》正在热卖。
                  她为许多杂志写专栏,她的博客有超大点击量。
                  读这本书,不必去想文笔,强大如她,文风自然彪悍,来不及有一丝婉转和细腻,机关枪似的噼里啪啦冲着你打过来。
                  时常自惭形秽。
                  在她笔下,自省比抱怨多,坚持比放弃多,勇敢比怯懦多,执着比迷茫多。
                  她说她不做与未来无关的事。
                  她写你比分数精彩。
                  她说你还没看过绝境,你该有自己的梦想。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会一路披荆斩棘的去和这个世界要。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轻松的一本书可以呈现的。
                  你无法知道,她在遥远的东北为了创造未来的生机每天六点在天台学英语,她站在北大的校园里四处奔跑,她住在鱼龙混杂的复杂地段一心求学,她熬过整整十四个月的实习期,她站在北京的夜色中疲惫的样子。
                  所有的光环只是世界的回报,她有让我敬佩的不怨天尤人不哀怨嗟叹的豪爽,还有她那风雪相逼却仍屹立不倒的坚持。
                  说来容易,许多人都倒在了寻求的路上。
                  前段时间去培训,就像日剧中的生死肃杀游戏,隔天再去,总会少几人,如此下去,最后所剩无几。
                  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有了机会又会本能抗拒,觉得眼前这个拱手送来的不够好。
                  更别提坚持,一日一日不放弃的坚持。
                  总不能,天黑就说累,摔倒就痛哭,走走就放弃,路远就说苦。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我信老天的算盘打的很精,你多少投入,就有多少收获,即便有时那得到不在存折上,也在阅历里。
                  “什么是奋斗?奋斗不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奋斗就是每天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做好手里的每件小事,不拖拉不抱怨不推卸不偷懒。每一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汇集起千万勇气,带着你的坚持,引领你到你想要到的地方去。”
                  读书要十年寒窗,工作是朝九晚五,做全职太太得会相夫教子,自由职业总要进退自如,这世界上所有的营生和生活方式,都会有心力交瘁身心疲惫,所谓辛苦,是神似形不同。
                  可你什么都不做,世界就和原来一样。
                  挺住,意味着一切。
                  我喜欢自己努力的样子。
                  只有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当下人们最喜欢传递正能量。但前提是,你必须得有真能量。
                  作者赵星,推荐她的新浪博客:一只特立独行的猫。


                  IP属地:中国台湾13楼2013-06-19 07:55
                  收起回复
                    继续继续……


                    15楼2013-06-20 11:50
                    回复
                      2013.6.21 《活出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

                      学长:
                      还记得么,那年你送给我的书,薄薄一册,从南方千里而来。
                      我生性喜好饿读,到手的新书恨不得像新开瓶的红酒,当日一饮而尽。但这本书,我每天只读几页,因为舍不得。当时我还耽溺于感性文学,躲在伤春悲秋的世界里沉浮,怕这柔软的思维碰上精炼的哲思完全参悟不得其中真味,但你说:这书易读的很。
                      但我觉得,这书前半部分叙述集中营的经历,文字简单质朴,却并非人人都能读懂。
                      你得经过那些感觉,比如:暗夜里无边无际拉着你向下坠落的恐惧期;梦里有无数暗鬼狰狞嬉笑靠近;闭上眼的画面总是巨型卡车直直撞过来;走在街上你看树叶,看小狗,看车流,看天桥下的流浪汉,你觉得你连垃圾都不如。
                      痛苦成为一夜长大的困兽,过往是无形套牢的枷锁,日日夜夜是深渊,想自救,却救不得,只在悲戚中四处招手,渴望一丝理性的救赎。
                      是自我世界的肖申克,是自己专属的集中营。
                      像弗兰克尔所写:那是心理的极点——我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
                      我读到那段,在集中营里如果你狼狈不堪,腿瘸了,起泡了,病怏怏的,体弱多病,无法劳作,那马上就会被送进“毒气室”,然后一命呜呼。所以该做的就是每天切记:刮脸,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擞的干活,就不用怕。
                      是的,有些东西能使你失去理智或变得一无所有,直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读到集中营里朝不保夕的生活,保住的不是胃口,而是性命。死去反而是常态,活下却是幸运。有时会不知道对方的意图,像排列组合把人群分列,哪一队是被送进毒气室的,哪一队是能多活几天的,凭运气。家人在哪,是否还活着,此生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无从所知。
                      我坐在开往家乡的火车上,夕阳如一片薄薄的剪影,挂在疾驰的车窗外,那时我恰好读到:“有时,我偶尔望向天空,星星慢慢消失,清晨的霞光在一片乌云后散开。我的思想仍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思绪万千。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的思念中。”
                      在荒凉的环境中,唯一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
                      我合上书,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看刷刷经过的白桦林,浑身有如置身倾盆大雨的清醒和疼痛,我和你说过,有一天我一定要打开自己心里的窗,窗外有花,有风,有不浓不烈的日光,窗边我要放一盆茉莉花,挂着我的草帽,风景拓开去,满目刷新的世界。
                      真实的自己活着的意义,已经是当下渐渐灭去的思维火焰。比起房子的失去、钱包的丢失、工资卡的不如人意,这个所谓意义,消失的安静壮烈。
                      但真实的自己不就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坚持什么,我想要什么,这所有真实想法的合集么。
                      庆幸的是,这本小书依旧躺在我的床头,像夜航时刻的灯塔,我再翻还是会落泪,字字句句像深夜里的火炬,烛照了颤抖瑟缩的自己。
                      我们聊过生命、存在、意识,也聊过真实、简单、放松,有一天我困在恶性循环的下行螺旋里,渐渐我明白,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慈悲的操盘手,你失掉的一切,都会在坦诚中找到善意的弥补,你重创后完整的自己,是它给你的利息。
                      我又渐渐想起了我的梦:浩瀚无垠的海面,坐甲板上去远方;在水乡找一家雕花大床,守着窗口叫路过船只递上一篮水果,夜里听枕水人家;清早老人拆下木门,傍晚灯笼映红流水;奔驰在高速公路,在云彩下喘息,找一片油菜花。
                      原来世界很大,我很珍贵。
                      我执意,我舍不得,我看了太多绝望,反而又看到了希望。
                      你明白的吧?
                      我大概还是无法回答出活着的意义。
                      因为想说的太多。
                      但我知道,我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即使化身泡沫,也不负天高海阔。
                      星晴


                      IP属地:中国台湾16楼2013-06-21 00:11
                      收起回复
                        曾经非常喜欢《活着》,因为其中呈现的生命之重和人命之轻。那种虚无感曾让我心痛不已,我也买过数本,其中的一本送给了青春时的爱情。当时他应该没有看懂,很多年以后音信全无,有一天他又忽然跳出来,MSN上寒暄,话尽无语,静默许久,忽然他说:“《活着》真是一本好书啊!”我愕然之后回答:“小说里的故事怎么能当真呢?”随后我知道我已经走出了《活着》中的那种无力和虚无的人生状态。
                        这是现实和故事的不同,现实中的人可以勇敢选择,而小说中的人只有随着作者的抑郁症一起沉没。


                        17楼2013-06-21 02:46
                        收起回复
                          星晴读李碧华的书不?点一个评呗


                          18楼2013-06-21 14:12
                          收起回复
                            偶像,我回来了。病了两个月,终于活过来了。看到偶像在推书,真好。希望你一切都好。
                            前段时间刚刚看过《挺住,意味着一切》,很是纠结里面提到那本绿皮书,发豆邮给作者问书名,可惜无果,作者说就算告诉我名字我也买不到书了。
                            又要考试了,但还是会经常来逛逛的。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


                            24楼2013-06-27 02:20
                            收起回复
                              2025-05-15 17:09:06
                              广告

                              @老A的老A
                              这本就是赵星在书中提到的绿皮书,不过已经买不到了。


                              IP属地:中国台湾25楼2013-06-28 11: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