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院科协吧 关注:115贴子:1,825
  • 4回复贴,共1

[精彩推荐]【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会】第14期 主讲人:张启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地点:三教B303
时间:本周日(6月2日)19:30
主题:解码水稻功能基因组--绿色梦想,毕生科研;院士上讲台,挥指话科研
请提前20分钟到场!
"绿色梦想,毕生科研,发哥上讲台,挥指话人生”。大家好,本学年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系列报告会已经接近尾声了,在此,为感谢各位听众的到来,我们科协特邀生科院院长张启发老师为我们做第十四期讲座(6月9日晚19:30,三教B303)。本次特别为张老师选取了教室作为报告会地点,意在给大家创造与张老师零距离的的接触机会。届时张老师将与同学们畅谈人生、话说科研、指点生物学江山。到场将有机会获得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十周年纪念书《激扬与追求》以及张老师亲笔签名的本子等精美礼品。天下之大,相聚是缘,期待您的到来。



1楼2013-06-07 07:42回复
    向张院士致敬!!!


    IP属地:美国2楼2013-06-07 17:41
    回复
      2025-05-28 06:25:58
      广告
      现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6-09 20:09
      回复
        张启发院士作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的报告
        6月9日晚,求实楼B303教室内格外热闹,第十四场生命科学研究进展系列报告会在此进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院士为大家带来一场饶有趣味的“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的报告。
          张启发教授首先谈到了当初举办科研进展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解开同学的迷惑。说到大一新生,张启发教授提到了“导师制”,并希望大家可以主动和老师交流。张老师还承诺有问必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启发教授说,“水稻功能基因组,绿色超级稻”是水稻团队20多年来的奋斗目标。他同时强调了目标方向的重要性,“不论做什么,切忌‘南辕北辙’,只有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好好走下去。”谈及科研,张启发教授笑称要“上天入地”,“上天,是要与国际科学的前沿同步;入地,则强调将研究真正用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做那些上不入天、下不靠地的事儿。”
          水稻功能基因组的探索是水稻团队多年凝练出的科学目标。解码水稻功能基因组有许多步骤要进行。首先是利用测序技术得到4亿个左右的碱基,张启发教授形象地称之为“天书”;随后是了解各个基因的功能;最终目的是让有用基因发挥功能,用于育种。水稻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对于其功能基因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但研究的每一步都困难重重,这也将整体的工作变得更加庞大。虽然研究之路艰难,但探索之心不会停歇。
          张启发教授谈到“绿色超级稻”时说,搞科研不能只是片面追求产量,这样是行不通的。中国用全球7%的土地养育了21%的人口,可我们的化肥农药用量却占到全球的35%,不能为了产量而牺牲环境和资源。基于这样的背景,“绿色超级稻”的提出也更加有了现实意义。“虽然目前仍会有人质疑它,但我们相信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正确的方向一定要坚持!”
          老师是共性化教育,你是个性化学习
          在提问环节中,当被问及读研时如何与导师相处时,张启发教授提醒大家,不要依赖老师,师生之间不存在“指导”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共同琢磨、积极向上的氛围。“在你的课题上,我所知道的都是过去的,你要做的研究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们所知道的是差不多相同的,甚至你更应该知道的要比我多。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你有自己的想法,应该坚持下去!”
          有同学提出,一个实验需要二十多年才有结果,难以坚持下去。张启发教授说,也许有的实验二十多年也不见得有结果,但你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有目标,不要去想那么久。“要善于对每个阶段进行总结,学会分析自身的问题。老师是共性化教育,你是个性化学习。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成长模式不可复制,你们要走的永远是自己的路!”张启发教授鼓励道。
          讲座最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科协的同学们为张启发老师送上了亲手制作的礼物,是一幅用水稻团队研制的各种不同颜色的水稻种子拼成的“绿道”。


        IP属地:湖北7楼2013-06-14 00:28
        回复
          IP属地:湖北8楼2013-06-14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