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清吧 关注:17贴子:83
  • 2回复贴,共1

【原创】暗恋樱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樱花是盛极而衰的象征,除了凋谢并无结局可言,每个人也常常难以回避这样徒劳的成长过程。他们长久的思念,猜测,无奈与悲伤,以及全部的隐痛。是不示人的伤口。 

 四月是樱花盛开的季节。突然就想起了《四月物语》。 

 四月的时候,北海道还在飘雪,但东京的街头已经开始下起了樱花雨,榆野也是正好在这个季节来到武藏野大学。四月的东京,樱花竟可以那样纤尘不染。缤纷的花雨,安静的飘落。钢琴长音,清冽的奏响,渐起的笛声温柔地衬托出简单的音符,一如微风卷住散了的花瓣。 

 故事始终在清澈动人的画面与音乐里进行。 

 一场雨,一把伞,一句话,一些感动全部都在《April Front》的歌曲里缓缓进行。 

 一场暗恋。在四月的樱花和雨水里落幕。但是留给我的,是另外一种执着的感动。 

 但而《樱花抄》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种少年时期的爱情。 
  
 他们在爱情会很勇敢,不惜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遥远的距离,来到对方身边。因为只是想再见一面,所以变得异常勇敢。 

 就算下着大雪,就算火车误点,就算到凌晨半夜,依旧等待或前往。 

 然后在见面的瞬间忘记了所以的隐痛与猜忌。 

 但有时候遥远的距离会让感情变得淡薄,但很多人反而觉得兴奋,希望年少的爱情可以抵抗时光的侵袭,变得高大伟岸。  

 但事实往往是相反的。会不明原因的断了联系。然后找不到彼此,渐渐放弃了希望。就算某天再遇见,也只是淡淡一笑,擦身而过,希望彼此都过的幸福快乐。 

 仔细想来,这都包含了许多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默默的去爱和等待。 

 普通温暖的少年,依旧有着唯美纯粹的爱情。 

 在每个樱花飘落的月份,缅怀着过去。 

 也许,都会微笑吧。 



1楼2007-07-29 17:34回复
    樱花同样也是渲染残酷的道具。 

     少年的成长过程,似乎就是像樱花一样,有些结局,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个人都会长大,会脱离樱花纯情虚幻的外表,变得坚硬起来,再随着时光的推移,坚固如千年的磐石。 

     想起《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她生于1980年12月8日22时50分。那一天和约翰·列侬被杀的日子完全吻合。可是对于我来说,这偶然的事没有意义。对我来说重要的,那天,那时,她诞生的事。她的名字叫,莉莉周。天才。根据这些,宇宙,以太,体现者。” 

     “思想得到解放,她那样做,莉莉周闯进以太当中的身影,继续发展为波长,超越可见度达到更加透明更加深的领域。有浸透性痛苦的映像,充满所有的空间。” 

     “对于我有重要的东西,朋友、家人、恋人,可是这些都会带来很多的伤害,大家都忍耐着生存,正因为如此有以太,便宜和永远的居所,那是以太。” 

     莉莉周,所有孤独者的精神鸦片,心灵寄托。 
     绝望是红色的以太,希望是青色的以太,永远和沉默,在这里飞向白色的天空。 

     苍穹音乐。 

     呼吸。呼吸。呼吸。 

     现实太残酷,找不到慰藉,不停受到伤害。但每个人都需要救赎,需要解脱。所以才有以太。 

     可是以太原本就是没有质感的生活。以太的空虚并不来自于作为其介质的物理概念上的虚空,更是来自于依赖以太而生的人们的空虚。以太只是媒介,依赖以太,其实只是依赖生存在以太面纱后的人们。然而依赖以太的人们,本来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们,哪里会真正带给别人因爱而温热的怀抱。心灵的慰藉和救赎,在现实中都无法找得到,更何况是以太。 
     
     影片里的少年,沉溺在以太的法则之中,在空虚和残酷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我亦会无数次想起,那里的少年。 

     星野死了。他终于可以解脱了,可以扑向莉莉周、扑向死亡。 

     津田死于飞翔。她说:“我想飞。” 

     久野剃光了头发,回到学校上课,继续弹奏德彪西。 

     莲见染了头发,并且第一次有勇气走进音乐教室,听久野演奏德彪西。 

     “对我来说只有莉莉是真实,只有苍穹是自由”。 

     少年眼中的真实与自由不过是掩盖残酷现实的幻境被打破之后的痛苦,逃亡,暴戾、软弱和死亡。 

     他们只有15岁,还不知道怎样去解决一些问题,当这些问题以强硬的姿态出现,只有巨大的苍穹音乐才能掩盖起来。 

     但是我看到最后突然发现,莲见这样瘦小,五官没长开的孩子,也有一个宽肩膀。有些欣慰了,他们终会长大吧,也许会试着承担起所有残酷的过往。 

     从而变得普通而温暖。


    2楼2007-07-29 17:35
    回复
      暗恋是一种病,想象着记忆里的浩瀚樱花。 

       少年的成长过程往往与这有关。 

       像是德彪西音乐的颜色,鲜亮而又保持晦暗,亮是一瞬间的事,像爆发解脱,又决定隐忍到底。 

       漫天的樱花和单薄的人影穿行,那些纯情生态和如影随形的落寞忧伤一起,轻缓的把成长推向高潮,然后再结束。 

       无所谓伤痛,它只是个过程而已。 

       
       那,我们年少的时候在干什么呢?会不会记得在第几个夏天,听了哪首歌,爱上哪个歌手。在这个歌手出第几张专辑时,你爱上了什么人,他是否爱你,他在你听这张专辑几遍后离开了你,你会记得吗? 

       这是我们的少年,也是我们自己。 

       我们没有刻意记住些什么,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刻意去忘记。 

       我不能以过去的破碎为借口,生活在破碎之中,就算过去再破碎,那也只是过去了。


      3楼2007-07-30 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