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三次元吧 关注:238贴子:3,116

《心里学》,这就是读心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5-27 20:25回复
    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 作者:[美]大卫·李柏曼  【内容简介】
      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书中的技术被广泛使用在美国FBI、海军部、全球500强企业以及至少25个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迅速准确的清楚对方的心理,看透对方的本意,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反映出深藏不漏的本意。不要为假象所迷惑,掌握最重要的信息,关键时定能出奇制胜,控制大局。这本书的目的,那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最大的问题:如何与工作,生活中的人相处得更好,并能影响他们。
      第1节:这个人在隐瞒什么吗(1)
      --------------------------------------------------------------------------------
      第1章这个人在隐瞒什么吗
      诚实是上策,但是一定要记住,除了诚实,欺骗就是他人的第二选择。——乔治·卡林(George Karlin)当你怀疑有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时,有3种选择是不明智的,那就是:当面质问,充耳不闻,或是试着去抓住对方的小尾巴。
      如果你当面质问对方,他/她可能就会产生戒心;如果这仅仅是你的猜忌,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因此而恶化。
      当然,要真正做到充耳不闻很难,而且这也有可能损害到你自己的利益。
      同时,单独去搜集证据是非常费时间的,万一被当场抓住,反而对你不利。
      无论何时,只要直觉告诉你有人在刻意隐瞒什么——比如,你的未成年孩子沾染恶习,一位雇员有偷窃行为,或是一个朋友对你不忠——你只要利用下面的技术,就一定能让这个人在你面前原形毕露。
      技术1测心术
      我曾在《看谁在说谎》一书中提到过这个技术,事实证明,只要利用它,你在几分钟内就能知道是否有人在隐瞒什么。它跟罗尔沙赫氏测验有些类似。罗尔沙赫氏测验通常被称作墨迹测试,利用的是两侧大致对称的,然而是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墨迹图。它的原理是:一个人对墨迹图的主观描述,会将其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反映到刺激上。
      测心术与墨迹图的原理相同,但是它完全采用口头形式。如果你怀疑某个人,不要质问对方,而只需要给予暗示,表明你已经对某些事产生了怀疑。然后看他/她的反应,你就能知道他/她是否对你有所隐瞒。
      我们可以这样做,跟某个人提及一个敏感话题,不带半点指责的语气。这时就开始观察,看这个人是否一直泰然自若,并且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一个销售主任怀疑店员吉尔(Jill)偷公司的办公用品。如果他直截了当地问:“你是不是偷公司的东西了?”。吉尔立即就会产生戒心,要想从她嘴里得知真相就难了。如果她确实没偷,她当然不会承认。但是,如果她偷了,在这种情形下,她也可能会撒谎。显然,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位主任应该说得隐蔽些:“吉尔,我发现咱们营业部里有人把办公用品偷偷带回家,你有什么方法能制止这种行为吗?”现在,开始观察她的反应。
      如果她向主任提出问题,并表现出对这件事情感兴趣,那基本就可以确定她没有偷过。但是,如果她表现出不安并想转移话题,那就表明她心里有“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5-27 20:25
    回复
      第2节:这个人在隐瞒什么吗(2)
        --------------------------------------------------------------------------------
        主任可以密切关注她行为举止的变化(想了解焦虑和不安全感的细节表现,详见第3章)。
        如果她是清白的,她有可能会提出建议,也会因为征求她的意见而感到高兴。如果她确实偷了,她可能会马上变得焦躁不安,并且有可能急于向主任表示她从来不会做偷盗之事。这不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测心术同样适用于另一个方面。当你怀疑他/她正在做某种特殊的事,那你就告诉他/她:“有些人做了某种特殊的事。”然后,判断他/她的反应。让我们来看看这种方法是否奏效:一位女士觉得自己的约会对象有些怪,心里盘算着:他是不是沾染上了毒品或是吃了什么处方药。为了寻求真相,她可以这样说:“这个世界真有趣,有些人吸毒,竟然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当然她也可以这样说:“我刚读了一篇文章,里面说33%的成年人曾经吸过毒。”
        她间接地提出了这个话题,只要留心注意他的反应,就能够判断他是否偷偷接触过毒品了。如果没有吸食毒品,他就会顺其自然地跟她聊起这个话题,但是,当他试图要改变话题时,那也就表明他心虚了。当然,通过询问被怀疑者的意见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心虚,测心术也同样适用。一个医院的管理人员怀疑史密斯医生(Dr。Smith)在值班的时候喝酒。她可以这样说:“史密斯医生,有件事我想咨询一下你的意见。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在另一家医院工作,她怀疑医院里有一名医生在上班的时候喝酒,对此很反感。她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我们再一次去细心观察,如果史密斯变得局促不安,那就说明他的确是在值班期间喝酒了;如果他很乐于给管理人提供建议,并因为管理人的信任而感到高兴,那他就是清白的。技术2寻呼碰壁博士如果你认为某个人知道某些特别的事或人,那么,“寻呼碰壁博士”技术就可以帮助你了解真相。这个技术依据的是心理学原理:一个人对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没有兴趣偏向性。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听说过佛瑞德(Fred)、彼得(Peter)或是马文(Marvin),就不会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产生更大的兴趣——他们是平等的。相反,他的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被他最熟悉的事情所吸引。假如说,3人中他只认识马文,当马文的名字被提及时,他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这个技术呈现给某个人的是几个相似的选择项。而他却被其中的一个选择项所吸引,那说明他知道这个选择项的某些信息,却没有向你透露过。看下面的例子:一个人事部门的经理认为吉米(Jimmy)打算离开公司,还要带走一些其他成员。他怀疑吉米早就和布兰克先生(一个竞争公司的老总)结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5-27 20:26
      回复
        第3节:这个人在隐瞒什么吗(3)
          --------------------------------------------------------------------------------
          为了证实这点,经理让吉米坐下,然后随意地把3个标有“格林先生”、“布鲁先生”、“布兰克先生”字样的文件夹放在桌上。如果吉米已经跟布兰克先生见过面,或是打算见面,那么,他的视线肯定会长时间落在标有“布兰克先生”字样的文件上,然后可能会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时从他刻意的行为里你就可以判断出事实了。这个技术还有另外一个用途。那就是,只是跟某个人谈论某件事情,注意他的着重点。首先,引出一些你们都知道的事实,然后改变其中的一个事实。如果他的精力都集中到被改变的事实上,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他对这件事情是有所了解的。
          我们来打个比方,当一个**在面审一名抢劫嫌疑犯时,向嫌疑犯陈述了关于案件的调查报告,但期间改变了一条可能会使嫌疑犯获罪的重要线索。如果嫌疑犯本能地把注意力放在了这条重要线索上,那他可能就是罪犯。因为线索的改变让他惊喜万分,他会立刻指出报告与现实不一致,以表示自己并没有犯罪。如果他是清白的,对于他来说,整个犯罪经过都是在未知状态下,当然也就不可能分辨出真假了。让我们来看一下真实场景:**在审嫌疑犯的时候,给他陈述了整个犯罪经过:“你用枪把银行收纳员打死后,开着一辆挂着加利福尼亚州车牌的绿色汽车逃走。在路上,你不小心撞到了另一辆车上(错误信息),然后你打开车门,翻过一道栅栏逃跑了。”
          如果他知道整件事情的发生经过,一定会提出这个错误细节:“撞到另一辆车上?不可能,我没有撞车!”本来以为可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反而却把自己是罪犯的事实暴露得一览无遗。技术3你怎么想这个技术的关键在于:不要斥责对方,只是告诉他一条信息,他的反应就会告诉你事实的真相。这个过程能够探测一个人的心境。波琳(Pauline)去医院做例行检查后的血检结果显示,她已经感染了疱疹病毒。她回想了一下最近的***,觉得迈克(Mike)和豪维(Howie)最可疑。当然,直接质问他们是没有意义的。她是这样做的:她分别给迈克和豪维打了电话,并在电话里随意地提起自己的病情。他们的反应可以让她准确判断出谁是“真凶”。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分别是这样回答的:迈克:“不要怀疑我!我没有病,不可能传染给你!”
          豪维:“什么?多长时间了?你不会传染给我吧?你确定感染了病毒吗?”谁是“真凶”呢?如果你觉得是迈克,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当他听到波琳得了这种难治愈的、高传染性的病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关心自己是否被传染,而是怀疑波琳在指责他,以致想要推卸责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5-27 20:26
        回复
              第5节:这个人在隐瞒什么吗(5)
            --------------------------------------------------------------------------------
            如果上面几个技术无法帮你辨别真相,你可以采用“自知理亏”这个技术。如果你怀疑一个人,不管他怎么伪装,只要采用这个技术,他终究逃不过你的“法眼”。这里运用的是这个技术的心理学原理。你可以这样做:告诉他和另一个人(你的同伙),他们都是“嫌疑人”,并顺便提及真正做这件事的人身上有某种问题。然后,注意他的行为变化。如果他开始刻意避免与另一个人的接触,可能他就是清白的。一个**把嫌疑人关进密闭的小牢房里,当然这个**的同事已经在里面了,假扮成另一个“嫌疑人”。**说:“我知道你们两个人当中肯定有一个是罪犯,犯罪现场的血迹检验表明罪犯患有丙型肝炎。”这时,**的同事走近嫌疑人,手上流着血,如果他确实没有犯罪,他会立即躲开并感到恐慌,因为他知道另一个人一定是罪犯。然而,如果他是罪犯,他就没必要紧张,因为他自己就是丙型肝炎患者。此外,这个技术还有另外一个用途。你可以不指出谁是嫌疑人,而是在一堆人面前提及你的疑虑。
            随后,他的面具就被摘下来了。一名经理想知道是谁动过他的办公桌。他可以这样说:“不管是谁,只要去过我的办公室,就要被解雇。其他配合调查的人将得到提升。”说完这句话,他只需观察嫌疑人的下一步行动就可以判断出真相了。如果他看起来很兴奋,并开始询问新工作的薪水和福利情况,那他可能就是清白的。但是,如果他只是呆呆地坐在椅子上,那就充分表明他曾经偷偷地进过办公室。技术6你将怎么做要运用这个技术的前提是:如果一个人心虚,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做一些事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通过问你怀疑的人如何去做一件你很排斥的事情,你就可以洞察他的心理了。这个心理假设就是:在某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做事方式是合理的,而如果这个嫌疑人却给出了另一种回答,那就有进一步追究的必要了。海伦(Helen)觉得会计米奇(Mitch)从一个零用资金账户里挪用过资金。对于米奇来说,挪用公款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因为记账的事都是他一手包揽。
            因此,在一个平和的气氛下,海伦对他说:“如果让你挪用资金的话,你会怎么做?”如果他回答得很不干脆:“嗯,我没有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另做一套账簿,然后用隐形笔作出记号……”这说明他可能有所隐瞒。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零用资金里面拿钱。然而,他为了避免海伦知道他打过零用资金的主意,因此,提出一个复杂的迂回方法。
            一位旅行家走到一个交叉口,一条路是通向说谎村的,在这个村子里人人都说谎,而另一条路通向的村子里,人人都讲实话。岔路口中间站着一个人,根本无法分辨他到底是哪个村子的。这位旅行家想到实话村经商,就走近这个人,然后问了一个问题。根据这个人的回答,旅行家就知道该怎么走了。他问了什么呢?答案:“哪条路通向你们村子?”这个人指向哪条路,旅行家就走哪条路。因为,无论这个人讲的是实话还是在说谎,他指出的那条路始终是通向实话村的路。还有另外一种问法:“跟你不同村的人会告诉我该走哪条路?”如果他指出其中的一条路,那你走另一条路就会通往实话村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5-27 20:27
          回复
            第6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1)
              --------------------------------------------------------------------------------
              第2章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
              在这世上只有一件事比没有喜恶还要糟糕,那就是一个人有所喜恶,却没有勇气表达。——托尼·兰德尔(Tony Randall)你曾经有过无法确定对方正在想什么的经历吗?
              有过你认识的人有过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但是她没有告诉你她的感受吧?
              当你跟合伙人研究一种新策略时,他很少参与讨论,他在想什么呢?
              本章将告诉你,在类似的场合,即使某个人没有只言片语,你也可以快速地大略了解他的心思。
              技术1虚幻图像
              当你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然后把这张纸撕掉,你注意到发生了什么吗?通常,在下一页纸上你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句话。因为即使你撕掉了那张纸,但写字时留下的痕迹仍在。这跟我们的技术有些类似,因为我们的各种经历使一些事物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从而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解释:你还记得俄罗斯科学家巴甫洛夫(Pavlov)的研究经验吗?简单地说,每当他走进房间,跟他相处的狗便会分泌唾液。因为这些狗根据经验,只要巴甫洛夫出现,就意味着要有美食了,即使没有食物,他们还是会把巴甫洛夫和食物联系在一起。这个例子被称作是条件反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在割草时,那种青草的味道可能会让你回忆起童年的生活;如果你以前跟某个人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那么,当你以后遇到任何跟他/她同名的人,你都会对这个人产生反感。回忆是一种寄托。寄托代表的是某种关联,也是一种感觉或情绪状态与某种刺激(如一个图像、一种声音、一个名字以及一种味道)之间的纽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5-27 20:28
            回复
              第7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2)
                --------------------------------------------------------------------------------
                当把现实情景和一种虚幻刺激联系在一起时,一个人的真实感受通常是因为这种刺激而产生的。
                1982年,格兰德·卡恩(Gerald Corn)做过一个经典研究,他把一种笔的颜色和欢快的音乐配对,另一种颜色和悲伤的音乐配对(这两种笔的颜色,分别是蓝色和灰棕色。在实验里,这两种颜色的位置几乎相同)。卡恩把参与实验的人分成了几组,当展示给他们蓝笔和灰棕色笔时,同时播放着欢快的音乐(摇滚乐)或悲伤的音乐(古典印度曲)。
                在实验的最后阶段,参与实验的人被告知可以保留一支笔作为礼物。45人中有35个人选择了跟自己喜欢的音乐配对的笔。
                1985年,波兰华沙大学鲁维奇(Lewicki)教授也做了一个研究,同样解释了这种条件反射现象。在研究期间,学生们要通过一个研究人员的面试,并被问及姓名和“出生序列”。当参与者询问“出生序列”的意思时,研究人员会斥责他/她的无知,或是给予中性回答。
                下一步,学生们会被安排到另一个房间,并手持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两个研究人员都有空。”这个房间里有两个研究人员,而其中一个跟面试人员长得很像。令人惊奇的是,被责怪过的参与者中,有80%的人选择了另一个研究人员;而得到中性回答的参与者中,有45%的人选择了跟面试人员相似的研究人员。
                在这个技术里,我们应用了相同的心理学原理。把人与一个中性刺激物放在特定的场景里,然后观察他靠近刺激物时的情绪变化。如果他被刺激物所吸引,说明他之前对这种刺激物就有好印象。相反,如果他表现出明显的厌恶,那就可以说明这种刺激物曾经给过他不愉快的经历。假如,你是一位处理争端的调解员。经过长时间的协调,你无法理解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此期间,桌子上放着几支蓝色笔。此后,你让双方在几分钟内分别填写几份不同的文件。每填完一份,双方都要把笔归还。每次要填写文件的时候,你都提供黑色笔和蓝色笔,让他们自由选择(这期间,排除了个人喜好的可能性)。
                假设双方对两种笔的喜好都是均等的,始终选择黑色笔的一方可能把先前讨论中的消极情绪和蓝色笔联系到了一起。然而,一直选择蓝色笔的一方可能把协商中的良好情绪和蓝色笔联系起来。这个心理学策略可以应用到各种配对组合中,它可以让你相对容易地探寻到一个人的喜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5-27 20:29
              回复
                 第8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3)
                  --------------------------------------------------------------------------------
                  一个人正在听你的报告,而且你们的椅子都是蓝色的。之后,他被带到另一个房间,这里有一张圆桌和4把椅子:两把蓝色的椅子和两把灰色的椅子。如果他感觉你的报告不错,他更可能会选择蓝色的椅子。在进行的场景中,只要一个人被场景中的刺激物所吸引,我们就假设他的感觉是积极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对先前的中性刺激物表现出反感,那么,我们就假设他对这种刺激物有不好的印象。
                  在我们讲解其他技术之前,来看一下能表现出一个人真实想法的几个可依赖性标志。
                  标志1: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和著名测谎专家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博士指出: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就可以窥探到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因为面部表情是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谓是瞬息万变,他总是快速地进行调整,下意识地掩饰自己的情绪。当然,你无需使用录像机记录下这个过程。
                  虽然你可能无法探寻到对方的真实情绪,但一个新表情的出现却能说明他在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管他现在是什么表情,如果这个表情跟上一个表情之间隔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猜到这个表情很可能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埃克曼指出:人们能够变化表情,也可能在情绪来临之前已经有所意识,但是,细微表情总是会最先出现,大部分人却往往忽视了它们。
                  标志2:无意识泄露
                  代词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泄露某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陈述分析”这个系统就能检测一系列代词(比如“我”和“我们”)的使用情况。例如,对于绑架案、强奸案和其他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一般不会称自己和犯罪分子为“我们”。
                  相反,在陈述案件的过程中,受害人提到自己的时候通常会用到人称代词“我”,而提到犯罪分子时通常会用到“他”或“她”。人称代词“我们”让人在心理上感觉比较亲近,在犯罪过程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你的朋友跟你谈论和她男朋友的外出经历。在她的陈述中,几乎每一句都有“我们”:“我们10点到了俱乐部……然后我们喝酒……在那里我们遇到了他的朋友……”突然,她的话语改变成:“他带我回家。”通过这句不太亲密的叙述,你立刻就可以想到你的朋友和她男朋友之间可能发生了某种争执。因为,“我们开车回家”、“我们回家了”、“我们离开了”一类的陈述才是更和谐的结尾。许多情况都可以应用心理学去判断。例如,当一个人很自信,对自己的陈述有把握时,他更可能用到人称代词“我”、“我们”。当我们没有很大把握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避免在谈话中提及自己,并避免把我们的陈述和自己联系到一起。当你问老板对你的新想法意下如何时,如果她说“我喜欢”,那就可能她对你的新想法是非常满意的。
                  而如果她说“还不错”或是“你做得很好”,她在回答中没有提到自己,那就表明她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你的想法。重要的是,我们要判断谈话中每一个信号的含义,避免管中窥豹,根据几个单独的信号就下结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5-27 20:30
                回复
                  第9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4)
                    --------------------------------------------------------------------------------
                    笔迹学(字体分析)主要是根据人称代词“我”出现的频率来判断作家的真实感情。如果“我”出现的频率小于其他词,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猜测这位作家是下意识地把自己跟这些语言分开。此外,如果在作品中很少出现人称代词,那就有一种可能,作家自身就很矛盾,他对于自己的写作不是很肯定。
                    技术2一个人就是一面镜子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就是世界的一个缩影。如果在他眼里整个世界是堕落腐败的,那么,即使是无意识的,他在某种程度上会以为自己也是堕落的。如果他觉得劳动人民是诚实的,那他可能觉得自己也是如此。用我们平时说的一个词“彼此彼此”就能得到很好的诠释。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如果某个人无来由地认为你在做某种事情,这时请自问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多疑呢?”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称之为“投射效应”。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骗子高手总是率先跳出来指责别人是骗子。如果有人不断地质问你的动机和行为,那你就要对这个人提高警惕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人非常多疑,总是指责他的女朋友在某些事情上欺骗了他,而结果却是他对这些事情有所隐瞒而感到心虚。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如果你问一个人是否诚实,他可能会说谎。然而,如果你问他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诚实的,这种对他没有利害关系的问题,他总是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样我们就可以窥探一个人的心灵动机吗?不完全正确吧。
                    透明度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你要确定他并不知晓你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用间接的方法,让他在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来诱导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数学里,这种可递性是这样描述的:如果a=b ,b=c,那么a=c。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直接询问是不明智的,而且这样你也无法确定答案的准确性。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捕捉他的真实感受,而不用担心他有所隐瞒或是不按常规出牌。如果你想问一个问题,你就跟他提及这个问题的衍生问题,这时,你就可以在他无意识的状态下知道他真正的想法。如果你真正想问的问题是:“你们的婚姻生活幸福吗?”第1个跟它相关的问题就是:婚姻幸福的人通常对自己的配偶怀有感激之心。由此衍生的第2个问题就是:一个对他妻子有所感激的人一般不会利用他的妻子。然后你就可以这样问:“你觉得利用自己的配偶是婚姻中的一部分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5-27 20:31
                  回复
                    第10节:赞成还是反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5)
                      --------------------------------------------------------------------------------
                      如果他回答:“是的。”那他的婚姻生活很有可能是不够幸福的。当他利用妻子的时候,他会联想到妻子也会利用他,或是两人都是如此。当然,选取适合的相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虽然这里没有不容变更的规则——没有万无一失,但是这样做确实可能对你有利。有些关联问题是具有导向性的,而其他问题是人所共知的。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一个辩护律师想知道一个陪审员是否支持死刑。如果他不方便直接问,或是担心就算问了也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他就用了一个相关的事实:通常,支持死刑的人都反对枪支管制。如果他觉得这样问仍然会被察觉,他可以进一步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你认为枪支制造商应该对枪支滥用负一定的责任吗?在这里,他将支持枪支管制的人与反对枪支管理的人进行了比较,然后相信枪支制造商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这个技术能让你更深一层地了解到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将其与本部分中的另一个技术相结合时,你就可以知道他正在想什么了。
                      我们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会屈从于不健康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让人产生错觉。例如,一个有趣的实验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东西作用在人体上对人体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另一个人往下拉他的手臂,他会努力抵抗。但是,如果另一个人在他手上放一小份不健康的东西,比如白糖,他的胳膊会自动松懈下来,刚才的那种抵抗的力气已经完全消失了。
                      技术3语言技巧
                      语言的表达通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所听到内容的判断。一个好的推销员不会直接跟顾客说“签合同”,而是会让顾客“认可上面的内容”。当一个人委婉地跟你说话时,你就要谨慎了,因为这个讲话者可能是把带有攻击性和烦扰性的话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比如说,跟“一场战争”比起来,人们在听到“一场军事行动”时可能会感觉舒服一些,即使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宁可听到“附属损失”,而不是“平民财产和生命意外受到损害”,比起“死亡者”,“伤亡者”这种说法更容易让人忍受。此外,“友谊之火”跟“我们射伤了自己的战友”比起来,更能让人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注意语言的表达:我们把厕所称作洗手间等一些文雅的名词。当我们的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我们告诉保险公司发生了一件小事,而不用“碰撞”这个词语。当然,让一位职员“离开”,或是让他“休养”,都比“解雇”让人好受些。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一个消息,你可能不喜欢,不能接受或是不相信,即使有些时候是无意识的。你的表达方法可以体现出你是否关心他的感受。那么,现实中的应用又是什么样的呢?特里萨(Theresa)的主管看完她的方案后说:“你的想法很有趣”,“发人深省”或是“写得不错”。然后再没有任何评价,那么,特里萨就能猜测出他不喜欢这个方案。当然,排除其他因素,一个人的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予以考虑的。然而,如果你结合本部分的一两个技术,你将进一步看清整个局势。通常,一个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除非他是难以启齿。我们来看另一个场景:弗雷德(Fred)的新女朋友说,她顺便拜访了某个人,而这个人以前跟她的关系“不错”。
                      如果她说她们是老交情了,弗雷德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当她用委婉的说法时,弗雷德就会对她的去向有所怀疑,也有可能她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技术4肯定指示在第1章,我们提到否定指示(记得吃口香糖和酒鬼的例子吗?),我们利用否定指示可以判断出某个人在做什么。在这里,我们要运用肯定提示了解一个人对某种事情是否有好感。到一家新的法律事务所面试两次后,瑞安(Ryan)想知道这家公司对他是否感兴趣。因此,他就说:“你们公司积极致力于公益事业,而不把它当成一种负担,我非常乐意为这种公司效力。”这样,赖安就可以根据回复得出答案了。
                      如果事务所的人给你详尽地介绍了他们对于公益事业所作出的努力,并自豪地说自己也出了一份力,那么,极有可能这个公司对赖安感兴趣。但是,如果对方并没有回答或是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回答,那就可能这个公司对瑞安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自己是在浪费时间。要想应用这个技术,指示要具有主观性,这样才能让人有所选择——对这个指示感兴趣或是忽视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5-27 20:32
                    回复
                       第13节:她是信心十足,还是仅仅在装酷(3)
                        --------------------------------------------------------------------------------
                        发音的变化:和所有的肌肉一样,当一个人有压力时,发声韧带就会绷紧,这时就会发出更高的声音或音调。
                        眨眼睛的人:当人们感到紧张时,会增加眨眼睛的频率。在1996年10月21日的《新闻周刊》上,波士顿学院神经心理学教授乔·泰克(Joe Tecce)根据总统预选中鲍勃·多尔(Bob Dole)和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的辩论指出:电视上一个人的眨眼频率是31~50次/分钟。多尔平均眨眼睛的次数是147次/分钟,相当于3次/秒。当被问及社会生活水平是否比4年前有所提高时,他眨眼的频率达到了163次/分钟。克林顿的眨眼频率平均为99次/分钟,当被盘问青少年吸毒人数在增加时,最高频率为117次/分钟。泰克教授还指出:2000年前的5次美国大选中,竞选失败的候选人眨眼睛的频率总是很高的。
                        标志2:决定焦点
                        一名运动员、音乐家或是美术家,在某个领域能表现得完美无缺,是因为他们能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例如,一个篮球运动员眼里只有篮筐,他的目的就是要把球投进去,任何事情都无法分散他的注意力,这个时候他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如果这时候他有自我意识,他的精力就会分散,不仅要去关注自身的行为动作,还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以及其他人。
                        一个自信的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物上,从而达到真正的忘我。而当一个人恐惧、担心以及焦虑时,他会情不自禁地把精力投入在自己身上。他会留意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和做的每一件事,像手的摆放位置和坐姿这些无意识行为也会引起他的高度重视。因此,他的动作看起来会很别扭。
                        在一次会见、约会或是商谈中,胜券在握的那个人可能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手或是某个对象身上。而没有把握的那个人却因为不自信,注意力可能会分散到自己的肢体动作上。
                        让我们进一步研究一下相关的心理学机制。这里描述了人的能力循环发展的4个阶段:①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无意识无能力状态);②在某种基准的比照下,意识到了自己的无能(有意识无能力状态);③通过学习,能力被唤醒,逐渐进入某种有意识的能力状态(有意识有能力状态);④不需要全神贯注或完全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能够表现得完美无缺(无意识有能力状态)。
                        类似地,一个人学车通常也会经过4个阶段。起初,他对汽车完全不熟悉,但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他可能开得还不错。
                        --------------------------------------------------------------------------------
                         第14节:她是信心十足,还是仅仅在装酷(4)
                        --------------------------------------------------------------------------------
                        接着我们可以在第2、3、4阶段中观察到他的自信心和能力水平状况。(第1阶段是无关的,因为在此阶段,这个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更别说自信心了。)如果在和一个同事闲聊时,你发现当她伸手将饮料靠近嘴唇时,眼睛总是看着自己的手。这说明,她可能很紧张或是不自信。以前她从来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拿饮料这个动作上,而她现在开始对自己已经做了无数次的动作有所怀疑。在这个过程中,无意识的能力状态就降级成了有意识的能力状态——意识的升华状态。其实判断一个人是否自信是很容易的。只需要观察这个人是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身及其动作上就够了。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一个单身男人走进一间酒吧,期望在那里会有一场艳遇。如果他觉得自己很有魅力,他可能会把焦点放在酒吧里的美女身上。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缺少吸引力,他可能更关心自己给别人的印象。换句话说,他自信心的强弱决定了他注意力的方向。一个人缺乏自信心就会保持自我意识,因此,不仅他的举止变得拘谨、机械化,而且还会特别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5-27 20:33
                      回复
                          当销售代理商跟客户见面时,这位客户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拿着手机,并且在谈话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电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他没有钱。
                          --------------------------------------------------------------------------------
                           第16节:她是信心十足,还是仅仅在装酷(6)
                          --------------------------------------------------------------------------------
                          市场行为研究的奠基人厄内斯特·迪希特(Ernest Dichter)在《消费者市场行为手册》(1964)一书中说:“我们试图避免恐惧对市场带来刺激。通过制造恐惧,我们可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当遇到恐惧时,我们会一步步地退化,甚至表现出类似婴儿和动物的行为。”一个人受惊吓程度越大,越可能表现出“退化”行为。当一个人感觉不安时,他会想吃冰淇淋或是其他可以让他安定的食物,这时他的行为就有退化的趋势。因此,这也引发了身体上的一些表现——从任何可以用口腔固定的东西(比如咬钢笔)到自我影响(如怒火、嫉妒、怨恨等)。
                          技术施压得到信号
                          当我们缺乏自信,受到的威胁增加时,不安全感的迹象是显而易见的。研究表明,当被比我们漂亮的人包围时,我们会对自己本身以及外表缺少自信。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即使在刚开始时我们可能并不觉得没有信心。
                          因此,通过引入一个潜在威胁,我们就能更容易地辨别出一个人是否对自己以及环境满意。寻找情绪上的变化——如果他变得易怒、粗鲁、轻率,或是表现出焦虑或紧张,那么,他可能是急着想离开当前的环境。一名**正在面审嫌疑犯,而这名嫌疑犯表现得很自信。不管他是清白的还是有罪的,他的证词都可谓是滴水不漏。当**告诉他一个证人将被传唤到**局,来确认他的供词。如果他自信自己是清白的,他可能会很放松,而如果他的证词有假,他将会变得易怒、不安。
                          如果一个人在玩牌的时候试图假装欺骗,他会对你表现得很友好。他不想使你恼怒,因为他害怕会刺激你跟注。因此,如果你做些通常能惹怒他的事情,如果他看上去并不关心或是非同寻常的安静,你几乎可以断定他对自己的牌并不自信。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应用这个心理特点,仅仅减少“对手”成功的可能性,然后观察他是否感到威胁或是漠不关心。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5-27 20:34
                        回复
                             第17节:这些都是真的吗(1)
                            --------------------------------------------------------------------------------
                            第4章这些都是真的吗
                            你不要想以掩饰曾经存在的证据来掩饰思维。——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1890—1969)
                            你同事的聚会怎么样?你的新邻居和他女朋友的关系稳定还是快要分手了?你的员工真的乐意接受这项新任务吗?无论他是多么的守口如瓶,只要运用这些策略,你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
                            标志:观念的影响力
                            你经历过做什么事都是惊人的顺利,势如破竹吗?你感受过百战百胜的感觉吗?当然,也有些时候做什么事都觉得坎坎坷坷、极不顺利,每件事似乎都会出错,以至于你都不敢面对生活。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极有趣的研究发现,在做某些事情之前,我们就已经实现了自我概念的转变。我们总是表现出跟自己的设想相符合的态度举止。即使事件可能超过一个人的能力范围,也同样符合这一规则。
                            让我们来看看一件小事对我们的自我观念的影响。研究显示,某个人答应了一个小请求,随后受到表扬,他就更可能同意接受难度大的请求——其实,我们刚开始就是想让他接受这个请求。然而,如果开始时我们就向他提出这个请求,随后他可能无法完成那个小请求,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没有动机连贯性。
                            接下来的研究验证了“诱敌上钩”技术——当人们开始时答应了一个小请求,稍后会趋向于答应一个难度大的请求。弗里德曼(Freedman)和弗雷泽(Fraser)(1996)问房东是否允许在他们的院子里立一块巨大的“小心驾驶”标牌,只有17%的人同意。然而,当向其他的居民提出一个小请求——在前窗贴一个3英寸大小的“安全驾驶”标志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了。过了几个星期,向这些人再提出在前院立大标牌时,竟然有76%的人表示同意。当我们朝一个方向一小步一小步前进时,我们为了继续发展,就会接受一些难度大的请求。类似的,接受小请求的人已经重塑了自我概念:他们总会考虑到可靠性。他们之所以会接受难度大的请求,是因为他们已经确信自己可以解决。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如果你问整屋的推销员他们的经历是否相同,所有人都会表示不相同。假如,你把一些领导人和成功人士组织在一起,让他们全穿上相同的条纹衣服。你会发现,当遇到很困难的事时,他们也不会进展得很顺利。我们与外界的相互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的观念决定的。而我们的想法却受制于我们的自我概念——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它的覆盖面很广,会因为近来的事件而发生改变。因此,你可以通过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而猜到发生了什么。
                            3种类型:物质的我、精神的我和社会的我
                            1?物质的我关于人类回忆和行为的研究表明,人们把自我概念建立在了可用性或时效性上。例如,如果让你回想几次你感到非常有自信的时候,一般来说,你会回忆那些相对简单的事件,这样会让你觉得很自信。相反,如果你回想不起来,你可能就会以为自己天生没有胆量,接下来你就会变得畏畏缩缩或举止不定,这种行为将保留在你的记忆里。有时,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无论是你引起的,还是发生在你身上的——都将暂时改变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名推销员在过去几天里失去了几个大客户。当他下一次走进一个客户的办公室时,他会变得不如以往那么有把握,神经会紧绷。来自于利润的压力让他强烈地需要做成这笔生意,他会表现得更加焦虑,并过度地分析当前的形势来确定自己没有丢失任何有用信息,以此来占有优势。当然,有一种情况是排除在外的,那就是虽然他失去了几个关键客户,但仍能重振旗鼓,重新拿出勇气和激情去会见他的下一个客户。然而,这对人的本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5-27 20:35
                          回复
                              --------------------------------------------------------------------------------
                                第18节:这些都是真的吗(2)
                              --------------------------------------------------------------------------------
                              一个玩牌的人在10分钟内就输了两局。他的自我概念暂时被改变了,他认为自己的手气不好或是牌技不精。这时,一般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会变得迟疑不安,并很少去冒险博一把。因为他的虚张声势被识破——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就会认为只有在牌很好的时候,才可以表现得很嚣张。如果你知道某个人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那么,他之后的驾驶方式就会有所改变。比如,如果他之前发生的碰撞是因为在换车道的过程中没有看到迎面过来的车,那么,他以后在变换车道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小心,甚至是过度小心。而如果某人的车尾被撞过,那他会更频繁地看后视镜,惧怕那种情况再次发生。
                              2?精神的我有时候遇到一些情况,某个人的自我概念也可能发生改变。即使事情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比如说,只是对你表示一种赞美,你就可能表现得“乐得发疯”。当事情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进行时,我们就会感觉良好,并在其他不相关的情境下更自信、更乐观。伯纳德(Bernard)洗牙后,人人都夸他年轻了10岁。因此,他会更乐意去接受一项新任务,或是坚持自己曾经放弃的想法。如果一个人遇到或是回想起一件事,这期间他感觉到激情、受尊敬或是有自主能力,那么,他就会重拾自信心。
                              3?社会的我即使是看报纸,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当听说一件严重的飞机撞毁事故,人们总是趋向于去过分强调乘飞机的危险性。原因是:这个事故已经印在我们的记忆里。虽然飞机失事的几率没有改变,但是,我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随后,我们的思想、态度以及行为都会发生改变。即使从逻辑或现实情况来讲,飞机的事故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但是,我们确实开始变得更害怕乘坐飞机了。一名人寿保险推销员拜访了一个潜在顾客琼斯先生(Mr。Jones),因为琼斯先生的一位年仅41岁的工作伙伴两天前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他的想法就会开始改变,以前他对保险有所怀疑,而现在他觉得人寿保险很重要。无论何时,如果你想对某个人的过去有所了解,那就要注意他现在的做事方式。通过观察他的行为举止,你就可以知道他的观点是否有所改变;你就可以猜测最近可能某些事情改变了他的现实观。
                              技术1“他感觉如何?”
                              人们总是不断地挑战一些无关或是超出理解的事情,从中寻找新的、更高的目标。那就让一个人研究一件不同寻常、模棱两可的事情或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如果他表示这是一个好机会,那么表明他很乐观;然而,如果他说这件事是不可能实现的,那就表明他是悲观的。约翰(John)结束了一个关于新项目的秘密会议,他正在尽力提高他的项目在公司决策层中的支持率。他不能泄露会议中的任何细节,因此,他板着脸,避免让人知道公司在支持他的计划。如果你想知道一些信息,只要这样问:“你知道办公室里的表针总是在7∶11就停了,然后会继续走吗?”如果他这样回答:“没有什么事是一成不变的。”你就可以猜测他现在对自己的计划并没有很大的信心。然而,如果他这样开玩笑地回答:“也许我们应该去大西洋赌城玩玩21点。”你就可以假设他对最近的会议持乐观态度。不管他说什么,无论他表现得多么淡定,他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洞,暴露出他当前的情况。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5-27 20:35
                            回复
                              第19节:这些都是真的吗(3)
                                --------------------------------------------------------------------------------
                                技术2矛盾性
                                我们不能只注意到一个人的身体姿势,而是应该将其与他的言语结合起来考虑。而且一些明显的不一致——比如,当说“是”的时候却不断地摇头——虽说比较隐晦,但同样也可以泄露出某人的一些真实想法。
                                当你遇到有双重含义的信息时,要记住:感情的展现远远超过了语言的描述。任何时候,一个姿势、一个面部表情或是一句不自然的话,都可以让你确定他是言不由衷。如果一个人向他女朋友表达爱意时,一直皱着眉头或是紧握拳头,他可能并不是非常爱她。或是,修理汽车的工人,向你淡淡地一笑,告诉你他非常抱歉,因为他把零件给定错了。这时,我们可以猜测他并不是内疚或是零件并没有定错,又或者两者都有。我们经常会碰到双重含义的信息,然而,我们很快就不再考虑它们,因为我们试着用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认识这些信息。我们应该停止信息的筛选,去进一步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注意,下面的标志可以让你判断出你接收到的信息并不是真的:■姿势和语言之间的时机不配合。
                                ■头部机械地摆动。
                                ■姿势和语言不一致。
                                ■连续用一个姿势。
                                当一个人的讲话被录下来,然后倒着播放时,即使这中间混合了一些杂乱的声音,有时候仍能听到一些简短、清楚的表述。逆向语言已经成为人类交流的另一种形式。有人说,语言是正、逆交错的。当大脑在记忆语言时,会有两种声音同时进行——有一种是正向语言,是人们有意识性的说话方式;而另一种是逆向语言,是人们用正常意识无从发现的。
                                技术3从头再来
                                一般来说,一个人越对将来抱有乐观的态度,她就越可以原谅过去。特别是当过去与将来密切相关时,这种情况表现得最明显。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把她现有的感受与过去相关的经历作对比,就可以明确地判断出她当前的感受和想法。希拉里(Hillary)先前的业务伙伴加里(Gary),正极力向一位客户推销商品,而这位顾客正是希拉里所在公司的客户。在加里结束此次会面之后,希拉里简单地说了一句:“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我为你感到难过。”如果加里对此次业务比较有信心,他就会表现得比平时更加友好。然而,如果他觉得此次业务的结果不容乐观,那么根据他的反应你就可以得知他的真实感受。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我们更愿意忘记那些在一开始就阻碍我们前进的负面经历。然而,当我们受挫或是感到困惑时,我们更可能对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人或事表现出敌对情绪。格温(Gwen)想知道她先前的未婚夫和他的新女朋友帕姆(Pam)之间是否存在着严重问题。当然,她可以直接去问,但却不能保证自己会听到实话。
                                因此,她可以这样问:“我想让你知道,我很珍惜我们曾经共同度过的岁月。”现在,她仅仅需要判断他的反应就可以了。如果他的回答很粗鲁并带有讽刺意味,那么他可能对现有恋人并不满意。然而,如果帕姆很合他意,他就可能表现得温文尔雅。当然,熟知他的个性可以帮助你设定一个基准。在发表观点之前,你应该知道他平时的语气是怎样的,是倾向于讽刺还是趋向于温和。一个人的情绪很少会反映出其现有的处境;它更多地表现出这个人对于将来(间或是过去经历)的感觉。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他就可能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想法。如果一个人正在度假,当他想到隔天要回到工作岗位时,他的心情可能就会跌到谷底。相反,如果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当他想到即将要去夏威夷度假时,他的情绪就会非常高涨。当然,一个人会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而感到心灰意冷。然而,据统计,情绪是对将来的一种反应,如果你可以确定,他的情绪并不是因为最近的烦恼而出现的,那么你就可以更加确定,他是在思考将来。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05-27 2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