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交流吧 关注:438贴子:13,636
  • 8回复贴,共1

水浒传的背景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时的统治阶段是非常腐朽的


1楼2013-05-26 10:00回复
    当时奸臣横行霸道,造成整个社会民不聊生,正是在这些背景之下才会有这么多的英雄好汉来除暴安良。


    2楼2013-05-26 13:32
    收起回复
      自问自答?


      6楼2013-07-11 09:43
      回复
        研究《水浒传》的作者与籍贯问题,应该与《三国演义》结合起来。罗贯中作为《水浒传》的主要参与者、创作者,对于他的籍贯,笔者赞同他为山东东原(东平)人的说法。①
        “梁山泊”是罗贯中的故乡,他对《水浒传》的地理环境相当熟悉。清康熙六年(1667),山东寿张县令曹玉珂亲往“梁山泊”调查,他记录了父老口碑,说祝家庄在寿张西的祝口,李应庄在寿张县关门口,郓城有曾头市,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在阳谷县。此外,小说中的石碣村,晁盖所在的东溪村、金沙滩、宋江的宋家村在梁山周围都是实有的地方。这是元代“水浒戏”所不能详备的;罗贯中写起来却自然真实。从《水浒传》所运用的方言和反映的风俗上看,罗尔纲先生也断定罗贯中是东平人:“山东方言,外省人看都看不懂,如果罗贯中不是山东东平人,那能生动地运用这么多的山东方言?”他还从挂帘子、闰月做寿衣、腊八上坟等事物风俗方面证实作者的籍贯。至于说罗贯中是杭州人,罗尔纲先生也有一个合理的结论:“罗贯中当是最后住在杭州,故杭州有他的子孙,明朝人便认为他是杭州人。”
        值得注意的是,罗贯中是否属于水浒戏“东平作家群”中的一员呢?我们知道元杂剧兴盛的前期中心是大都,后期繁荣的中心在杭州,剧作家们从北向南的流动是大势所趋。正是由于京杭运河的贯通,许多北方文人缘此南行,从大都到东平,再到杭州,随时间的推移,元杂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有的学者认为,“当时有个‘东原作家群’一行十人,寓居杭州一带地方,创作很活跃”,他们创作了很多的“水浒戏”,高文秀是创作最多的“黑旋风专家”。“当然这个‘东原作家群’中就包括‘东原·罗贯中’。对此如果质问东原作家罗贯中、高文秀等人在写‘梁山泊’题材上何以这样积极呢?我看这是主要由于他们故国神思、故乡神思,在元代流亡江南,借‘水浒’题材中英雄人物斗争精神,以抒发胸中积愤。”?10?罗贯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杂剧作家,他成为“东原作家群”的一员也是可信的。I


        7楼2013-10-07 10:02
        回复
          从创作上看,罗贯中由北方寓居南方“传神稗史”时,虽然在故乡“梁山泊”已经熟悉了当地流传的许多水浒故事,为《水浒传》的写作准备了较为丰富的材料,但他仍不满足于这些,对水浒素材仍孜孜以求。据明人许自昌说:“余闻贯中酷嗜水浒故事,凡客自北来者,无不延请于家,咨其称述,各笔之于椠,箧笥充满,积有岁年;于是荟萃篡葺,不论事之有无,祗即可骇可愕者,联而络之,贯而通之,呕心刻肝,雕肾刳肠……。”?11?同时,出于对故乡的眷思,在容与堂百回本99回中,宋江平定方腊上表朝廷,因之见在的正偏将领“各授名爵”,罗贯中没有忘记把唯一幸存的女将顾大嫂“封授东源县君”。对于这一细节,杜贵晨先生说:“……可以进一步想到,罗贯中若果为山西太原人,是难得想到为顾大嫂封一个‘东源(原)县君’的吧。《水浒传》多写东平事,同时又提到‘东源(原)’,倒是成了作者为东原人的佐证。另外‘源’字本作‘原’,古代可以通用,‘东原’书作‘东源’不见得就是错了。”?12?
          罗贯中在故乡“梁山泊”掌握了大量的水浒故事,后沿运河南下寓居杭州,仍积极收罗水浒故事素材,并结合有关水浒的民间传说、话本、诗文及戏曲,最后写定了不朽巨著——《水浒传》。著名文学史专家郑振铎先生说:罗贯中“是一位继往承来。绝续存亡的俊杰,站在雅与俗、文与质之间的。他以文雅救民间粗制品的浅薄,同时又没有离开民间过远”。?13?他把流传于民间的水浒故事系列纳入一部雅俗共赏的传奇小说之中,这既表现了他的追求目标,以全新样式表达水浒故事,又展示了他为达此目标的创造天才。
          迢迢千里的大运河贯穿南北,水浒故事也从北方写到南方。可以说,《水浒传》也运河文化的一支醉人的奇葩。□I


          8楼2013-10-07 10: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