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mammon吧 关注:4贴子:173
  • 14回复贴,共1

历史会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6-08 17:17回复
    第一阶段,1979年到1984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宁夏的固原县张易乡、贺兰县通义乡、金贵乡等首先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1年,固原地区各县和银北的贺兰县普及大包干。1982年开始向银南全面推进,普遍实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区99.9%的农户承包经营了81.4%的集体耕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 第二阶段,1985年到1991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发育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一方面,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放手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使乡镇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宁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取消了长达30年之久的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农产品自由上市,自由贸易,市场调节力度加大。在继续发挥国有商业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搞活农产品流通,全区集贸市场迅速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迈入市场化轨道。同时,围绕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承包关系,承包合同完备率达90%以上。发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八十年代后期,宁夏的中卫县积极探索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九十年代以来,各地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的大事来抓,成功地总结出了利通区汉渠乡先建基地后建龙头和金积镇先建“龙头”、后建基地的两种产业化模式。1994年,自治区决定在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好的引黄灌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了利通区的奶牛业,银川市的蔬菜业,中卫县的养鸡业,农垦的葡萄、甜菜、啤酒原料加工及西吉的马铃薯加工等一批典型。1998年,自治区又制订了《宁夏1998—2002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对粮食、肉奶、皮毛绒、葡萄酿酒、生物制药和水产果菜等6大主导产业进行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区已有30%的主导农产品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已发展各种产业化服务组织641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占23.3%,专业市场带动型占10.6%,中介组织带动型占8.7%,贩运大户占57.5%


    3楼2013-06-08 17:19
    回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尽以近二十六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开辟和平环境赢得时间,使我国经济得以高速稳步增长。从1981年到1995年比原来提前5年完成了翻两翻的目标。2000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党的十六大又十分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楼2013-06-08 17:20
      回复
        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


        6楼2013-06-08 17:23
        回复
          忆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再不用粮票来买米,我们的业余生活
          越来越丰富,不仅仅只有样板戏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改革开放。
          我们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前我们没有电话、电视、
          更没有电脑网络,而现在应有尽有。现在,不论朋友在哪里,只要按几个
          简单的数字便可和他通话聊天。我们的电脑网络就像是一个遍布全球的巨
          大蜘蛛网,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个家庭连接到一起。在互联
          网里,可以查阅你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便捷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多好啊!


          7楼2013-06-08 17:27
          回复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环境保护得到大力加强,循环经济有效推进。


            9楼2013-06-08 17:29
            回复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方面都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不但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高的提高,
              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转变,扭转了以前的一些
              错误看法。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全体居民
              也共享了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并逐步向富裕迈进。


              10楼2013-06-08 17:29
              回复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唐诗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11楼2013-06-08 17:31
                回复
                  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2楼2013-06-08 17:31
                  回复
                    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 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简单来说, 就是如果人民还吃不饱肚子, 脑袋随时可能搬家的状态下, 恐怕不是大发诗情的好时机.


                    13楼2013-06-08 17:33
                    回复
                      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14楼2013-06-08 17:34
                      回复
                        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15楼2013-06-08 17:34
                        回复
                          第三点文化, 也是唐诗不可或却的兴盛条件之一. 在这里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说. 其一, 唐朝上至宫廷秘闻, 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 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 格律更加成熟完整,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丰富的文化背景, 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 而在文化背景当中的另一点, 就是唐代诗人不仅限于王侯将相, 清代编撰的《全唐诗》, 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娈童妓女,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 再加上唐朝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 给唐代文学的空前发达繁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文化氛为之下, 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趋势的表现.


                          16楼2013-06-08 17:35
                          回复
                            后的原因, 则是相对贫乏的历史积累给唐朝诗歌的君临天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唐诗之前虽有诗经楚歌,陈宫梁体, 但并无任何需要仰视的高峰. 能白纸为画, 从心所欲, 自然挥洒自如毫无顾忌. 以此使得后世之人犹如泰山在望, 遮阴蔽日, 目光所及均不离隙, 时有心生戚戚之感. 鲁迅先生曾说“唐后无诗”, 也意由此.


                            17楼2013-06-08 17:35
                            回复
                              汇总上面所说, 唐诗的兴盛确有其原因. 无论从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哪一方面来说, 唐朝都具备了更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条件, 给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使唐诗如一颗灿然明珠, 在中国文化史上烁烁生辉, 艳压群芳.


                              18楼2013-06-08 17: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