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巨额债务迷局 唐山市一位资深金融界人士透露的曹妃甸债务规模要更加巨大。“600亿元?连边都不沾!”她说,“曹妃甸两年的投入就要600亿!” 与中国几乎所有的新区开发一样,曹妃甸开发采取的也是“管委会+融资平台”借贷负债开发的模式。但对于千亿元级天量投资的曹妃甸而言,“注资-负债-再注资”的循环模式,显然难以支撑。曹妃甸最初的开发资金,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110亿元贷款中的90亿元。其后,国开行的贷款增至200亿元,并获得工商银行[0.00% 资金 研报]的200亿元贷款。从2003年开发至今,已历十年,曹妃甸正逐步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高峰期。对于曹妃甸目前的债务总规模,唐山市政商两界的流传说法是600亿元。不过,一位曾在曹妃甸管委会任职的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一说法并不可信,曹妃甸的贷款可能也就在三四百亿元左右。 “曹妃甸号称投资3000亿,实际上估计也就在2000亿元左右,这其中,首钢自己投入600亿,电厂、码头、石化企业也都是自己投资,曹妃甸平台公司的投入也就在600亿左右,主要是用来填海造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去土地出让收入,债务规模也就在三四百亿”。这位前曹妃甸管委官员分析称,对于总投资两千亿元的曹妃甸而言,政府平台公司有三四百亿的债务规模“也算正常”。曹妃甸工业区最主要的平台公司是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其次是曹妃甸控股。根据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的公开资料,该公司注册资本34.2937亿元,总资产870亿元人民币 ,目前集团已累计实施工业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4项,总投资650多亿元,截至2011年11月底,其从各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共计459.13亿元。这一公开资料,似乎印证了上述前曹妃甸管委会官员的部分说法。但另一位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则认为,曹妃甸的债务规模至少不会低于600亿元。“唐山市现在每天支付的银行利息都在1000多万,曹妃甸可能也是这个数。”他据此推测,曹妃甸的债务规模应该在600亿元之上。“不过,要弄清曹妃甸的真实债务情况不太容易——没有人敢准确的说这个事情,包括唐山市、曹妃甸的主要领导在内,也可能说不了太多”。与上述两位官员提供的数字相比,唐山市一位资深金融界人士透露的曹妃甸债务规模要更加巨大。“600亿元?连边都不沾!”她说,“曹妃甸两年的投入就要600亿!” 该金融界人士透露,曹妃甸的融资结构中,包括银行委托贷款在内的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只占2/3左右,还有1/3是民间融资,其中主要是基金。此外,曹妃甸还有大量的施工方垫资建设。“因此,就更不清楚曹妃甸的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了”。 5. 债务危机命悬一线 “曹妃甸现在正处于艰难时期,就看这段时间能不能挺过去;如果挺不过去,那就死掉了。”唐山当地一位经济学者明确表示。公开资料显示,曹妃甸曾通过信托、金融租赁等方式融资,与工银租赁、昆仑租赁、交银租赁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累计到账19.63亿元。其2012年10月委托五矿国际信托发行的一只4亿元的信托产品,年利率达8%-10%。而这还不是资金成本最高的。“曹妃甸甚至还用过月息4分的资金!可见其资金紧张到什么程度。”前述唐山金融界资深人士介绍,“民间借高利贷也不过如此,而其规模只不过是几千万,不像曹妃甸动辄以亿计。” 据其介绍,曹妃甸岛上的资产,除了企业名下的,包括公用设施在内、甚至连路灯都已被抵押了。“金融圈都知道曹妃甸是负资产,只是没有人愿意挑明——各家都坚持支撑着,也许曹妃甸就度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是打感情牌——即便哪天曹妃甸欠的钱要黄了,也不能先黄我的。” 唐山市银监局去年的一份调研报告亦承认,曹妃甸的“平台贷款风险较为集中”。该报告披露,曹妃甸新区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建设项目融资多以平台公司为承贷主体。“在逐步完善抵质押手续和合同条款后,上述贷款仍存在一定的偿债风险”。据悉,2011年以来,曹妃甸新区已有11.9亿元贷款到期后申请展期。这份银监局报告还显示,截至2011年末,共有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曹妃甸新区各家企业建立信贷业务关系,贷款余额625.56亿元。此外,国开行等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曹妃甸新区贷款余额超过400亿元。不过,尚不清楚这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贷款中,曹妃甸平台公司所占具体份额。风险之下,2011年曹妃甸新区新增贷款同比减少69亿元,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存量缩减。这直接导致曹妃甸资金紧张。为此,2012年1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市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并要求各相关单位现场表态支持。河北省政府和唐山市政府带头表态给予资金支持:从2012年起,河北省连续3年每年给予曹妃甸30亿元资金支持——10亿元贴息,20亿元周转资金,唐山市每年给予15亿元支持。在这次现场会上,工商银行唐山分行拒绝表态支持后,唐山市一度要求终止工行在唐山开展业务。之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以停止工行对河北省的全部贷款相要挟下,此事才低调收场。与曹妃甸巨额债务相对应的是,其收入渠道狭窄。据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介绍,曹妃甸的土地利用率不足1/5,这意味着曹妃甸通过土地出让获得的收入并不会太多。并且,曹妃甸初期为吸引项目落地,曾低价甚至免费出让土地——最初,曹妃甸是希望通过低价出让土地招徕产业落户,以财税弥补土地价差,形成资金良性运行。如今,随着产业落地放缓,资金循环遂遭遇压力。 “曹妃甸的工业用地出让一般在20万元/亩,高一点的港口码头用地28万/亩,最贵的住宅商业用地50万元/亩。”一位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介绍。而曹妃甸最初的填海造地成本,平均约7万元/亩,后期飙升至30万/亩,加上地上基础设施投入,土地出让能够保本就已不易。前述唐山市银监局调研报告也承认,曹妃甸“财政收入偿债面临较大压力”。2011年,唐山市全部财政收入为555.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仅靠地方财政资金还款及继续融资压力较大”。 “曹妃甸现在正处于艰难时期——不能说它以后就没有前景了,就看这段时间能不能挺过去;如果挺不过去,那就死掉了。”唐山当地一位经济学者明确表示,曹妃甸现在命悬一线,处于生死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