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祥吧 关注:29贴子:320
  • 0回复贴,共1

笑话中的应对言语艺术拾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笑话中的应对言语艺术拾趣
孔秀样
有人说中国人缺乏幽默的天赋,然而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毕竟留下了为数可观的笑话与趣话。这些笑话、趣话凝聚着先人的高度智慧和精妙技巧。本文试就
笑活谈谈言语艺术。 一、智者的锋芒
1、以牙还牙,还攻对方的弱点,如聂崇义“勿笑有三耳,犹胜畜二心。”以对郭忠怒的“虽然三个‘耳’,终是未成聪。”
夫人项下瘿如许大,岂是车拔伤”(历代笑话集,P38)
女子何不调机弄杼而采莲,丈夫何不跨马挥鞭而牵船,青羊牵二羔,二猪同一槽。(历代笑话集,P94,
接是不接,不接是接,打是不打,不打是打。(历代笑话集,P101)
卢相迈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迈笑曰:“足下终日食盐醋,复又何堪?”(历代笑话集,P50)
2、据理以驳,动摇对方立论的基础。刘贡父以“自有傍凿地八百里为湖,则可容(因干涸梁山泊为田而多出的水)矣。”来揭破向王荆公献谄者的荒唐。(冯梦龙笑话集P67)
如“单”而被写作“单”,便谓“台州吴儿县”改作“吕州矣儿县”(历史笑话集,P92)
秦二世欲漆城,优旃曰“善……”,P95
3、暗渡陈仓,移花接木。“边韶口辩,弟子私
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
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历
代笑话集续编P144)这一笑话可与“漱石枕流”媲美。
4、认同前题,请君入瓮。陈炜对盛赞孔融不以为然,说:
“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孔融能应声答以“观君所言,将不早慧乎?”(同上,P138) 二、名者的理趣
5、以虚对虚,礼尚往来。嵇康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
所见而去?”钟会答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王元泽在不
确知何者为獐,何者为麋时,用“獐边为麋,麋边是獐”的虚言应急。又如“或问佛印曰:“观音傍有侍者,何为自提净瓶?”佛印戏答曰:“求人不若求己”。(同上P70)
孔雀东南飞,西北有高楼,艾艾为几艾?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历史笑话集,P49)
以名粲实,吃甘蔗的“渐入佳境”,郝隆仰卧日中曰“我晒书”。(历史笑话集,P49)
朝云谓苏轼肚子里是不合时宜。(历史笑话集,P74)
“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历史笑话集,P53),光曰“吹火”,也可以达义,但殊无美感。用诗句表达,美感焕然。
6、曲以取解。诸如“襄阳有个李胡子”的酒令。
三、辩者的圈套
7、步步引入,让对方不能自救于圈套之中,而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以孟子和苏格拉底为楷模。
彼为淫具,将行奸,何不执之。(历史笑话集,P91)
8、另拟理据,动摇对方。庄子以涸辙鲋鱼的寓言指出监河侯“将贷子三百金”的不济事。(历史笑话集,P89)宋人求学三年而后呼母名,以为这符合书理,其母劝以“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也?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历史笑话集,P104)确实入情入理。
晏子使楚,土俗使人盗论。(历史笑话集,P94)


IP属地:上海1楼2013-06-13 07: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