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殿下 关于字母的记忆方法,其实十二字头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彼时没有英文字母的概念,所以不得不记忆上百种字母组合出来的字头。但其实现代教学完全可以结合传统和我们所了解的现代知识。
十二字头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满文字母之间的联系。比如ka ga ha(以及o v)这三个字头,他们发音类似,口语中经常互串,写起来也只差了圈点。为什么?因为ka ga ha分别不是很大——如果你们逐渐了解的多了,还会发现早期有些词书面语写法就是混的,譬如康熙年间就有把ihan这个词写成igan的——这个就是内在联系。
这些内在联系,你学过字头之后了解了之后就够用了,但是轮到记忆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把ka ko kv当作三个不同的字头来记呢?难道他们不是阳性的k分别与a o v拼写吗?你只要理解了阳性k怎么写,然后知道a o v的写法,把他们合在一起不就行了吗?
像阳性k字中型的写法,与字头型也是有联系的。索伦珠曾有一个教程就阐述过这个联系。字中型阳性k的两个短牙,就来源于把字头型k拉直之后的结果。与阴性ke不同,ka当中的k的写法,下面的短牙是要过中线的,然后再加上一个字中型的a短牙;阴性的ke头下面可没有多出来一个e的短牙,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阴性的k=不出头(不过中线)的半圆,过了中线的那个子牙就是e了。ke ge he还是一样只差圈点。
你们理解了这些东西,再记忆字母就非常容易了,所有的东西都只不过是拼写。由于满文中多了右边的圈点,也极大的方便了阅读上面的辨识。譬如如果你看到一长溜右边有个圈,你就知道这一定是个阳性的h,再看看圈下面有没有o v,你就很容易知道到底是ha ho 还是hv。
我上面所说的,也可以解释满文书写方面的一些规则。尽管这些规则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你纵观古时候接受传统满文教育人写出来的字,都是符合这些规律的。我不知道班布尔大哥是否有跟你们强调过 满文圈点在文字中的位置,但是得益于Jiramin同志的教导,我曾多次跟人强调这个问题。
以阴阳k g h这留个字母为例。ga ha在字中型的时候,圈点的位置是在第二个子牙和第三个子牙中间的。为什么?因为ga ha/ ge he的圈点,是点给辅音而不是元音的。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字中型的e有点,但是在ke ge he上都不需要点。而阳性g h与阴性有什么区别?如上文所说,阳性的g h除了脑袋顶长的不一样,还多了个子牙。所以字头型阳性的ga ha,圈点必须放在g h之下,a之上;而字头型ge he,圈点就得放在半圆旁边,不能往下画。
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