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河北梆子,人们首先想到河北梆子的高亢、悲忍。作为河北文化的一种历史积淀,河北梆子广受河北人民的喜爱。我也不例外,从小喜欢听河北梆子腔,锣鼓一响,精神为之振奋。
看河北梆子,绕不过刘凤岭。他的《辕门斩子》、《南北合》、《打金枝》、《绝唱》、《大都名伶》、《窦娥冤》,更加深了我对河北梆子之间的痴恋。
刘凤岭唱腔成熟老练、厚重大气。很多人说,刘凤岭天生就是唱老生的。他的嗓音,音域宽广,上下贯通,高亮拨挺,假声既宽且明,真假结合,迂回婉转,韵味浓郁。闭目品味,那嗓音仿佛来自于遥远的天际,颇具久远感、深邃感、空旷感、苍凉感。刘凤岭的演唱咬字准确,发音到位,不倒字,特别是大段唱腔,一气呵成,胸腔、腹腔共鸣,高音时如穿越云霄,低音若如沉入大海。他的唱腔处理细腻,为河北梆子唱腔老生唱腔增色。也许这正是观众喜欢刘凤岭的原因吧。
刘凤岭的表演“讲究”、“到位”,对人物的性格心理把握和表现不过不欠。他学习和借鉴了麒派的艺术风格。麒派表演讲究人物“神”、“心”的投入,既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跌宕起伏,大开大合,有时如波涛汹涌,有时如潺潺流水,有时如高山瀑布,有时如游龙腾跃,有时如震木落雪,有时如弱柳抚风,有时如狂风骤雨,有时如落叶漂游。这些“他山之石”,刘凤岭都已经化入自己的表演。他的做功精准老到,重处如斧劈华山,轻处似鸟掠池塘。或重或轻,或张或驰,皆在法度之中,程式之中。观赏刘凤岭的唱做,是一种美的享受。
《南北合》是河北梆子看家戏、重头戏,也是河北梆子老生演员必唱剧目。刘凤岭的演唱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感情细腻,高亢时如穿云破雾,低浑时如游龙入海,结合细腻传神的表演,非常切实的贴合了杨八郎的人物特点。看到他,会觉得舞台上那就是真实的杨八郎。通过娴熟的唱念作表,将八郎流落异乡思念亲人、又难得一见的复杂心情,生动的展现给了观众。既归心似箭,想急迫见到朝思暮想的宋朝亲人,避免辽宋纷争再起,又牵挂辽邦公主,难舍亲儿。将杨八郎一个大男人的忠、孝、仁、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著名的易水悲歌。<绝唱>剧中,荆轲在易水河边反复地以高昂激奋的吟唱把观众带入壮怀激烈的氛围中,犹如在云暗天低、北风振漠的旷野里听到震荡江河的呐喊;在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的战地,忽闻烈士临终前的呼唤。步法、身形、手势、表情的结合,为人物所用,为剧情所用。刘凤岭在戏曲舞台成功的塑造了名扬千古的燕赵英雄”荆轲”。
刘凤岭已经获得梅花奖,他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说他是“戏痴”一点也不为过。和他聊天,三句话不离他的戏。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时每刻,他都在琢磨他的戏,琢磨他的表演。刘凤岭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哪怕有一点儿瑕疵,都会觉得遗憾非常。这种爱戏如命的人,很难不成功。
(作者: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