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全面战争吧 关注:103,104贴子:4,437,553

回复:考后两部曲 第一部二战篇,喜欢《兄弟连》、《最长的一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把百福德人的故事讲清楚,我们需要回到当年的奥马哈滩头。

奥马哈滩头分成8个地段。靠西的那四个地段分别称作:
C (Charlie)
D绿(Dog Green)
D白(Dog White)
D红(Dog Red)
靠东的那四个地段分别称作:
E绿(Easy Green)
E红(Easy Red)
F绿(Fox Green)
F红(Fox Red)


176楼2013-06-09 21:59
回复
    穿越奥马哈滩头的丘陵地带通向内陆有5条峡谷通道,它们从西向东被命名为D-1,D-3,E-1,E-3和F-1,其中D-1,D-3和E-3都有通向内陆的道路。而E-1和F-1仅有沿着峡谷蜿蜒而上的小径。这5条通道是后续大部队向内陆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中D-1通道最重要,因为它有被覆路面,容许装甲部队快速通过。

    这是一张难得的俯瞰奥马哈滩头全景照片,拍摄地点是在F1通道的悬崖顶上的德军阵地,拍照时的气象和光照与D日登陆时相似。奥马哈滩头全长6100米,最远端的海滩是D绿地段。从这张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奥马哈滩头呈一弯浅浅的弧形。此时的潮汐处于半高潮,而盟军登陆时是低潮线。在低潮时,整个海滩有300至500米宽的滩涂,间或有滞水地带,这种地形是迟滞盟军士兵前进的天然障碍 (daharry摄)


    177楼2013-06-09 22:00
    回复
      与海滩平行的是一道沙堤(图中部的黄色线条),沙堤上是一条公路,它把五个通道连接起来。德军利用这条公路向海滩上运进构筑滩头障碍的器材。有的地段为了防止公路被潮水侵蚀,在靠近海滩的一侧修筑了一道1-5米高的海墙(图中部的黑色小方块)。这道海墙的底部有几米的宽度是德军步兵的射击死角,也是美军士兵登陆后能找到的唯一藏身之地。在公路的内陆一侧,有5 – 200 米左右的浅滩。再往内陆走,地势突然升高,形成一道横贯整个滩头的的悬崖,其高度为30至50米,坡度为30至60度。这个地形在电影“拯救大兵雷恩”里拍的特别真实。而在“最长的一天”里则不那么明显。


      178楼2013-06-09 22:01
      回复
        在悬崖顶端,德军构筑了大量掩蔽部,步兵火力点和轻型火炮阵地。这些阵地居高临下,有极为良好的射界,可以对奥马哈滩头的任何一点形成绵密的交叉打击火力。是非常理想的防御地形。 德军除了在海滩上布置了大批反登陆障碍外,在山脚下和山坡上布置了绵密的地雷区。从低潮线起,所有登陆人员都处于德军机枪和火炮的交叉覆盖之下。德军认为,这种密集,连续和多层次的猛烈火力使得任何在低潮登陆的企图都无异于自杀。D日的战斗证明了他们的判断是准确的。

        当年德军的战壕历历在目,美军如果要夺取这些阵地,必须要穿越地雷区,攀登悬崖进行极为艰难的仰攻。而等待他们的是大批德军狙击手(daharry摄)。


        179楼2013-06-09 22:02
        回复
          这个被植物掩盖的战壕,正好面对F绿地段,这里距水线的直线距离约为400米(daharry摄)。隐蔽在茂密植物中的钢筋水泥工事保护着德军士兵免受轰炸和炮击伤害。这种永久性工事里部署的多数是炮兵观察所和通讯指挥机构。


          180楼2013-06-09 22:03
          回复
            标准的德军机枪掩体——托布鲁克坑。它是用钢筋水泥铸造的,由于其位置平行于地面,从海上很难观察到。除非舰炮直接命中,否则很难将其摧毁。此外,德军还构筑了大量钢筋水泥掩蔽部,以保护德军士兵和装备。


            181楼2013-06-09 22:03
            回复
              德军的战壕俯瞰F绿地段。他们的主要阻击阵地都设在悬崖上。这些阵地居高临下,俯瞰平坦的海滩,给机枪和轻型火炮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射界,也为部署在纵深的重型曲射火炮提供了的优越的观察校正条件(daharry摄)。


              182楼2013-06-09 22:04
              回复
                从德军战壕俯瞰F-1地段正面。距离海滩大约300米(daharry摄)。从上面几张照片的角度观察滩头,不难体会到德军步兵当年有着怎样优越的防御地形。


                183楼2013-06-09 22:04
                回复
                  海滩上的大杀器——MG42


                  184楼2013-06-09 22:05
                  回复

                    隆美尔曾坚决要求把德军的装甲部队部署在浅近纵深,以便能在盟军刚刚上陆时就能发起快速反突击。即使盟军攻上悬崖,也会被装甲部队及时的反突击打垮。隆美尔的反登陆作战的基本战役战术设想是决战滩头。
                    他强调: "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滩头。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去打败敌人,那就是当他们还在水中挣扎上岸的时候。我们根本就不会有机会调动预备队,即使这么想都是愚蠢之极的。主要的防线就在这里,我们必须把一切力量放在滩头。战斗的第一天将会是决定性的。无论对盟军还是德国陆军,这将是最长的一天。"
                    这一设想被龙施泰德所不耻,他认为那样的部署仅仅具有战术意义。装甲部队必须集中使用以保持战略和战役打击强度,因此装甲部队要部署在二线。龙施泰德的意见有利于希特勒亲自掌控战略预备队,最后定的方案还是集中部署。不过,作为让步,整个部署也相对靠前,有些装甲部队的集结地点距离滩头约30至50公里。实际上,在盟军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条件下,装甲部队在昼间向滩头增援将会极其困难。

                    悬崖后方是平坦的台地,有利于德军战役预备队的及时增援和展开 (daharry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5楼2013-06-09 22:06
                    回复
                      现在再看看A连登陆的D绿地段的地形

                      这里是C地段和D绿地段的分界线(daharry摄)。


                      186楼2013-06-09 22:06
                      回复
                        D绿地段全长900米。这是D绿地段在接近高潮线时的全景(daharry摄)


                        187楼2013-06-09 22:06
                        回复
                          D-1通道的公路从这里向内陆延伸仅仅500米就是维赫维尔村(Vierville)。这张照片显示的是D-1通道入口的地形。注意悬崖的高度(daharry摄)


                          188楼2013-06-09 22:07
                          回复
                            从D-1通道中端向滩头瞭望。此处距离D-1通道入口约350米。注意公路旁边悬崖的高度(daharry摄)


                            190楼2013-06-09 22:08
                            回复
                              德军当然知道D1通道的重要性,他们在通道入口处部署了三组加强防御阵地:WN71, WN72和WN73,这使得D-1入口处成为整个奥马哈滩头防御最严密的地段。深蓝箭头:维赫维尔村(Vierville)。紫色箭头:悬崖(致密条纹)浅绿箭头:D-1通道。注意通道两侧都是悬崖。紫色方块:德军的三组重兵设防的阻击阵地。红色方块:德军的三个巨型钢筋水泥碉堡。浅蓝箭头:指出德军在滩头设置的障碍区。红色箭头:两个箭头之间就是A连的6艘登陆艇实际登陆区。粉色箭头:6时30分(H时刻)的水线,距离悬崖底部约400米。 (资料地图,daharry标图)。 WN71和WN72一左一右居高临下牢牢地控制了D-1通道和D绿滩头。


                              191楼2013-06-09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