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吧 关注:513,094贴子:4,497,218
  • 6回复贴,共1

【步步惊心】天道无情、冷眼看尽人世迭起浮沈 - 评康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千古一帝康熙爷


IP属地:美国1楼2013-06-03 09:59回复
    前言
    进入正题写康师傅前,姥姥先说一段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里的片段。故事情节如何,其实姥姥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深刻的,是那影像给姥姥一个冥冥中自有因果报应的感觉。(有趣的是,那是一部警匪西片。)
    剧中有个出现於开始几场戏的配角,是一个心里有些病态的流莺,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曾遭受家暴,她做妓不是为了生活(虽然她也确实赖此维生),而是在提供性交易时口含刮胡刀片,先割伤嫖客私处再予以杀害。她如此杀了几人,终於碰到比她更凶狠飙悍的人,在轻伤那男人之后,被重殴致死。这人就地取材,将流莺的尸体用地毯卷裹,抛弃於垃圾场,之后故事的发展循著其他线继续到电影结束,电影最后一幕是另一拨人开车经过那垃圾场,远远地看到那卷成筒状的地毯,除了看电影的观众,没人对它多看一眼,电影最终也没对那流莺的死做任何交代,好似那个配角与这电影一点关系也没有。
    当时,姥姥(那时的姥姥还不是姥姥)只觉得背脊一阵发凉;多年后,那电影别的都不记得了(连名字也没印象),却仍记得这一情节。姥姥为什麼想到这一段情节呢?康熙玩弄他的几个儿子於股掌之间的手段,无情得迹近随机随意(random),给姥姥颇有如同这一段情节里那一丝天道无情、冷眼看尽人世迭起浮沈的感觉。


    IP属地:美国2楼2013-06-03 10:00
    回复
      千古一帝,康熙爷
      作为一个帝王,康熙是个传奇,用「空前绝后」来形容这个帝王也不为过。「千古一帝,康熙爷!」是若曦第一次见到康熙时的,自己在心里赞叹的话。作者桐华给康熙的判词只有短短两句:「步步惊心帝王路,寸寸皆伤父子情」;显然,桐华在《步步惊心》里希望呈现给读者的康熙是一个在帝王与父亲这两种角色中的挣扎的人物。可是,读完全书,作为读者,姥姥还是认为,相比作为帝王的康熙,这个作为父亲的康熙实在是太薄弱了。
      虽然,桐华也经由若曦的视角给读者看到一个因为丧子而伤心和最爱的儿子不争气而痛心的父亲,实际上,康熙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帝王,他虽有凡人的弱点,甚至盲点,但他没有凡人的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任何一种平凡人成长过程会经历过的情感,康熙都不曾经历过,因为,他自八岁登基以后,他就已经是帝王。这不是说康熙没有情感,而只是说康熙所经历过感受过的情感,全因著他是帝王而有所变质、不可能纯粹。康熙唯一一次表现出真正作为父亲的伤感,是十八皇子殁的时候,因为对於康熙,即使面对他的亲儿子,也只有在他们还是年幼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完全没有心防的倾注他的宠爱。姥姥第一、二次看剧/读书还不觉得,但当细细研究康熙心思的时候,姥姥每再看到康熙表现出的温情,都会不自禁的背脊发凉。帝王的温情啊~实在不怎麼靠谱。
      《步步》的康熙,因为是从若曦的视角呈现,因而,读者看到的描述,反映更多的是若曦自己因「后见之明」的定见。姥姥一直捉摸不到怎麼给康熙定位,到底康熙是「心里明镜一般的」,冷眼看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还是,就是一个多疑多忌、晚年处处防备自己儿子「逼宫」的皇帝?因为,不管如何定位,姥姥都很难相信康熙会在病中、瘁死前的那日对老四说出属意十四的话;这与康熙的形像实在太不相符了。
      因为姥姥有这样的疑惑,於是,先有锦江空晚为姥姥解惑,然后接著问问也提出看法,大夥热烈讨论,姥姥这才明白,重点不是康熙是否明白若曦「茶泼老十」是为了帮哪个皇子,而是,若曦这样做是否合了康熙的心意。一旦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姥姥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容易揣测得多了。其实,桐华对康熙这个人物描写,很多都是隐晦不清的,但他的阴影处处都在,绝对是贯穿全书的。
      「人精中的人精」是姥姥送给康熙的,姥姥以为康熙当之无愧;姥姥也相信,康熙的观人於微的能力,绝对是宗师级的功力,但他真正「精」的不是在能够看透人心,而在擅长「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大臣皇子的意见或请愿,若是合了他心意的,他就装聋作哑,顺水推舟,不合他心意的,则或是不动声色、搁后再议,或是发雷霆大怒、严惩重责都有可能;康熙就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如此将一众皇子大臣们玩弄於股掌之间。
      在此借用罗大佑的「滚滚红尘」中的一句歌词来形容姥姥眼中的康熙--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IP属地:美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6-03 10:05
      收起回复
        好戏登场
        所以,当夺嫡斗争毫不容情的在康熙面前上演开来之时,睿智如康熙,已经看出当时为夺嫡争得你死我活的两个皇子,大阿哥和太子,其实都不是适当的储君人选;历史上的大阿哥胤禔在康熙面前说出「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这样的话,这位大阿哥显然是个愚蠢鲁直之辈,大约那时康熙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收拾大阿哥了,留著大阿哥,只会让本已浑浊的一滩水搅得更浑,而悲催的老八,却在此时让大阿哥一句「愿意将来辅助八阿哥」的话,拖下了水,再也撇不清了。
        可最终让康熙作出一废太子的决定,还是因为太子自己莽撞,窥视康熙大帐,让康熙看到这个自己费尽心思栽培的儿子,竟毫无帝王应俱备的沈著冷静,更无一丝忠君爱父之念,痛心之余,下诏废除太子之位。
        话说「九龙夺嫡」这场大戏,在康熙一废太子后,从幕后整个搬上前台,锣鼓喧天的一直唱到康熙驾崩,雍正登基后,还余韵未了欲罢不能。至此,姥姥可以说,这场戏虽然一开始不是康熙策划的,可是,打从一废太子之后,就完完全全在康熙的编导掌控之中。而他的掌控方式,仍是他一贯的「因势利导、将计就计」。
        看官要问,这怎麼说呢?


        IP属地:美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6-03 10:09
        回复
          姥姥最后要声明,这整一个康熙篇,是姥姥解读这部《步步惊心》的一家之言;姥姥不知道作者真正想写的康熙是否如此,但姥姥只是觉得这样的康熙,才真正维持贯穿整部书一致的性格特质。


          IP属地:美国17楼2013-06-03 10:43
          收起回复
            walbxx123456 :
            步步中的康熙应该还是看好14的,因为康熙去世前一天,德妃来看康熙,康熙和德妃欢声笑语,除了14还有什么事能让德妃那么开心呢?德妃亲口告诉14康熙看重的人是14,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康熙明确告诉德妃自己决定传位给14,二是康熙没有明确告诉德妃传位于谁,但向德妃暗示肯定是她的儿子,而德妃偏爱14就认定一定会是14.
            回复 walbxx123456 :
            书中没写康熙对德妃说了什麼,电视剧也没有明确演出来康熙对德妃明说有意传位给十四,姥姥无法就此评论。不过,让姥姥猜的话,康熙应该只会对德妃说他打算召十四回京了。原因为何?第一,这是康熙告诉隆科多的,第二,满清一向忌后宫干政,康熙应该不会对德妃说得太明白才是。
            猫大(猫想对鱼说,《苍天问我何所求?——观皇子之斗》楼主)曾提过康熙临死前要召十四回京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打算立十四为储君了,二是也可看作打算解除他的兵权为老四登基做准备了。如果没有后来老四自己酒后吐露康熙对老四说的那番话,确实两种解释都有可能,但因为老四自己对若曦吐露出康熙的那番话,因此姥姥也就排除第二种可能了。
            其实,我觉得《步步》里,最后的康熙是真的犹豫不决的。感情上康熙认为十四更像他自己,他是很想传位给十四的,而理智上考量,康熙也认为老四也有其相当可取之处,只是老四从来不曾违逆康熙心意,这是老四的成功之处,也是老四在康熙面前的不足之处。
            作为读者,我们知道他是隐忍待发,但从康熙视角来看,是不是也可将老四的一味恭顺看作是缺乏胆识?要知道,康熙试探过十四两次,虽是试探十四是否仍存兄弟情谊,何尝不是试探十四可有胆识胆敢触犯天颜?老四的恭顺,让康熙没有机会再试探老四,所以,依康熙看来,康熙不怀疑老四的能力,却可能担心老四不够胆识魄力。
            有人认为姥姥这样写,好像康熙摆了老四一道,老四在夺嫡之争上输给了康熙,其实未必见得,至多,应该说这两代帝王的心机算计不相上下、棋逢敌手,只是,老四既然是臣是子,就好比执后手的白子一方,自然要稍落下风的;而若非老四对康熙的恭顺真正达到让康熙看不透老四的地步,康熙又何至於用最后那一手棋逼得老四必须违逆康熙心意?某种层度上来说,这也是非实质上的“弑父”,使得《步步》的「俄狄普斯悲剧」的意味更加浓厚!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68楼2013-10-23 17:01
            回复
              回复 @walbxx123456 70楼 :
              因为,对老四来说,康熙「明明白白」的告诉老四,康熙中意的是十四,老四只能理解康熙是打算传位给十四的。老四当时的悲痛是多重的,有从来没得到父亲肯定的失望,有理想追求成空的失落,更有无法营救十三、若曦的绝望,可以说他一生所有的希望就在康熙对他说出属意十四时,就被康熙断绝了。
              姥姥在评文里写「康熙给了老四一个选择题」并不是说康熙明确的告诉老四可以有选择,相反的,康熙的话表面上其实断绝了老四的选择。但因为康熙私下里对老四透露了心意,却没有对任何其他人说,当那时,老四面临的就是一个抉择,顺从康熙的意思,还是违逆康熙的意思进行夺位?於老四而言,老四选择了违逆康熙,所以他认为康熙不会原谅他。
              姥姥的解读,是藉分析康熙的在那之前的一贯做法与形象,从而理解当时的康熙对老四说出那番话的心态。姥姥只是认为,康熙只是病重,并非失智,以他的精明,怎可能不预想到可能的后果?他真的那麼信任老四已无夺嫡之心?或其实是另一段隐而未宣之於口的潜台词:“你若是要夺嫡,就要准备逆天,你可有这胆识?若是没有,就忠心辅佐十四。”
              所以,姥姥说「康熙以他帝王残酷的方式,给了老四他所能给的体恤--让老四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因为康熙若是打定主意要传位十四,他只需要同时召见几位大臣,说一句“传位十四”,一切就底定了。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72楼2013-11-20 05: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