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浒传》的作者与籍贯问题,应该与《三国演义》结合起来。罗贯中作为《水浒传》的主要参与者、创作者,对于他的籍贯,笔者赞同他为山东东原(东平)人的说法。①
“梁山泊”是罗贯中的故乡,他对《水浒传》的地理环境相当熟悉。清康熙六年(1667),山东寿张县令曹玉珂亲往“梁山泊”调查,他记录了父老口碑,说祝家庄在寿张西的祝口,李应庄在寿张县关门口,郓城有曾头市,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在阳谷县。此外,小说中的石碣村,晁盖所在的东溪村、金沙滩、宋江的宋家村在梁山周围都是实有的地方。这是元代“水浒戏”所不能详备的;罗贯中写起来却自然真实。从《水浒传》所运用的方言和反映的风俗上看,罗尔纲先生也断定罗贯中是东平人:“山东方言,外省人看都看不懂,如果罗贯中不是山东东平人,那能生动地运用这么多的山东方言?”他还从挂帘子、闰月做寿衣、腊八上坟等事物风俗方面证实作者的籍贯。至于说罗贯中是杭州人,罗尔纲先生也有一个合理的结论:“罗贯中当是最后住在杭州,故杭州有他的子孙,明朝人便认为他是杭州人。”
值得注意的是,罗贯中是否属于水浒戏“东平作家群”中的一员呢?我们知道元杂剧兴盛的前期中心是大都,后期繁荣的中心在杭州,剧作家们从北向南的流动是大势所趋。正是由于京杭运河的贯通,许多北方文人缘此南行,从大都到东平,再到杭州,随时间的推移,元杂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有的学者认为,“当时有个‘东原作家群’一行十人,寓居杭州一带地方,创作很活跃”,他们创作了很多的“水浒戏”,高文秀是创作最多的“黑旋风专家”。“当然这个‘东原作家群’中就包括‘东原·罗贯中’。对此如果质问东原作家罗贯中、高文秀等人在写‘梁山泊’题材上何以这样积极呢?我看这是主要由于他们故国神思、故乡神思,在元代流亡江南,借‘水浒’题材中英雄人物斗争精神,以抒发胸中积愤。”?10?罗贯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杂剧作家,他成为“东原作家群”的一员也是可信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