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乡人(1)
一九八○年邓丽君唱红了电影《原乡人》的主题曲,因着中国近代史上非常独特的一段大时代洗礼,说着同样语言、写着同样文字、流着相同血脉的两岸同胞,隔着一片海峡,海棠叶那头,淬炼着华夏文明五千年来从未尝试的政权管理,小番薯这头,绾系着斩不断的深根、舍不了的乡愁、忘不掉的亲情、回不去的家园……中国大陆,是一九四九年到台湾的游子的原乡,他们被称为“外省人”,之后,无以数计在台湾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生于斯,长于斯,台湾就是他们的原乡,《原乡人》是如此温柔地触动了海峡两岸的爱与痛,既单纯又复杂,既煎熬又充满希望。
父母把流离失所的悲剧故事告诉了儿女,让他们不忘原乡,而眺望着原乡的儿女就在丰沛而真挚的关怀里成长;这是邓丽君每每唱这首《原乡人》都泫然欲泣的原因。
邓妈妈说:“也不懂为什么她从小就关心大陆那边的事儿,老问咱们为什么会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天性吧!她是很想回去看看的,不是去开演唱会、赚大钱,她没那心思,只是想回去看看。回去看看,我想,这是她永远也圆不了的终生遗憾……”
那是我和邓妈妈的第一次访谈,“一生璀璨精彩的邓丽君,可有什么遗憾?”我以为自己问了聪明的问题,可以套出她的辉煌情史,和为什么始终没有结婚之谜等等大家爱谈的话题,完全没有想到,竟是这么“大”的遗憾,邓妈妈蓄满泪水的双眼,全然放空地看着遥远的地方,不知是在思念她再没有回去过的原乡,还是再没有回来过的女儿?
我赶忙安慰她:“不遗憾的,邓丽君的歌声回去了,整个大陆都在唱她的歌,不遗憾的!” 邓妈妈的大颗泪水终于蓄不住地滚落下来,幽幽地说:“就是因为大陆同胞这样喜欢她,你不觉得更遗憾吗?”
我的心口重重揪痛了一下!是啊!是啊!如果她能回去,如果她能踏上终生向往的原乡土地,如果她能抱抱她深爱的原乡人,如果她能开口亲自唱给他们听,如果她能握着手,顽皮地用乡音招呼:“哎,老乡!”如果……如果……
我记得,第一次访谈之后,我在采访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决心,我要彻底丢开一个影剧记者爱挖情史、爱报八卦的坏毛病,我想写的邓丽君,不是她极力想藏起来不被窥探、不遭滥传的受伤恋情,而是她的心,她的性情,她的爱,她的理想;她的歌声是滋养原乡泥土的甘芳,而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这只蚕儿,终以紧系原乡、张望着赋归无期的憾,吐尽了最后的一根丝。
躲躲藏藏
历经烽火而重生的原乡人
想了解邓丽君无以名之的“原乡之爱”,那就让我们来谈谈她小时候从妈妈赵素桂口中听到的故事吧!
一九二六年,赵素桂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一个笃实家庭,父亲在哈尔滨担任邮政局局长,日本人一到哈尔滨就开出诱人的条件,愿意以加倍的月俸,要求他为日本人做事。但赵爸不愿做亡国奴,只好带着一家老小展开逃躲的日子。
赵素桂十三岁那年,一家人落脚于河南,认识了黄埔军校十五期毕业的邓枢;邓枢是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逃亡多年已经逃怕了的赵家两老,眼见这位中尉军官英挺老实,应该是满可靠的,战乱中完全没有把握带得了初长成的少女平安逃难,就以一种“托孤”的心情,匆忙地让他们两人订了婚。那年,她才十四岁。
一九八○年邓丽君唱红了电影《原乡人》的主题曲,因着中国近代史上非常独特的一段大时代洗礼,说着同样语言、写着同样文字、流着相同血脉的两岸同胞,隔着一片海峡,海棠叶那头,淬炼着华夏文明五千年来从未尝试的政权管理,小番薯这头,绾系着斩不断的深根、舍不了的乡愁、忘不掉的亲情、回不去的家园……中国大陆,是一九四九年到台湾的游子的原乡,他们被称为“外省人”,之后,无以数计在台湾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生于斯,长于斯,台湾就是他们的原乡,《原乡人》是如此温柔地触动了海峡两岸的爱与痛,既单纯又复杂,既煎熬又充满希望。
父母把流离失所的悲剧故事告诉了儿女,让他们不忘原乡,而眺望着原乡的儿女就在丰沛而真挚的关怀里成长;这是邓丽君每每唱这首《原乡人》都泫然欲泣的原因。
邓妈妈说:“也不懂为什么她从小就关心大陆那边的事儿,老问咱们为什么会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天性吧!她是很想回去看看的,不是去开演唱会、赚大钱,她没那心思,只是想回去看看。回去看看,我想,这是她永远也圆不了的终生遗憾……”
那是我和邓妈妈的第一次访谈,“一生璀璨精彩的邓丽君,可有什么遗憾?”我以为自己问了聪明的问题,可以套出她的辉煌情史,和为什么始终没有结婚之谜等等大家爱谈的话题,完全没有想到,竟是这么“大”的遗憾,邓妈妈蓄满泪水的双眼,全然放空地看着遥远的地方,不知是在思念她再没有回去过的原乡,还是再没有回来过的女儿?
我赶忙安慰她:“不遗憾的,邓丽君的歌声回去了,整个大陆都在唱她的歌,不遗憾的!” 邓妈妈的大颗泪水终于蓄不住地滚落下来,幽幽地说:“就是因为大陆同胞这样喜欢她,你不觉得更遗憾吗?”
我的心口重重揪痛了一下!是啊!是啊!如果她能回去,如果她能踏上终生向往的原乡土地,如果她能抱抱她深爱的原乡人,如果她能开口亲自唱给他们听,如果她能握着手,顽皮地用乡音招呼:“哎,老乡!”如果……如果……
我记得,第一次访谈之后,我在采访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决心,我要彻底丢开一个影剧记者爱挖情史、爱报八卦的坏毛病,我想写的邓丽君,不是她极力想藏起来不被窥探、不遭滥传的受伤恋情,而是她的心,她的性情,她的爱,她的理想;她的歌声是滋养原乡泥土的甘芳,而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这只蚕儿,终以紧系原乡、张望着赋归无期的憾,吐尽了最后的一根丝。
躲躲藏藏
历经烽火而重生的原乡人
想了解邓丽君无以名之的“原乡之爱”,那就让我们来谈谈她小时候从妈妈赵素桂口中听到的故事吧!
一九二六年,赵素桂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一个笃实家庭,父亲在哈尔滨担任邮政局局长,日本人一到哈尔滨就开出诱人的条件,愿意以加倍的月俸,要求他为日本人做事。但赵爸不愿做亡国奴,只好带着一家老小展开逃躲的日子。
赵素桂十三岁那年,一家人落脚于河南,认识了黄埔军校十五期毕业的邓枢;邓枢是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逃亡多年已经逃怕了的赵家两老,眼见这位中尉军官英挺老实,应该是满可靠的,战乱中完全没有把握带得了初长成的少女平安逃难,就以一种“托孤”的心情,匆忙地让他们两人订了婚。那年,她才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