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最近启动了一项校友认捐项目:3000多张体育馆的坐椅,以每张人民币5000元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等待“认捐”;捐赠者的姓名将被制成铭牌,放在其所选中的坐椅上。(5月17日《新京报》)
高校为求进一步发展壮大,搞公共设施建设,财政拨款、政府投入应该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为弥补资金的缺口,自筹资金也是一条好的渠道。资金自筹,方式、渠道很多,但如果在“校友”身上打太多的主意,恐怕会受到社会以及大部分“校友”的诟病。
5000元“座椅认捐”,其数字看来不多,但“认捐者”是否都愿“捐”5000元?人皆有虚荣之心,既然学校为“满足大家的愿望”施行此举,部分“校友”也乐意认捐,这就间接“逼迫”了另一部分不愿认捐的校友。经济条件好的,会认为5000元只是一个极小的数字,但条件差的,就可能会因这“极小”的数字而心情沉重。况且,“回馈母校”,“座椅认捐”是唯一方式?“回馈母校”,为何还要指定价目?
由财政投入而建成的体验馆,是公共设施,国家财产,大搞5000元的“座椅认捐”,岂不是将政府投入的资产“待价而沽”?既然是已建好的公共设施,就不应该利用其当做商品抛售,搞如此“认捐”,不是“直白圈钱”又是什么?
有不少人认为,此举乃“以认捐之名,行圈钱之实”,依笔者看来,此言已深深地触及到问题的实质。
被美誉为“象牙塔”的高校,应该是一方净土,一处清净、高洁之地。精神文明在此应该是达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这里应该是精神的标杆、文明的旗帜。作为高校,尤其是名校,行为之前,是否该作些这样的思考:所作所为能否不损伤自身形象?能否正面引领社会?能否弘扬“主旋律”?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站在为社会、为民族、为未来的高度,切实审视甄别高校行为。其行为是正确的,就给予肯定并大力支持,反之,就应坚决制止,绝不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圣地,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源泉。高校清净,则社会清净;高校浊污,则社会浊污。因此,高校该静下心来塑精神、搞科研,远离“铜臭”,扛起精神大旗,让自身成为名副其实的“象牙之塔”。
高校为求进一步发展壮大,搞公共设施建设,财政拨款、政府投入应该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为弥补资金的缺口,自筹资金也是一条好的渠道。资金自筹,方式、渠道很多,但如果在“校友”身上打太多的主意,恐怕会受到社会以及大部分“校友”的诟病。
5000元“座椅认捐”,其数字看来不多,但“认捐者”是否都愿“捐”5000元?人皆有虚荣之心,既然学校为“满足大家的愿望”施行此举,部分“校友”也乐意认捐,这就间接“逼迫”了另一部分不愿认捐的校友。经济条件好的,会认为5000元只是一个极小的数字,但条件差的,就可能会因这“极小”的数字而心情沉重。况且,“回馈母校”,“座椅认捐”是唯一方式?“回馈母校”,为何还要指定价目?
由财政投入而建成的体验馆,是公共设施,国家财产,大搞5000元的“座椅认捐”,岂不是将政府投入的资产“待价而沽”?既然是已建好的公共设施,就不应该利用其当做商品抛售,搞如此“认捐”,不是“直白圈钱”又是什么?
有不少人认为,此举乃“以认捐之名,行圈钱之实”,依笔者看来,此言已深深地触及到问题的实质。
被美誉为“象牙塔”的高校,应该是一方净土,一处清净、高洁之地。精神文明在此应该是达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这里应该是精神的标杆、文明的旗帜。作为高校,尤其是名校,行为之前,是否该作些这样的思考:所作所为能否不损伤自身形象?能否正面引领社会?能否弘扬“主旋律”?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站在为社会、为民族、为未来的高度,切实审视甄别高校行为。其行为是正确的,就给予肯定并大力支持,反之,就应坚决制止,绝不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圣地,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源泉。高校清净,则社会清净;高校浊污,则社会浊污。因此,高校该静下心来塑精神、搞科研,远离“铜臭”,扛起精神大旗,让自身成为名副其实的“象牙之塔”。