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平方公里烂尾曹妃甸路在何方?
曹妃甸已经玩不下去了,哪个官都不愿去接管,四大支柱产业如大港口无物可大量运输成为空空荡荡,大钢铁陷入淘汰产业、产能过剩产业,大化工陷入与天津的近距离争夺而永远无法上马工程的局面,大电力也是无法转化发电余热。国内最大单体项目曹妃甸现在面临烂尾,历史上曹妃在唐王离别三年就忧伤死去,难道现在的曹妃甸也要步其后尘?
对于曹妃甸的未来,国内专家们、政界们都在纷纷议论,近三四百亿元的债务面临到期还贷,唐山市政府怎么办?作为唐山市代市长的李学军怎么办呢?
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230平方公里,中投资超过3000亿元。曹妃甸工业区原来规划30平方公里,由于首钢搬迁进来一下子就被拿走20平方公里,所以,一下子扩大到60多平方公里,加入石化、电力产业园区。后来改为250平方公里,交通部的规划部门认为曹妃甸规划太谨慎,至少应该多增加若干公里的海岸线,增加若干码头。交通部提出300平方公里的规划方案。随着国家领导人的频频视察,曹妃甸开始被诠释到发展循环经济以及环渤海崛起乃至东北亚合作的国家使命层面。效仿日本的东京湾,背靠北京天津两大城市,有曹妃甸和京唐港两大港区,有深达36米的天然港址,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土地。现在成为一个中国最大烂尾工程,国内专家们抱着侥幸的心理说,假如没有金融危机,还可以多投资1000亿元,那么,曹妃甸有可能就不会这样陷入资金链紧张的环节中了。笔者认为,这种判断未必正确。为什么?因为大石化就算开工,与天津石化还不是陷入产能过剩的重复竞争吗?大钢铁就算大量投资,现在还不是陷入产能过剩、行业落后的局面吗?那么,大港口和大电力依然是孤芳自享,哪来的生机勃勃?所以,就算是四大产业上马,也是一个老态龙钟的曹妃甸工业园。相反,由于体能比现在大几倍,导致银行贷款压力翻数倍,那么盘活的可能性就越低。所以,笔者不赞同金融危机害了曹妃甸的观点,相反,金融危机让曹妃甸减少了烂摊子的总资产价值。
那么,曹妃甸路在何方呢?
笔者认为,抛弃现在大化工、大电力、大钢铁的产业思路,但是大港口未必要依靠出口才能盘活业务的死脑筋,可以通过大量引进的思路来盘活曹妃甸2000平方公里的经济工程中国最大单体项目。
笔者认为,通过轻资产、轻产业、多层次经营、国际整合视野,再配合国家一些政策,可以搞活曹妃甸2000平方公里的中国最大项目。笔者愿与唐山市代市长李学军交流国际整合战略。
作者简介:吴东华,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预测欧美元趋势第一人,第一整合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创立“解购论”来淘汰“并购论”,提出第四驾马车来给中国各地政府和企业整合转型,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转型的第一导师。协助各地政府整合把脉,把脉企业投资风险,风险并非如国内外专家所言在于文化,而在于未来预测、多层次经营与否以及能否随机应变的整合。
写于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我的博客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