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吧 关注:254贴子:6,151

中世纪真的很黑暗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3-05-29 18:01回复
    中世纪真的很黑暗吗?
    谈到欧洲文明时,人们往往对古希腊罗马文明、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持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两个时代人们的理性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了弘扬,经济、科学、教育、文学等各项事业成绩斐然。认为现代欧洲文明所取得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是从这两个时代获益的。而谈到欧洲中世纪文明时,人们大多会摇头。他们讲,中世纪没有言


    IP属地:山东2楼2013-05-29 18:01
    回复
      2025-05-13 07:19:56
      广告
      论自由、思想自由,思想文化缺乏生机活力。他们说,中世纪迫害异端,在人权史上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他们说,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是荒唐的举动。他们说,中世纪不尊重个人利益,不尊重个人的欲望,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幸福。他们还说,中世纪迫害科学家,压制科学事业,使科学事业停滞不前。总之,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年代。尽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有许许多多不足之外,但对比一下中世纪,许多人仍然会自豪地说:我们这个时代比中世纪好得多: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承认个人的物质利益和个人欲望,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有了很大的扩大,等等。他们认为,现代文明相对于中世纪文明,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IP属地:山东3楼2013-05-29 18:02
      回复
        深入的阅读和思考,使人们发现,所谓“中世纪是黑暗的世纪”,实在是天大的误会。事实上,中世纪是西方文明的一个生意盎然的时代。它在许许多多方面,都取得了不起的成果,不但使当时时代的民众受益,而且也对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IP属地:山东4楼2013-05-29 18:02
        回复
          一,中世纪的欧洲政治经济制度,属于封建制度,而不是专制,包括着对自由的尊重,是近现代西方民


          IP属地:山东5楼2013-05-29 18:03
          回复
            主的思想和实践,来寻找西方近现代民


            IP属地:山东7楼2013-05-29 18:03
            回复
              主的渊源。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近现代西方的民


              IP属地:山东8楼2013-05-29 18:04
              回复
                主制度,与其说是渊源于古希腊民


                IP属地:山东9楼2013-05-29 18:04
                回复
                  2025-05-13 07:13:56
                  广告
                  主,不如说是渊源于欧洲中世纪在民


                  IP属地:山东10楼2013-05-29 18:04
                  回复
                    主和自由,不会有和平,不会有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不会有刻骨铭心的爱,不会有对真理的渴望。这样的人类,不过是庸庸碌碌的行尸走肉而已,那有什么幸福,那有什么希望,那有什么未来!
                    我认为中世纪最可夸耀的不是那时宏伟的教堂,保存完好的希腊罗马经典,更不是基督宗教思想的深入传播。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创造了一个复杂文明。这个文明的基础正是技术的力量。
                    诚然,中世纪没有希腊那样的哲学学派,没有欧几里得那样的几何学,没有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更没有帕台农神庙、断臂阿弗罗狄特那样的经典;也没有罗马那样繁荣宏伟的城市,也没有伟大的帝国,也没有严谨规范的法律。但是希腊罗马甚至更早的埃及巴比伦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在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所做的贡献上竟然比不上中世纪中后期这短短的几百年。物质创造是基础,只有极大的减轻了人类的劳动强度,极大增加了物质创造效率,人类才能从繁重重复枯燥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腾出精力来思考、改造世界。


                    IP属地:山东12楼2013-05-29 18:05
                    回复


                      IP属地:山东13楼2013-05-29 18:06
                      回复
                        『国际观察』 [世界概览]中世纪的黑暗如何孕育了西方文明?
                        一、引言
                        尽管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里,天主教与新教之间已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和解,但和解还远未完成,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隔阂仍然存在。对此,天主教徒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而新教徒所负的干系也应不少,比如,直至今日,在相当部分新教徒的内心深处依然有一处难解的死结在作崇(其实这一死结也存在于一部分天主教徒的认识中),这一死结就是:“中世纪是西方文明史上的空白,是‘千年黑暗时期’”,而天主教正是中世纪的精神支柱,是中世纪之成为中世纪的最主要的塑造、整合力量,所以天主教要对造成“千年黑暗”的结果承担全部责任。
                        事实果真如此吗?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站出来说话,告诉我们真实的中世纪史和中世纪天主教会史吧!
                        二、事实
                        A。拉丁教会和希腊教会的分野:
                        在福传早期,双方就产生了一些分歧,这些分歧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夕已相当深刻了,它们涉及信条、教义、语言、相互关系等诸多领域。最晚至10世纪初,由上述争端所导致的裂痕终于变得无法弥合,彼此向对方发出的绝罚令先后宣布了多次,1054年的那一次是最后一次。
                        客观地讲,这一分裂是完全无法避免的,东部教会不可能接受西部教会的领导,反过来,西部教会也不会乐于服从对方的统辖。否则,政教分离的传统就不可能在欧洲出现(这里的“欧洲”一词专指西方文明圈的欧洲部分,以下同),一个强大的、独立的罗马天主教会也不会存在,而如果这样,整部欧洲中世纪史乃至以后的世界史就得根本改写了。
                        西部的拉丁语基督教即天主教与东部的希腊语基督教即东正教分别是西方文明和东正教文明赖以形成的关键力量和精神内核。两种文明为姊妹文明,同属基督教文明,不过相互间极为深刻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后面有详述)。
                        B。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世纪:
                        公元476年,随着最后一位皇帝被日耳曼雇佣军废黜,西罗马帝国正式覆灭了,对于中世纪来说,西罗马帝国的终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历史前提。
                        不过,真正标志着欧洲开始迈入中世纪的,不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是恰好相隔二


                        IP属地:山东14楼2013-05-29 18:06
                        回复
                          十年之后的另一重大历史事


                          IP属地:山东15楼2013-05-29 18:07
                          回复
                            件—公元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率众放弃日耳曼的原始多神教信仰,归依罗马天主教。
                            此前,在日耳曼人中,法兰克人、诺曼人等继续维持着原有的多神崇拜,而其他大多数部族则已改奉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派别——阿利乌斯派,该派不承认关于上帝的“三位一体”的信条,自公元325年从尼西亚大公会议上分裂出来后,一度盛行于西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各部落、各王国,整个欧洲何去何从,一时间成了一个未知数,未来走向颇有些扑朔迷离。克洛维的法兰克王国是首先行动起来改变这种危险局面的蛮族国家。鉴于法兰克王国在其后几百年间对欧洲历史举足轻重的影响,克洛维的改宗决定确实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历史作用。
                            日耳曼人虽然可以很快地打碎一个旧世界,不过一时还无法同样迅速、有效地展开社会重建。日耳曼人再优秀,他们的潜质也须假以时日才能在教会的教化、整合下出彩。
                            在中世纪早期(公元496—732年),荣耀只属于野蛮和无知,教士(及修士)成了唯一有知识、有教养的社会阶层,而教会(及其修院)也成为古典文明在欧洲残存下来的文化遗产的几乎是仅有的避难所。
                            农业生产几近于刀耕火种,大批的城市在消失,工商业活动也日渐凋蔽,……一切似乎都要从零开始,从头再来。
                            一片蛮荒之状,一切好象都沉寂下来了。
                            的确,这是一个蒙昧时代,混乱无序,粗陋无知,蛮荒落后,很不开化,都是当时真实状况的写照。
                            但这并不是一个黑暗时代,这样那样的黑暗现象或黑暗事例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任何文明中都无法完全避免,欧洲的中世纪早期自然同样不能例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整体上、在全局上,那时候的欧洲绝对不是黑暗时代或黑暗社会。至于东方式的黑暗现象,也即东方式的专制、暴政


                            IP属地:山东16楼2013-05-29 18:07
                            回复
                              2025-05-13 07:07:56
                              广告
                              、腐败、横征暴敛以及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等东方社会所固有的弊害,严格地讲,自古希腊文明起,就是与西方社会格格不入的。
                              实际上,在蒙昧状态的表象下面,涌动着多种生气勃勃的力量,首先是天主教及其教会组织,还有日耳曼人,以及古典遗产,等等。这些因素正在悄悄地磨合着,这种磨合的巨大意义不久就会显现出来,因为一种崭新的文明——西方文明正是藉此孕育而生的。
                              这一文明前夕的蒙昧时刻,显然是时有所值的。
                              公元732年,铁锤查理率领法兰克军队再一次击退来自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的入侵,阿拉伯人从此放弃了北进的尝试。正在形成中的西方文明得救了!这是基督宗教信仰历史性的胜利!
                              公元500年左右,西方文明尚不存在。
                              三百一十四年之后,当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公元768—814年在位)临终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我们西方人拥有一种根本不同于拜占廷和伊斯兰世界的文明,我为此而自豪。
                              查理大帝执政于“加洛林文化复兴”的全盛时期(并不只是文化的复兴),蒙昧时代的最后终结和西方文明的最初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阶段。
                              西方文明诞生了!
                              西方文明是独一无二的,这独一无二性正在于西方文明是由以下特质不可分割地组合而成的:
                              1.基督宗教——西方文明在中世纪的形成与发展,天主教发挥了至关紧要的塑造、熏陶、整合作用。
                              2.古典文明遗产——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贵遗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拜占廷世界和伊斯兰社会里重新焕发生机,并内化于她们各自的文明中,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有史实为证。古典遗产的复活只可能出现在西方社会,在那里,它不再只是一堆故纸堆之类的死的东西,而是作为活跃的、积极的元素流淌在文明的整个机体里,起到自己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使自己成为这一文明特质的一部分。
                              3.政教分离——正所谓凯撒的归于凯撒,天主的归于天主。罗马天主教会先后同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们(直到公元8世纪中叶,罗马教廷才在法兰克人的帮助下最终完全摆脱了拜占廷的纠缠,不过拜占廷对意大利南部教会事务的控制则延续至公元10世纪上半叶北欧的诺曼人自海路进抵南意时为止)和欧洲的查理曼、奥托、亨利二世及无地王约翰们对教会的横加干涉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斗争。这种教俗两方连绵的相争构成了欧洲中世纪不同于其它社会的一大独特景观,是西方的多元化社会结构得以形成的最重要的起始条件,意义非同小可。
                              4.法治精神——国王们也不能豁免,因为虽然“国王可以不服从任何人,但必须服从天主和法律”。上至国王,下到农奴,各个阶层间直至个人之间都由某种契约来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并由习惯法或成文法予以保证、约束。到13世纪初,在西欧和中欧更是几乎于同时期内产生了两部著名的限制王权、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文件:英国的《自由大宪章》与匈牙利的《黄金诏书》。
                              5.社会结构的多元性——教会(及其修道院),王室,贵族,农民,以及稍后出现的市民阶级和独立的知识阶层。这种几乎总是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的多元互动的格局大约正是西方文明充满内在活力的奥秘之一。它也保证了近代一度流行的绝对君主制不会堕落为东方式的君主专制。


                              IP属地:山东17楼2013-05-29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