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74贴子:112,780

回复:杜诗研究书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杜甫夔州诗的艺术成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03期】
王锡臣
【摘要】
杜甫夔州诗是值得研究的。诗人自大历元年(766年,55岁)春来到夔州,到大历三年(768年,57岁)春离开夔州,在这里住了两年。这是他生命的最后阶段(59岁死去),身体很不好,患有肺病、糖尿病和风痹等病,牙齿掉了一半,耳朵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老人。但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却极勤奋,短短的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多首诗,并且多是长篇,约占他一千四百多首诗的三分之一。这些诗在思想上仍然是忧国忧民的。特别是在艺术......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70楼2018-01-24 21:37
回复
    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
    作 者:李君鉴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 08
    印刷时间:2008-08
    装 订:平装
    版 次:一版一印
    开 本:大32开
    页 数:476页
    I S B N: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71楼2018-01-24 21:39
    回复
      杜甫撰 张远 笺注 杜诗会粹二十四卷 年谱一卷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73楼2018-05-10 11:15
      回复
        杜诗会粹-(唐)杜甫撰 ;张远 笺注 
        (拍卖版)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74楼2018-05-10 15:41
        回复
          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论稿
          徐希平 (作者)
          2011年12月1日

          《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论稿》内容有李杜行迹与文献考辨、李杜与民族文化、李杜诗学与影响、历代少数民族作家对李白诗歌的接受、三、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艺术营养的由衷喜爱,兼收并蓄,吸收运用等。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1日)
          丛书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
          平装: 329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05089185
          条形码: 9787105089185
          商品尺寸: 20.8 x 14.6 x 1.6 cm
          商品重量: 340 g
          ASIN: B0085SIV8C
          目录
          第一编李杜行迹与文献考辨

          李白流夜郎赦归经湘汉行迹考辨
          李白《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甄辨
          “蓬莱文章建安骨”之“蓬莱”试解
          杜诗旧注榷证
          一、“狄相孙”非狄兼蕃
          二、“蚩尤”仍当作雾解
          三、“宵旰”果真不通吗
          四、“河阳”究竟在何处
          五、“梓州李使君”为谁
          六、“欲往城南望城北”之意旨
          《全唐文》与李白诸集校读志疑
          一、《全唐文》增删之举识鉴精审
          二、宋敏求《后序》统计李文篇目有误
          《全唐文》补辑杜甫赋甄辨
          附:杜甫佚文《越人献驯象赋》笺注
          第二编李杜与民族文化

          李白与少数民族
          一、从李白氏族之争论谈起
          二、李白对少数民族态度及所受具体影响
          历代少数民族作家对李白诗歌的接受
          一、唐宋辽金之概况
          二、元代之鼎盛
          三、明清时期之表现
          杜甫和睦平等之民族意识略论
          一、主张各民族友好交往,和睦相处
          二、希望天下和平,永无战争
          三、强调以德服人,攻心为上,反对
          大兴杀伐,伤害生灵
          杜甫和睦平等民族观之具体表现
          一、广泛结交各族朋友,平等相待
          二、广泛了解和接触多民族文化习俗,客观描述和介绍,反映出博大宽广的胸怀
          三、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艺术营养的由衷喜爱,兼收并蓄,吸收运用
          杜甫对少数民族诗人的影响
          一、杜诗学滥觞时期与少数民族诗人的互动
          二、元代多民族诗人学杜之辉煌成就
          三、明清时期少数民族诗人学杜概况
          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
          一、与李白相识之前杜甫是否已有仙道之愿
          二、杜甫离别李白后是否再无仙道之想
          三、结论
          杜甫《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画太乙天尊图文》试解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杜甫《遣愤》试解


          李杜思想与创作受道教文化影响之表现及其意义

          一、引言
          二、道教对李杜思想和创作积极影响之表现
          三、结语
          第三编李杜诗学与影响
          张籍、白居易与杜甫
          一、创作主张的一致性
          二、反映时事的敏锐性
          三、艺术形式的承继性
          博取众长独树一帜——杨慎《升庵诗话》论李杜评析
          一、绪言
          二、杨慎诗话论李杜条目
          三、杨慎诗话论李杜之基本观点及主要内容
          四、结语
          方东树《昭昧詹言》论杜甫述略
          一、《昭昧詹言》基本概况及论杜甫比重
          二、关于杜甫述论的初步数量分析考查
          三、关于杜甫诗歌的评价
          《唐宋诗举要》杜诗选注略论
          一、_杜诗选录概况
          二、杜诗校勘、注释之特色
          “杜陵诗境在,寂寞古今情”
          一、张问陶性灵诗创作理论与杜甫集大成精神的内在联系
          二、“诗人原是有情人”
          三、“天意苍茫地苦贫,散漫哀鸿事可伤”
          张戒《岁寒堂诗话》评杜述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二、《岁寒堂诗话》论杜概略
          三、张戒论杜的主要观点评述
          四、结语
          杜甫精神特质与现代意识的内在契合
          后记

          文摘

          与任何传统文化一样,道教文化自身内部的发展和各阶段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李杜接受其多方面影响的同时也难免有负面消极之处,但就总体而言,这种影响对于李杜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代表的道教文化之精华为李杜思想和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为其所吸收转化,发扬光大,并与儒家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道,凝聚成李白杜甫博大精深的人格精神和不朽的诗歌艺术成就,儒释道的兼容相通,碰撞互补,斑斓多彩,使中国传统文化活力无限,生生不息。李杜诗中亦表现这种突出倾向:向往隐居而又不忘黎民,追求自由更欲报效家国,青年李白仗剑去国。他辞亲远游,离开蜀国秀丽山川时挥笔写下《别匡山》一诗,豪迈放歌:“莫怪无心恋清景,已将书剑许明时。”注定一生悲剧而九死未悔,直到晚年老病之中仍有请缨壮举冀申铅刀一割之用,可见其儒道相合之思想风貌。而杜甫中年时自叹“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直至临终做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结尾一方面依然为国家战乱未息而担忧:“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75楼2018-05-29 19:33
          回复
            杜甫集校注
            校注作者:谢思炜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杜甫集校注(全七册)(平装)

            杜甫集校注(精装全七册)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谢思炜
            积三十年学养撰写的新校注本,吸收晚近杜诗研究成果
            人文社科 好书!
            =====================================================================
            杜甫集校注
            《杜甫集校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宋代,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历代流传至今的注本,约有一百余种,其中较为完整、影响较大的注本约有一二十种。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新的有关唐代的资料的出现,对唐代官制、科举等专门史,以及唐代语言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的出现,对杜诗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推进。
            本书即是在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校理1400余首诗歌、30余篇文章,充分反映杜诗及其解读中所包含的各方面问题,在校勘、编年、注释三个方面,都有独到的成果。
            清华大学谢思炜先生注杜的特点,在于以其多年的学养,形成了一个既尽量接近二王祖本原貌,又保留了具有重大影响、严重歧义的异文之本子;并且厘正前人编年之误,对钱、朱、仇注三家在史实、典故、词语方面的不足和谬误之处,加以补充辨明;为杜诗、唐诗、唐语言研究提供了又一部必备的基础性资料。
            原作者

            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校注者

            谢思炜像
            谢思炜(1954- ),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参考资料学,1984年获硕士学位以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唐宋诗学论集》、《白居易诗集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杜甫集校注》等。
            版本
            本书以最接近杜甫集祖本二王本的《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郭知达《新刊校订集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为主要参校本。对杜诗的两种异文,即来自于五代、北宋初的传本中的异文,与宋明清的学者诗人出于个人知识和赏鉴等理由改动形成、不具有文献依据价值的异文,加以区别,形成了一个既尽量接近祖本原貌,又保留了具有重大影响、严重歧义的异文的本子,达到了文献存真的效果。
            体例
            在保持底本原有编次的同时,仿照黄鹤注本,在每篇作品下加编年说明,同时辅以年谱简编,则既满足了文献存真的要求,又能便于编年阅读。同时在注释上,没有采用集注的形式罗列前人成果,而是尽可能充分地反映其中各种有价值的意见,并且在吸收当代的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钱、朱、仇注三家在史实、典故、词语方面的不足和谬误之处,加以了补充、辨明。
            本书采用详注的形式,吸收历代以至最近的杜诗研究成果,能充分反映杜诗及其解读中所包含的各方面问题,也为唐诗研究和唐语言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资料。此书的出版,必有裨于学林。
            目录
            前言凡例
              杜工部集卷第一
              杜工部集卷第二
              杜工部集卷第三
              杜工部集卷第四
              杜工部集卷第五
              杜工部集卷第六
              杜工部集卷第七
              杜工部集卷第八
              杜工部集卷第九
              杜工部集卷第十
              杜工部集卷第十一
              杜工部集卷第十二
              杜工部集卷第十三
              杜工部集卷第十四
              杜工部集卷第十五
              杜工部集卷第十六
              杜工部集卷第十七
              杜工部集卷第十八
              杜工部集卷第十九
              杜工部集卷第二十
            补遗
            杜甫年谱简编
            引用书目篇目索引


            IP属地:上海376楼2018-10-20 17:40
            回复
              《杜诗详注》
              精美的ePub格式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86楼2018-10-31 06:25
              回复
                作者简介 · · · · · ·
                金圣叹(1608-1661)
                生活于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负有盛名的文学批评家,涵养深厚,才气纵横,见解高妙,性请激傲。他的贡献,是把“批”和“评”这种文学批评方式,推进到一个难得的高度,标新立异,迥出意表,千百年来,别开生面。
                他以《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大才子书,并进行批点。但他只完成了《水浒》《西厢》,《杜诗》批评完成大半;除六才子书外,他还选批了《唐诗刘白首》和《天下才子必读书》,后因哭庙案被害,至此绝笔。
                作为文学批评者,金圣叹具备三项突出优势:
                首先,有眼光,是学养极深的批评家;
                其次,率真深入,直指人心又颇有洞见,让人如见其人,如聆其声,若用语拘谨刻板,就大失批评的灵动风味了;
                第三,精读文本,金圣叹赏文析义的细密功夫,是他人无法企及的。
                梁启超评金圣叹
                “余于圣叹有三恨矣。一恨圣叹不生于今日,俾得读西哲诸书,得见近时世界之现状,则不知圣叹又作何等感想;
                二叹圣叹未曾自著一小说,倘有之,必能与《水浒》《西厢》相埒;
                三恨《红楼梦》《茶花女》二书出现太迟,未能得圣叹先生之批评。”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88楼2019-01-27 07:58
                回复
                  金圣叹选批杜诗


                  内容简介
                  金圣叹选本的特点不仅在于选更在于评,更注重点评和鉴赏。
                  金圣叹首chuang唐诗“七律分解法”来评点唐诗。他将唐诗分为“前解”“后解”,分析隐藏在诗句背后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或使后世之人不止见唐诗之字,而尽得见唐诗之诗”。
                  而唐代诗人中,金圣叹又对杜甫情有独钟。
                  金圣叹有多痴迷杜诗?他去亲友家吃饭喝酒,都常常带着一部,半醉半醒之间,随时批阅。
                  他以当杜甫肚里的蛔虫为乐,选注杜诗就是灵魂附体,灌注了自己的满腹才情。
                  作者简介
                  金圣叹
                  (公元1608-公元1661年),名人瑞,字若采,明末清初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历史上负有盛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把“批”和“评”这种文学批评方式,推进到一个难得的高度,标新立异,迥出意表,千百年来,别开生面。经他评点的小说、戏曲,在当时几乎“家置一编”,如著名的《水浒》《西厢》评本。金圣叹对杜诗和唐才子诗情有独钟,从规律性角度对诗歌法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其“纵横批评,明快如火,辛辣如老吏。笔跃句舞,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精彩书评
                  1、胡适认为金圣叹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胆色林语堂称金圣叹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
                  2、晚清的梁启超:“余于圣叹有三恨矣,一恨圣叹不生于今日,俾得读西哲诸书,得见近时世界之现状,则不知圣叹又作何等感想。倘有之,必能与《水浒》《西厢记》相埒。三恨《红楼梦》《茶花女》二书出现太迟,未能得圣叹先生之批评。”
                  3、李渔在《闲情偶记》一书的第三卷说“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之填词为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 “读金圣叹说评西厢,能叫千古人心死”。
                  4、清代小说批评家冯镇峦就极为佩服金圣叹:“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89楼2019-01-27 09:14
                  回复
                    北京小富
                    臺灣學生書局《杜詩鏡銓》
                    《杜甫吧》:https://tieba.baidu.com/p/6024926722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91楼2019-02-03 07:55
                    回复






                      IP属地:上海392楼2019-03-14 20:26
                      回复
                        杜集书吧:
                        蠹老


                        杜诗全集(今注本)


                        中国杜甫研究会集体编著,张志烈主编。天地出版社1999年出版,四卷120万字。以《镜铨》为底本,参考仇注、钱注及历代其它重要注家成果,对杜诗进行现代学术观点的诠释,包括校理文字、核查出典、补出引书篇章目录、讲说词句曲折含蕴、提示题旨大意、评点艺术特色、审定编年岁月等。既具学术性,又无学究气。普通读者阅读杜诗,其实一部较好的选集即可;对全集进行研究和鉴赏,应是专家学者及具备一定国学基础的爱好者所需。该书在“学术”和“可读”两个方面把握分寸较好,是迄今为止杜诗全集的最佳白话注本。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93楼2019-03-22 07:37
                        回复
                          杜集书吧:
                          蠹老
                          杜集书目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95楼2019-03-22 08:54
                          回复
                            《少陵律法通论》
                            侯孝琼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年9月出版,“新纪元中华诗词艺术书库”第六辑第九卷

                            作者: 侯孝琼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1996-9
                            页数: 229
                            字数: 200千字
                            定价: 【198.00元 豆瓣】【孔夫子 八五品¥10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4815027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96楼2019-03-23 23:43
                            回复

                              《杜甫画像》
                              作者:伍瘦梅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97楼2019-04-21 15: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