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Ⅱ内修——决战‘小而美’
上一篇我们谈了退休,但别误解了马云,退休不是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他让路,是为给阿里巴巴拥抱移动互联网新世界铺路
马云退休前半个月,我们问他准备在 5 月 10 日晚上讲什么,他做了个无所谓的手势:我也不知道,都是临时决定。
他确实不知道,走上舞台前 20 分钟还没想好演讲词。不过,这场告别演讲尽管没有信息增量,还是当日最热门的财经新闻。巨人网络 CEO 史玉柱曾不甘心退在马云后面,早早向董事会提出辞呈,可董事会就是不批,后来史玉柱硬扳回一局,抢在马云前面举办了退休仪式。而在此前两天,最热门消息是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退休。可在 5 月 10 日之后,马云还是秒杀了人们对所有中国企业家隐退消息的记忆。
马云留下的最大悬念并非阿里巴巴能够长多大——你对此只需要保持想象力就行了,即使它保持现在的势能,也可以像哥斯拉一样膨胀。真正的挑战是,它在庞大体量下,能否同时做到小而美?矛盾看似不可调和,却又必须解决。移动互联网浪潮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消费市场正进入个性化时代,最下游客户需求倾向于“小而美”,上游商家和企业正力求“小而美”,越来越多的新对手的竞争利器也是“小而美”,甚至员工创新性也是在“小而美”的组织中才能充分激发。阿里巴巴要做生态系统,当“小而美”已成为系统中的空气,这个系统怎能不相机而变?
如何让价值观到达公司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怎样让每一个客户最微弱的体验反馈到公司的大脑?都是阿里巴巴需要解决的难题。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最近的一段演讲可以作为注解:不管你在移动互联网大浪潮面前有多强,稍微疏忽,也许一个月可能就翻船了。不要看很多公司好像很大、很强,其实都可能不堪一击,所以要抱着对行业演变的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外界评价腾讯已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但他依然有三个“不知道”:这仅仅是张站台票,你能不能坐到终点?不知道。是一个人上去了,还是一个团队上去了?不知道。有很多人往上挤,是和睦相处,还是最后打起来了?也不知道。
这种对未知的警觉与兴奋,在中国第一梯队的互联网公司中普遍存在,何况以战略见长的马云。看看他告别前的几枚重要落子,都是为打通公司的任督二脉,并探索通向未来的路。最近一次分拆后,他可以再退一步,一方面寻觅个人自由,另一面继续做更宏大布局(看看“地网”计划吧),而陆兆禧们的真正挑战,是能否从管理层面处理好大与小的平衡。
马云多次谈到年龄的影响,并非矫情,确实,跑马圈地需要资历与经验,而“小而美”则需要更多活力。有一次,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带着团队来阿里巴巴请教如何做电商,阿里首席风险官邵晓峰一看,都是近 50 岁的老人,直截了当地说:“做电商就要换了他们,让 30 岁左右的年轻人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