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是一座圣城,每年都有无数的朝圣者来朝拜。但是,还是有一些被游客忽略的小寺庙是值得一去的。在学校的时候总觉得校园生活是枯燥无味的,那么趁着闲暇时间,约三五好友,一起去跟随朝圣者的脚步去拜访下寺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我们也一起徒步出发,给心灵一次洗礼。
具体路线:
藏大 徒步前往 江苏路 右拐直走 北京东路 第一站 木如寺 继续往前 下密院 继续向前到小昭寺路右拐 北方三佑寺 继续向前左拐到 次巴拉康 出来返回小昭寺路往回走右拐到 策门林 到北京东路去往岗巴夏 穿过吉日四巷芝东孜苏路到 仓姑寺 出来顺时针向前到 南方三佑寺 向右走到绕赛路到 绕赛参康 转经到 八廓街(返程)从江孜苏路出去到林廓东路 向江苏路方向走 返回藏大
第一站:木如寺,欣赏智慧的舞蹈
木如寺,是西藏佛协印经院,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西藏西藏目前仅存的一家佛经印刷厂。木如寺很小,主殿也不是正对大门,寺院很乱,靠街的一边是民居,有三层。进门靠左行,路过一个小卖部,前方就是木如寺大殿,殿前空地上立着煨桑炉,香烟袅袅,沁人心脾。木如寺最出名的是算命,听说非常灵验。佛殿左边二楼僧舍,过道上排着长龙,虔诚地等待着高僧的明示。
拾级而上,二楼殿堂空旷,堂内喇嘛端坐,发出梵天净语,使人宁静安详。木如寺最出名的是算命,听说非常灵验。佛殿左边二楼僧舍,过道上排着长龙,虔诚地等待着高僧的明示。遇上辩经更是充满神秘,由二人或三人一组,一个坐着一个站着,由站着的人发问,坐着的答疑,伴着许多动作,如拍手等,挥动着的红色袈裟,在明媚的阳光下,翩翩起舞,碰撞着智慧,迸发出灵感。
第二站:下密院,随时看着你的唐卡像
木如寺向西50米,就是下密院。下密院,藏语叫“居巴扎仓”,即续部经堂神学下院之意。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杰尊·喜绕僧格于1433年创建此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弘传密宗教法的最高学府之一。里边一幅叫卓玛松锦的画像充满了神奇,无论从哪个方位看,画像里人物的眼睛都盯着你。
佛堂森森,佛像庄严。下密院内供奉着宗喀巴及弟子神像,密集的酥油灯不停闪烁;利用空气动力旋转的“切玛”周而复始;一幅叫卓玛松锦的画像充满了神奇,无论从哪个方位看,画像里人物的眼睛都盯着你。
二楼的神殿内搁着许多彩绘罐子,用彩布封着,名为“鹏布”。罐上画着两种不同的图案,一种代表天上,一种代表海底,里面装着来自日喀则、山南等地的土壤,每逢藏民们建房时,都要来下密院请鹏布,并把它们埋藏在新建房屋的顶端,寓意吉祥与平安。
第三站: 北方三佑寺,四合院中三佑寺
从下密院出来,向西走到小昭寺路右拐,沿着小昭寺路往北走,不一会儿就到了北方三佑寺。没有显眼的门庭,从商铺旁的小门进去,转完40多个转经筒,是一个开阔的四合院,左边是民居,右侧是寺庙大殿,洗衣的“哗哗”流水声和着殿里传出的“咚咚”法鼓声,世俗的生活气息却也并未消减庙堂的庄严肃穆。
大殿走廊上,有一个直径2米的转经筒,硕大的经筒发出咕咕的响声。佛堂约有60平方米,现有6名尼姑,住持老尼约有60岁,其他几个约30岁左右。该寺有600多年历史,供奉着观音菩萨及另两个菩萨,即为三佑。
据了解,拉萨市有东西南北四座三佑寺,它为北方,即大昭寺、八廓街(老城区)之北方。
第四站:次巴拉康,祈求长寿之福地
次巴拉康紧邻小昭寺,它位于小吉崩居委会内,门前有一座煨桑炉,迷蒙在烟雾中,不留意难觅踪迹。次巴拉康不大,只有一座佛堂,内供着长寿佛,但香火尤为鼎盛。信众们朝拜完佛像,就开始转“廊热”,即绕佛堂而建的巷道,转经人有多少岁就转多少圈,据说能保佑平安和长寿。喃喃的诵经声,在窄小的巷道里汇成强音,在人们的脑海中刻出神圣的笔触。
第五站:策门林寺,半红半白的“宫殿”
策默林(又称“策门林”)——策默呼图克图的住锡寺,位于北京中路,小昭寺西面,是一座被层层民居包围着的寺庙,为策默活佛住锡之地,属哲蚌寺罗赛林扎仓。是拉萨“西大林”之一(其他三个为丹杰林、锡德林、功德林)。
策默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基本呈方形院落状。
进寺院大门是一宽敞的庭院,院西侧和前部环绕两层藏式楼房,上层为住房,下层为回廊,建筑占地面积1725平方米,庭院后部是主体建筑。主体建筑为两个时期所建。东半部称为“白宫”,是第一世策默活佛阿旺楚臣于1777年担任摄政时主持兴建的;西半部称“红宫”,属第二世策默活佛阿旺江贝主持兴建的。
策默林院落宽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东西殿堂间还有一个小型服装生产厂,专门加工民族服饰。法鼓声、经筒声、还有缝纫机的作业声,僧俗共处,其乐融融。
第六站:岗巴夏,摄人魂魄的嘎热干布
岗巴夏意即“东方寺”,位于吉日四巷附近。从木如寺出来,横穿北京路,在对直的巷中前行,一幢黄色的房子就是它了。
岗巴夏是座小寺庙,而且混着民居,院子里除了煨桑炉,还种着许多花草,郁郁葱葱。一楼是民房,二楼才是佛殿,大殿内法鼓咚咚,金钹声声,一派庄严。岗巴夏内挂着“乌格”,这是一个像胃的牛皮袋,摸上去软软的,据说人死后灵魂都要被装进去。殿内还供奉着类似黑白无常的神,名叫嘎热干布,专收人的灵魂。
最为有趣的是,与大殿侧门相通的房子里住着居民,时不时有人从门里出来,偌大的寺庙就像自家的佛堂一样。据说这里平时来的人不是很多,寺内只居住着两名喇嘛。
第七站:仓姑寺,最著名的尼姑庙
仓姑寺位于林廓南路29号。从岗巴夏出来往右边的小巷走,可以看见西藏拉萨清真寺,在藏传佛教盛行的拉萨,那圆拱型的建筑非常抢眼。每当傍晚,一群群头戴白帽的伊斯兰信众,陆续赶来做礼拜。拉萨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城市,各教在这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仓姑寺紧邻清真寺,也是僧俗杂居的小院,进门就是一个大的茶馆,人声鼎沸,酥油茶飘着浓浓的香味。仓姑大殿坐北朝南,是一幢三层建筑,二、三层为佛堂。寺内主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也供放着松赞干布、寺庙创建者之一的帕崩卡德庆宁布像。
据介绍,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该处的自然岩洞中闭关修行,祈愿消除拉萨河水泛滥成灾的险情,该寺由此修行洞而得名。公元12世纪,神医杰瓦崩又在此洞中修行。之后,公元15世纪,宗喀巴的得意门生古觉多旦初次将寺庙进行扩建归整,至公元20世纪初,帕崩卡德庆宁布和第九世甘丹寺赤巴强巴曲扎等复又进行大规模扩建,遂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如今仓姑寺在国内、外都有较高声望。
第八站:南方三佑怙殿,求子圣殿
南方三佑怙殿是甘丹寺的一个附属寺,从仓姑寺出来按顺时针走,不一会儿工夫就到了。院内右侧是佛殿,共两层,一楼为佛堂,堂外围绕“廊热”,朝完佛就转“廊热”,跟次巴拉康布局一样,能祈求平安健康。据说,要生小孩的信众来此朝拜,能顺利生产,特别灵验。
“廊热”左侧偏殿端坐着一喇嘛,一手持钹,一手敲鼓锤,钹鼓相闻,声若洪钟,响彻整座寺庙。二楼大殿外,鲜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寺内有许多远道而来的朝圣者,据说多为日喀则、山南等地的信众,寺内为其免费提供食宿。
第九站:绕赛参康,不一样的财神庙
同为求财的神庙,扎基寺无论从规模还是名声都比绕赛参康大。不过绕赛参康的香火还是挺旺盛的,它居于闹市,便于信众出行,所以很多生意人也来此求财和布施。
绕赛参康位于绕赛路上,是一个求财的地方。院落用铁栅栏围着,一楼为民居,二楼才是佛殿。殿内供奉的是吉祥天母、宗喀巴及弟子等佛像。
走进二楼大殿,一股浓浓的酒香袭来。据说财神扎基拉姆喜欢喝酒,信众求财必带酒、哈达和糌粑。
徒步返回藏大。,如有体力不支者可自行乘坐公车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