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吧 关注:6,445贴子:323,502

回复:我的洪派情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了90年代,尽管评剧团的演出还是很少,即便有演出,也不是我这样拮据的学生方便去看的。但民间大量自发的评剧活动调动了我的情思,我买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每到夜晚便找有评剧声音尤其是洪派评剧声音的地方去看,无论是戏迷的消夏晚会还是去世老人的葬礼,可以说唐山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追寻的足迹,而唐山的大街小巷也真的充满了评剧尤其是洪派评剧的声音,唱的全神贯注,听的如痴如醉,大师的唱段就是那个时期听熟的,当然还是听……更听到了唐山人对洪影大师深情厚意……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5-27 19:15
回复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还就真见到了洪影大师和张俊玲老师。大概时95年前后吧,时间比现在这个季节稍后吧,地点是河北一号小区一个商场门前的小广场。下午偶尔从那里过,见几个老人在那里忙活,贴出了欢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洪影先生的标语,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也过去帮忙,尽管那些老人一再告诉我,先生要到八点才来,但我再也挪不开脚步了,因为家里面的多位老人早就给我布置了功课,帮他们了解大师的情况……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5-27 19:44
    回复
      那个小广场上就摆了三张桌子五把椅子和几个茶碗两个暖壶。从六点开始,就有人陆续赶来,越聚越多,我还真庆幸没离开,否则挤不挤得进来还不一定呢!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5-27 19:54
      回复
        到7点50分,人群一阵噪动,洪影大师来了,清楚的记得大师穿一件花衬衣,持一柄折扇,谈笑风生从人群中走来了……大师的后面跟着俊玲老师,再后面是据大师说,是她楼下邻居,也是原唐山团的知名旦角,叫什么记不清(好像带一个华字)了。再后面是大师的琴师。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05-27 20:06
        回复
          人群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师摆了几次手,掌声才停下来,大师看了看标语,清了清嗓子说:“不要这样称呼,我就是一个唱戏的,蒙你们喜欢……”许多人跑上去同大师握手问侯,有许多看来大师很熟悉,她们热情的交谈着,谈着谈着大师竟有些哽咽……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3-05-27 20:17
          回复
            “我洪影何德何能,让你们…”说着大师就要鞠躬行大礼,组织者扶住了大师要她坐到桌子后面,大师没动让把桌子拉开了,和那位前辈、琴师坐在了人们中间,俊玲老师一直站在大师身后……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3-05-27 20:25
            回复
              感动。
              我没有机缘见过先生,更没有看过她的演出。
              还好,现在还有机会能看看张老师的演出。所以一般会克服几个困难争取看现场。
              谢谢您的分享。


              IP属地:天津22楼2013-05-27 20:40
              回复
                后来活动就开始了,先是由几位小区的戏迷唱了几段,其中也有唱《刘伶醉酒》,大师作了细致的点评,然后介绍了徒弟俊玲老师。由于讲话的时候,话筒声音就很不好。大放下了话筒,要求由自己的琴师一人伴奏,师徒同唱《刘伶醉酒》:“走哇,来了刘伶好酒的男……”二人的演唱真的声遏行云,尽管没用话筒,但声音传的很远很远,清清楚楚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人们真的惊呆了,许久才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3-05-27 20:47
                回复
                  人们一再的要求大师再唱,大师同俊玲老师交谈了几句,自己一人又唱了一遍《刘伶醉酒》,人们又一次感到更加巨大的震撼!接着大师介绍了她的邻居妹妹,说她地震中毁了容,多年不唱了,最近做了整容手术,非常成功,又出来参加评剧活动。那位前辈唱了两段,很见功力,也大获欢迎!由于一直观注着大师,唱的什么倒记不清了。


                  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3-05-27 21:30
                  回复
                    可以说张俊玲老师是让洪派再次崛起的功臣!


                    28楼2013-05-27 21:43
                    收起回复
                      后来在人们的要求下,大师即席讲话。依晰记得大师讲到看戏看脸,看脸看眼,她老了,讲话都费劲,但仍能唱响,不要光拼嗓子,要用丹田气,要会换气,储气……这些我不懂,大家去体会吧,那么著名的一代宗师就这样同普通戏迷不厌不烦的交流着,时间一点一点流动,已经很晚了,清楚记得俊玲老师不住看表……最后大师在大家依依不舍目光中离去……


                      来自手机贴吧29楼2013-05-27 21:44
                      回复
                        后来又看过几次这样的活动,其实这样的活动在大师和俊玲老师是再平常不过了。后来又间或看过几场戏,后来离开了唐山……


                        来自手机贴吧30楼2013-05-27 21:48
                        回复
                          再后来就只能通过电视和网络看了,每一次看,都感觉大师日渐消瘦,日渐衰老,唯一不变的是大师对评剧的痴情和对观众戏迷的热情……


                          来自手机贴吧31楼2013-05-27 21:56
                          回复
                            记得姥姥去世前还一再过问大师的情况,她与大师同年,而今她们都走了……去年爷爷去世,远在洛阳年已八旬的二姑奶还一再问起洪影,范金亭,高艳敏等先辈的情况,对洪大师我还能谈两句,对于后两位真的谈不出什么情况,看着老人遗憾的的眼神,我感受到了一种责任!


                            来自手机贴吧32楼2013-05-27 22:07
                            回复
                              由于评剧前辈的低调,和传媒的不够重视,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唯愿这样的遗憾不再增加!


                              来自手机贴吧33楼2013-05-27 22: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