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家族吧 关注:103贴子:302
  • 2回复贴,共1

酒——国酒源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清代著名诗人郑珍的诗句让我们知道,早在十九世纪中叶,贵州茅台已是人们公认的名酒。
  据《贵阳文史》等资料记载,传说中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因“一掷”而“酒香四溢”一举摘取金奖成为酒中之冠的,正是当时华家“成义酒房”和王家“荣和烧房”酿制的茅台老窖。
  华联辉创办“成义酒房”时,正值1854年贵州黄、白号武装起义的农民战争之后,这次战争遍及全省,延时10多年,茅台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基本上被毁掉了,茅酒的生产也中断。
  华联辉为什么会在当时到处断壁残垣、满目荒凉的废墟中建立酒房呢?据华问渠在世时口述的资料记载,当时华联辉的祖母彭氏在一次闲谈中,回忆起年轻时曾喝过茅台的酒,觉得味道很好,很想再尝尝这种酒,就令华联辉前去采购。华联辉到茅台,买下已夷为平地的酿酒作坊,找到旧时的酒师,在原址上建起作坊试行酿制。酿出的酒经彭氏品尝,确定这正是她年轻时喝过的酒,于是中断多年的茅酒生产就这样恢复了。
  最初大约10年间华氏的酒仅供家庭饮用和馈赠、款待亲友。谁知亲友们交口称赞,纷纷要求按价退让,求酒者接踵而至,于是华联辉才决定将酒房扩建,正式对外营业,并将酒房定为“成义酒房”,酒名定为“回沙茅酒”。
  随后,华氏祖孙着手对茅酒进行包装,将原先的陶罐装改成陶质筒形瓶装,成为茅酒的特有瓶形。还在商标中附印文字说明,打出在巴拿马获得世界名酒荣誉的字样和引用郑珍“酒冠黔人国”的诗句。一时茅酒声誉四起。
  1937年抗战后,贵阳成为西南公路交通枢纽,被誉为“东方的日内瓦”,社会对茅酒的需求量大为增加,于是“赖茅”、“王茅”、“金茅”一一产生,但购买者还是以“华茅”为首选。
  1944年,成义酒房被焚,华问渠迅速筹款扩建,使年产量由以前的9000斤增到4万斤。1951年,成义酒房由政府作价收买,与“赖茅”、“王茅”两家合并改为贵州茅台酒厂。


1楼2013-05-23 15:44回复
    52度浓香型白酒,53度柔和酱香白酒,厂家直供,私聊加微,arbute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3-23 21:27
    回复
      2025-05-19 08:13:14
      广告
      地纯地纯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7-08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