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之后,人就会变胖,血虚之后,人就会变瘦。胖人养生,应以补气为主;瘦人养生,应以补血为主。说到这里,一些人就开始有疑问了,胖人会问;“你说胖人应以补气为主,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补气的食物,人还是这么胖呢?”瘦人会问;“你说瘦人应以补血为主,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补气的食物,人还是那么这么瘦呢?”遇到这类问题,我的解释是,这可能是你的脾胃有问题,你虽然吃了很多补气补血的食物,但脾胃功能低下,未能将这些食物转化为身体里的气血,而是直接将他们排泄了出去,虚弱的脾胃就像是一个漏斗,你吃了多少,它就漏了多少。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补气补血之前,先补脾胃。等到脾胃强壮了之后,稍微一补,立刻就会见效。正因如此,中医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母也。“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就像父亲,后天之本就像母亲。在一个家庭里,孩子有没有出息,关键要看母亲,俗话说,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身体好不好,气血充不充足,关键应看它的脾胃。脾胃就像土地,土地肥沃了,就能长出好庄稼来,如果你的土地成了西北的沙漠,再好的中医也无济于事。
既然脾胃如此重要,那我们如何进补呢?
这里,我们推荐国爱堂的健脾八珍糕。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八珍糕,它可大有来历。
八珍珍糕的历史
中国的八珍糕文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之久,有补中益气,开胃健脾,肥儿消疳等功能。明朝中医外科大师陈实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养,寿命达到了80多岁,他留下八珍糕这个方子,并称赞它“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清朝御医将这个方子献给了乾隆皇帝,他服用后,不但说好,还一直坚持服用。据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上用人参底簿》记载,乾隆经常服用八珍糕,如果没有了,还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可见非常重视。陈实功的方子是: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肉、糯米、粳米、白糖、白蜜。清朝御医献给乾隆时,增加了白术、白扁豆、薏苡仁三味药,这就是现在的八珍糕。
关于八珍糕的来历,还有历史记载与慈禧太后有关。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太医们心急如焚。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经过众医研讨都认为该给“老佛爷”补脾益胃,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从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不管有病无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八珍糕”食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罗大伦在《阴阳一调百病消》中称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罗大伦在书中讲到:那么,这个八珍糕究竟有没有效果呢?应该说效果惊人。许多小孩经常感冒,家长采取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吃了八珍糕后,脾胃好了,正气足了,也就很少感冒了。八珍糕不仅对小孩有益,对老人也非常好。
国爱堂八珍糕好在哪里呢?
国爱堂八珍糕系列产品的原材料品质均属上乘,制作工艺繁琐复杂,精益求精。其原材料均来自地道原料产地。这些原生态环境不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降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种植,八珍糕品质优良。在制作方法上,引进国际先进的细胞破壁工艺,将八珍糕细胞破壁,粉很细,极易人体消化吸收。国爱堂的另一产品形态蜜球状八珍糕,是在八珍糕破壁原料粉的基础上加入蜂蜜制成。另外,除去原来成人扁豆型、成人杏仁型,儿童扁豆型以及儿童杏仁型八珍糕四种类型外,国爱堂近期又推出抗衰型和调味型八珍糕,分别加入燕窝、海参,花生和黑芝麻等。其中抗衰型八珍糕走的是高端产品路线,更受中年群体欢迎,原因在于这部分人收入水平稳定,也更加注重自身保养。
另外,国爱堂八珍糕的包装也非常考究,其设计、工艺、材质都堪称典范。例如抗衰型八珍糕就采用古朴优雅的色调,这正好契合了八珍糕久远的历史,,既无限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又弘扬了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