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大陆杜甫研究目录
【续14】
明清杜诗手批本书目著录的辑补与辨正 曾绍皇 《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
试论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的理论价值 曾绍皇 《文史哲》2017年第2期
民国诗话中的杜甫评论 孔令环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2期
杨慎《杜诗选》考辨七则 白建忠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试论刘凤诰《杜工部诗话》的评诗特色 吕帅栋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论明代朱谏的李杜观 徐小洁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3期
杜甫古典诗话的终结:蒋瑞藻《续杜工部诗话》考论 王新芳、孙微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明代杜诗学中的“大家”论争 张慧玲 《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吕祖谦杜诗学考论 贾兵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论宋人研究李白、杜甫诗失衡的深层原因 张佩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1期
论《岁寒堂诗话》的多重杜甫形象 金华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11期
南宋理学家选杜诗与杜诗“诗史”名作的传播 李昇 《中国韵文学刊》2018年第1期
王士禛杜诗批评析辨 张东艳 《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
清初唐诗选本与杜诗的经典化 韩宁 《河北学刊》2018年第5期
杜诗学视角下清初学者“意法论”诗学理论和方法 刘重喜 《南京师大学报》2018年第4期
唐诗选本与李、杜诗歌的经典化——以唐代至明代唐诗选本为例 丁放 《文史哲》2018年第3期
从“细推物理”到“灵幻摇动”——《杜诗解》批评话语的三重意蕴 李远达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
赵统“粗律”论与明代杜诗批评 汪欣欣 《新疆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渔洋不喜少陵”说探论——兼论王渔洋的杜诗批评 张东艳 《郑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邓显鹤《沅湘耆旧集》选录杜甫相关文献略说——兼论沅湘杜诗学的传承发展 曾亚兰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01):34-48.
《杜诗详注》引阴铿诗考辨 胡旭、万一方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
建国以来对杜甫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段海蓉 《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3期
东屯、瀼西及其他——读《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谭文兴 《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
于平实处见精神——萧涤非先生的治学道路 林继中 《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
二十世纪杜甫研究述略 张忠纲、赵睿才 《文史哲》2001年第2期
新时期杜甫研究述略 张忠纲、赵睿才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1期
闻一多和杜甫 张浩逊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3期
冯至先生的杜甫研究 张迎胜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3期
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谢保成 《郭沫若学刊》2001年第2期
如今了然识所在——再论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刘茂林 《郭沫若学刊》2001年第2期
光辉的楷模——缅怀陈贻焮先生 张志烈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3期
论“并置结构”在杜诗研究中的应用——关于《再议杜甫:文学巨匠和文化巨人》一书的唐诗研究方法 王剑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
《李白与杜甫》:沉重的精神涅槃——郭沫若对“中国的庸人气味”的批判 严峻的心灵解剖 严肃的思想任务——再论郭沫若对“中国的庸人气味”的批判 曾永成 《郭沫若学刊》2002年第2、3期
《李白与杜甫》:乱世浊流中的文化抗争 曾永成 《郭沫若学刊》2002年第3期
士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李白与杜甫》管窥 张顺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李审言杜诗研究述评 王京州 《杜甫研究学刊》2006年第3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冯至先生的杜甫研究 赵睿才 《杜甫研究学刊》2006年第3期
志存少陵壮怀烈——兼论张志烈教授的杜甫研究 张忠纲《杜甫研究学刊》2006年第3期
论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 余恕诚 《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杜甫研究学术网站现状述略 周睿 《杜甫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杜甫生平研究述论——兼评《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 沈文凡、孟祥娟 《杜甫研究学刊》2008年第2、3期
钱钟书的杜甫研究及杜诗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孔令环 《中州学刊》2008年第3期
胡小石先生杜诗研究发微 杨思贤 《杜甫研究学刊》2009年第3期
古典文学资料汇编杜甫卷(唐宋之部)补遗 王飞 《杜甫研究学刊》2010年第2期
废名的杜甫研究述论 张吉兵 《杜甫研究学刊》2010年第1期
学术怪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吴中胜 《粤海风》2010年第3期
杜诗注释学史的学术反思 王新芳、孙微 《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论闻一多后期对杜甫认知角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李乐平 《学术月刊》2011年第8期
重拾杜甫研究的遗珠:邵祖平论杜辑评 熊飞宇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建国初年的杜甫形象和杜诗评论 吴中胜 《杜甫研究学刊》2012年第3期
民国时期杜甫诗学著作四种经眼录 熊飞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从杜甫研究看现代唐诗研究的三种范式 杜学霞 《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我于古文学,特爱少陵诗——山东大学杜甫研究学统的变迁 赵睿才 《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第2期
学识、才情与心曲——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 黄琪 《文史知识》2014年第1期
整体观照与理论升华——论韩成武先生的杜甫研究特色之一 孙微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 莫道才、张超 《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第3期
半世生涯东坡酒,百年心事杜陵诗——论张志烈先生的治杜、治苏及其他 杨理论 《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第1期
现代杜诗学文献述要 孔令环 《中州学刊》2016年第10期
论夏承焘《杜诗札丛·儒学与文学》的学术意义 查正贤 《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杜诗“人民性”之学术话语的传统资源——以萧涤非先生“义愤说”为中心 付振华 《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杜甫资料全编·唐宋卷》整理札记 刘明华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杜诗排行榜及其传播与接受——基于对20世纪以来杜诗选本的考察 郝润华、王燕飞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2期
贺昌群杜甫研究述评 付定裕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3期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著述动机发微 李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学者,长者,诗人——张志烈先生学术研究五十年感言 刘明华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1期
民国文学史著作中的“李杜优劣论”——以曾毅《中国文学史》中“李杜优劣论”为中心 罗晨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2期
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综述 刘雯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3期
《杜集叙录》补正 杨海龙 刘雯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3期
【续14】
明清杜诗手批本书目著录的辑补与辨正 曾绍皇 《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
试论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的理论价值 曾绍皇 《文史哲》2017年第2期
民国诗话中的杜甫评论 孔令环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2期
杨慎《杜诗选》考辨七则 白建忠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试论刘凤诰《杜工部诗话》的评诗特色 吕帅栋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论明代朱谏的李杜观 徐小洁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3期
杜甫古典诗话的终结:蒋瑞藻《续杜工部诗话》考论 王新芳、孙微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明代杜诗学中的“大家”论争 张慧玲 《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吕祖谦杜诗学考论 贾兵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论宋人研究李白、杜甫诗失衡的深层原因 张佩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1期
论《岁寒堂诗话》的多重杜甫形象 金华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11期
南宋理学家选杜诗与杜诗“诗史”名作的传播 李昇 《中国韵文学刊》2018年第1期
王士禛杜诗批评析辨 张东艳 《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
清初唐诗选本与杜诗的经典化 韩宁 《河北学刊》2018年第5期
杜诗学视角下清初学者“意法论”诗学理论和方法 刘重喜 《南京师大学报》2018年第4期
唐诗选本与李、杜诗歌的经典化——以唐代至明代唐诗选本为例 丁放 《文史哲》2018年第3期
从“细推物理”到“灵幻摇动”——《杜诗解》批评话语的三重意蕴 李远达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
赵统“粗律”论与明代杜诗批评 汪欣欣 《新疆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渔洋不喜少陵”说探论——兼论王渔洋的杜诗批评 张东艳 《郑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邓显鹤《沅湘耆旧集》选录杜甫相关文献略说——兼论沅湘杜诗学的传承发展 曾亚兰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01):34-48.
《杜诗详注》引阴铿诗考辨 胡旭、万一方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
建国以来对杜甫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段海蓉 《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3期
东屯、瀼西及其他——读《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谭文兴 《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
于平实处见精神——萧涤非先生的治学道路 林继中 《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
二十世纪杜甫研究述略 张忠纲、赵睿才 《文史哲》2001年第2期
新时期杜甫研究述略 张忠纲、赵睿才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1期
闻一多和杜甫 张浩逊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3期
冯至先生的杜甫研究 张迎胜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3期
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谢保成 《郭沫若学刊》2001年第2期
如今了然识所在——再论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刘茂林 《郭沫若学刊》2001年第2期
光辉的楷模——缅怀陈贻焮先生 张志烈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3期
论“并置结构”在杜诗研究中的应用——关于《再议杜甫:文学巨匠和文化巨人》一书的唐诗研究方法 王剑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
《李白与杜甫》:沉重的精神涅槃——郭沫若对“中国的庸人气味”的批判 严峻的心灵解剖 严肃的思想任务——再论郭沫若对“中国的庸人气味”的批判 曾永成 《郭沫若学刊》2002年第2、3期
《李白与杜甫》:乱世浊流中的文化抗争 曾永成 《郭沫若学刊》2002年第3期
士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李白与杜甫》管窥 张顺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李审言杜诗研究述评 王京州 《杜甫研究学刊》2006年第3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冯至先生的杜甫研究 赵睿才 《杜甫研究学刊》2006年第3期
志存少陵壮怀烈——兼论张志烈教授的杜甫研究 张忠纲《杜甫研究学刊》2006年第3期
论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 余恕诚 《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杜甫研究学术网站现状述略 周睿 《杜甫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杜甫生平研究述论——兼评《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 沈文凡、孟祥娟 《杜甫研究学刊》2008年第2、3期
钱钟书的杜甫研究及杜诗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孔令环 《中州学刊》2008年第3期
胡小石先生杜诗研究发微 杨思贤 《杜甫研究学刊》2009年第3期
古典文学资料汇编杜甫卷(唐宋之部)补遗 王飞 《杜甫研究学刊》2010年第2期
废名的杜甫研究述论 张吉兵 《杜甫研究学刊》2010年第1期
学术怪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吴中胜 《粤海风》2010年第3期
杜诗注释学史的学术反思 王新芳、孙微 《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论闻一多后期对杜甫认知角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李乐平 《学术月刊》2011年第8期
重拾杜甫研究的遗珠:邵祖平论杜辑评 熊飞宇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建国初年的杜甫形象和杜诗评论 吴中胜 《杜甫研究学刊》2012年第3期
民国时期杜甫诗学著作四种经眼录 熊飞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从杜甫研究看现代唐诗研究的三种范式 杜学霞 《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我于古文学,特爱少陵诗——山东大学杜甫研究学统的变迁 赵睿才 《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第2期
学识、才情与心曲——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 黄琪 《文史知识》2014年第1期
整体观照与理论升华——论韩成武先生的杜甫研究特色之一 孙微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 莫道才、张超 《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第3期
半世生涯东坡酒,百年心事杜陵诗——论张志烈先生的治杜、治苏及其他 杨理论 《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第1期
现代杜诗学文献述要 孔令环 《中州学刊》2016年第10期
论夏承焘《杜诗札丛·儒学与文学》的学术意义 查正贤 《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杜诗“人民性”之学术话语的传统资源——以萧涤非先生“义愤说”为中心 付振华 《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杜甫资料全编·唐宋卷》整理札记 刘明华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杜诗排行榜及其传播与接受——基于对20世纪以来杜诗选本的考察 郝润华、王燕飞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2期
贺昌群杜甫研究述评 付定裕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3期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著述动机发微 李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学者,长者,诗人——张志烈先生学术研究五十年感言 刘明华 《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1期
民国文学史著作中的“李杜优劣论”——以曾毅《中国文学史》中“李杜优劣论”为中心 罗晨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2期
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综述 刘雯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3期
《杜集叙录》补正 杨海龙 刘雯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