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文献与信息学系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文献与信息学系前身为古文献专业,成立于1983年,为教育部四个古籍整理与研究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全国高校古委会(下简称古委会)双重领导,是古委会直接联系的本科教学专业,每年由古委会拨出专款,用于设立专业奖学金、组织实习考察、强化外语教学等。历年累计拨款70余万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办学条件。目前,古文献专业有硕士、博士点各一个,已经成为南京师范大学首批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之一。
古文献专业学制四年,为本科非师范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另有专职资料员1人。9人已取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古文献专业重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两大系列。一是古文献基础知识系列。主要有:中国古典文献学(包括版本、目录、校勘、辨伪、辑佚、编纂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语法学、文史要籍介绍、工具书使用、出土文献研究等。二是经典导读系列。主要有:《论语》、《孟子》、《诗经》、《楚辞》、《左传》、《老庄》、《史记》、《汉书》等。此外,还开设《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
古文献专业成立以来,已招收本科生14届次近300人。毕业生中许多人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骨干以及图书馆、新闻、出版、政府机构的生力军。不少人考上了北大、复旦、南大、人大、浙大等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历届"中国古文献奖学金"评比中,本科学生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余项,在所有参评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还获得江苏省大学生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本科生在读期间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近年来,古文献专业教师推出了一大批厚重扎实的学术专著,如徐复教授的《后读书杂志》、《徐复语言文字学从稿》、《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钱玄教授的《校勘学》、《三礼通论》,吴金华教授的《三国志校诂》、《世说新语考释》,赵生群教授的《史记文献学从稿》、《春秋经传研究》,黄征教授的《敦煌变文校注》、《敦煌愿文校注》,方向东教授的《贾谊集汇校集解》,江庆柏教授的《明青苏南望族文化研究》,施谢捷副教授的《吴越文字汇编》等。已出版的论著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10余项。专业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
南京师范大学文献与信息学系前身为古文献专业,成立于1983年,为教育部四个古籍整理与研究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全国高校古委会(下简称古委会)双重领导,是古委会直接联系的本科教学专业,每年由古委会拨出专款,用于设立专业奖学金、组织实习考察、强化外语教学等。历年累计拨款70余万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办学条件。目前,古文献专业有硕士、博士点各一个,已经成为南京师范大学首批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之一。
古文献专业学制四年,为本科非师范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另有专职资料员1人。9人已取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古文献专业重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两大系列。一是古文献基础知识系列。主要有:中国古典文献学(包括版本、目录、校勘、辨伪、辑佚、编纂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语法学、文史要籍介绍、工具书使用、出土文献研究等。二是经典导读系列。主要有:《论语》、《孟子》、《诗经》、《楚辞》、《左传》、《老庄》、《史记》、《汉书》等。此外,还开设《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
古文献专业成立以来,已招收本科生14届次近300人。毕业生中许多人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骨干以及图书馆、新闻、出版、政府机构的生力军。不少人考上了北大、复旦、南大、人大、浙大等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历届"中国古文献奖学金"评比中,本科学生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余项,在所有参评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还获得江苏省大学生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本科生在读期间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近年来,古文献专业教师推出了一大批厚重扎实的学术专著,如徐复教授的《后读书杂志》、《徐复语言文字学从稿》、《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钱玄教授的《校勘学》、《三礼通论》,吴金华教授的《三国志校诂》、《世说新语考释》,赵生群教授的《史记文献学从稿》、《春秋经传研究》,黄征教授的《敦煌变文校注》、《敦煌愿文校注》,方向东教授的《贾谊集汇校集解》,江庆柏教授的《明青苏南望族文化研究》,施谢捷副教授的《吴越文字汇编》等。已出版的论著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10余项。专业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